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紅
作為一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有著多年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經驗的語文教研員,我深深感受到寫作是困擾廣大師生的一大難題。教師覺得作文難教,學生覺得作文難寫。尤其是農村初中更是如此。農村的孩子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難以走出家鄉接觸外面的世界,因此,一些人便片面地認為農村孩子視野狹窄,思維閉塞,孤陋寡聞……學生作文沒少寫,老師也沒少批改,可是學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近幾年,乘著課改的春風我和農村中學語文老師也在一起苦苦探索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出路。經過幾年的摸索實驗,我發現發掘農村中學特有資源,把鄉土素材融入作文不失為一條有特色的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之路。
什么是鄉土資源?所謂鄉土資源,就是指學校所在的鄉村地區范圍內的自然風光、鄉土地理、傳統文化、人文歷史、設施環境、民風民俗、經濟發展、生產生活經驗等方面可供教育教學的資源。學生們對它們有切身的感受,這為我們解決農村學校作文教學資源缺乏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捷徑。那么怎么讓這些資源巧妙的融入學生的作文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引導學生立足農村,感受家鄉之美
清苑縣地處保定腹地大平原地區,在農村,田園風情,自然風光,得天獨厚。春天的桃花盛開,夏天的油葵金黃,秋天的玉米收獲,冬天的麥苗初長,南王莊的大棚西瓜,李莊的草莓基地,平陵的百畝荷塘等等這些農村特有景物,無不是寫作的素材。因此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應立足一個“農”字,好好把握農村作文教學的特有優勢——鄉土性,寫出具有鄉土氣息的作文來。農村作文教學只有立足于農村,讓學生描寫自己熟悉的農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農村的世界雖是樸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能發現農村區別于城市的獨具魅力的閃光點。因此,農村中學生應多留心自己所處的環境,應多觀察自己身邊的獨具特色的人、事、物,隨時隨地積累寫作素材。
二、引導學生巧挖民風民俗,激發愛鄉之情
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有其它獨特的風格,富有強勁的生命力。農家人自娛自樂,表現出農民祖祖輩輩的純真品格。如農家慶賀節日,他們有自己的方式:節儉了一年的農民過年時殺雞宰鴨、捕魚撈蝦,走鄉鄰、訪親友,喝上兩盅,常常樂得開懷大笑。農家的節日,不僅有“五一”節、國慶節、元旦和春節,還有更具農家特色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在不同的時節,農民用的是不同的慶賀方法。如二月二,家家戶戶烙餅、煎肉,“熏蟲兒”;端午節會在屋里屋外放上艾草,每種習俗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讓學生們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激起愛家鄉之情,寫作中更能表達真情實感。
三、鼓勵學生身體力行干農活,體味勞動之苦
農藝農技是農家的傳家寶。學生由于生活在農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幫助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田間活動,這正是學生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在開發作文題材時,我們通過讓學生拜師學藝,身體力行,領悟勞動的艱辛,豐富學生生活。在勞動中交流情感,獲取最有感受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避免虛構故事,泛泛而談,假情假義的作文現象。
(1)嘗勞動辛苦。對于當今農民的后代來說,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舊思想影響,年輕的父母,往往本著讓孩子跳出“農門”的夙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頭東跑西摸。因此,許多學生寫勞動,只言片語,寫不實在,寫不生動。我們通過讓學生與農民師徒結對,種菜、翻地、澆水、施肥、種田、割麥等等,認認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浹背,讓他們親身體察勞動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從而,獲取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習農民勤勞純樸的好品質。
(2)學農民智慧。作文要善于選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寫有特色的作文。農民有著無窮的智慧,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農家文明,創造了特藝特產,創出了自己獨特的勞動方式、致富門路。像插秧種菜等等這些農活,都有著一套寶貴經驗,凝聚著農民的智慧。“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概括了栽種的規律;“鋤頭下面一層水”,講的是天旱,地里莊稼無草也要鋤,因為切斷了土壤中的農作物的毛細管,可以防止水分蒸發的科學道理;大雪勿施肥,冬天大雪時不能給麥苗施肥,因為大雪蓋麥有利于麥苗過冬,施肥會加快大雪地融化。邊學邊做,邊想邊記,從親身感受中,表達贊賞之意。
(3)以勞動為榮。勞動最光榮,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勞動意志不強。作文中,學生寫的“勞動”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寫別人的。所以,寫勞動,就要讓學生去嘗一嘗勞動,不能任其自由“發揮”,造成作文心理上負面影響。通過讓學生親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勞動果實,才會感到香甜、感到寶貴。像種黃瓜、蕃茄等等,學生會天天盼,天天看,期望親手種下的作物早日開花、結果。對這樣的素材,學生饒有興趣。
總之,將鄉土素材運用到寫作中去,這既是寫作教學的一種創新,又是新形式下對寫作教學的一種挑戰。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具體的教法,需要各位教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探究。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擁有飽滿的熱情和執著的探索精神,我們一定會引導學生更好地將鄉土素材運用到寫作中去,培養學生寫出新穎、深刻、內涵豐富與時俱進的文章。讓鄉土素材在農村中學生作文中綻放光彩。
注:本文系十二五課題《依托鄉土資源,拓展中學生寫作空間》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