【摘 要】本文合理分析了當前偏遠民族地區小學教育的現狀,說明民族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并給予了幾點教學措施分析,為今后民族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偏遠地區;小學語文教育;閱讀教學
相關研究表明,兒童在成長初級對于語言文字的接受能力很強,這個階段的語言閱讀教育可以為其將來學習及掌握那門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我國偏遠地區來說,人口較少環境封閉的偏遠民族中存在很多家庭及子女都不能有效的進行漢語口述和寫作。因此,偏遠地區的語文閱讀教學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偏遠民族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當前我國存在著偏遠民族地區漢語水平程度普遍偏低的情況,少數地區無法使用漢語進行交流,這成為我國當前的一個弊病。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存在南北差異性,偏遠地區往往因為交通運輸和區域封閉的原因,導致這些地區與外界交流過少,不能有效的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在經濟、文化、語言等方面都極大的落后于發達區域。隨著我國教育程度的廣泛普及,很多偏遠地區的教育情況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為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在進行偏遠地區教育推廣的同時,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也成為困擾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因素。對于偏遠民族的教育過程中,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與推廣教學。語文教學其本身作為我國的語言文字學習基礎,是我國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很大一部分上決定了我國未來是否能穩定持續的發展。所以在針對偏遠地區教育程度較低、漢語能力差等特點,相應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加強與普及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在偏遠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中,從小抓起、從閱讀抓起,才能正確保障這些地區的語文素質水平有效提高,全面提升我國整體文化素質。
二、偏遠民族地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措施探討
1.提高偏遠地區兒童漢語應用能力
現如今,在偏遠民族區域存在的語文教學問題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接受語文教育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很好的應用漢語知識,無法正確的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和寫作,這是當下民族區域語文教育中的難題。
在四川藏區存在著很多教育制度缺失、教學質量低下的情況,當地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實行教育推廣及教學改革制度,但直到今天,仍舊有部分地區存在漢語交流障礙,當地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缺失,學生在生活中沒有漢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這成為當下教育改革中急需面對的問題。
有效提高提高當地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考慮該地區的實際狀況,眾所周知,在這些偏遠地區,往往以少數民族區域為主,而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語言,若要提高學生的漢語閱讀能力,就必須從雙語教育的角度進行發展。教師教學中必須將民族語言與漢語相結合,讓學生充分理解課堂內容。同時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與語文內容相關的教具和圖表等因素,讓學生主觀的了解漢語的聽說讀寫,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有效將民族地區的語言文化與漢語文化相結合,綜合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并且在漢語閱讀上進行主要加強,通過學校和家庭因素,讓學生掌握漢語閱讀的技巧,實現語文應用于實際的能力。
2.創造良好的語文閱讀環境
環境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環境可以讓學習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可以讓學生學習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對于偏遠地區的小學語文教育,只有對這些地區進行語文重要性認識的普及型推廣,讓當地人們了解到語文的重要性及實際性作用,為學生學習語文,掌握漢語閱讀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為早期改革開放后就開始實行全面文化教育的一個偏遠民族地區,在近些年來大力發展自身旅游項目,為該地區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有效的促進的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歸其原因,在于其優質的自然風貌及良好的文化素養。自文化教育普及以來,該地區認真落實漢語教育、大力發展學校文化建設,為自身創造了良好的漢語學習氛圍,為之后的旅游開發和經濟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可以有效的改變區域內語言學習的效率,對于當下偏遠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當地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才是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語文,進行語文閱讀的重要保障。
三、結論
綜上所述,偏遠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學校和社會更應該去重視如今民族區域語文教學的問題,充分結合當地情況,切實可行的實施教學改進措施,這是新時期教育部門及社會需要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J].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12(09):112-113
[2]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4,23(07):47-48
作者簡介:
呂旭旭,男,甘孜州理塘縣人,工作單位:上木拉鄉小學,一直從事基層小學教育工作6-7年,職務: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