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敏等
【摘 要】目的:調查醫專生心理復原力與自我和諧現狀,并提出教育建議。方法:采用大學生心理復原力量表、自我和諧量表,通過整群抽樣,對河北省滄州市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某職業技術學校專科學生進行了調查。結論:醫專生心理復原力與自我和諧水平相對較好。
【關鍵詞】心理復原力;自我和諧;醫專生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河北省滄州市某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某職業技術學校專科學生進行了調查。共發出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53份,回收率93.28%。其中醫學專業學生369人,非醫學學生284人。
1.2方法
采用陽毅(2005)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復原力量表,共31個項目,5點計分,分為6個維度:自我接納、自我效能、穩定性、問題解決、朋友的支持、家人的支持。
采用王登峰編制自我和諧量表,共35個項目,5點計分,分為3個維度: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自我的刻板性。總分越高,自我和諧水平越低。測量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醫專生心理復原力的研究結果
2.1.1醫專生心理復原力總體情況
將醫專生心理復原力平均分按得分前、后27%進行分組,即平均分前后27%各為強、弱組、中間得分者為中間組,分別代表強型、中間型、弱型。本量表的分數在31-155分之間,醫專生心理復原力的總分均值達110.88,說明醫專生說明醫專生心理復原力水平相對較高,在面對壓力和困境時,有良好的心理復原能力,能夠較快的從負性事件的陰影中走出。對醫專生心理復原力不同得分組在各分量表上得分的進行差異比較,心理復原力強型、中間型、弱型在各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0.001)。
2.1.2醫專生與非醫專生心理復原力的比較
為了調查醫專生與非醫專生心理復原力的差異,將醫專生與非醫專生心理復原力的得分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發現,在穩定性、朋友支持、家人支持因子上兩者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在問題解決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在心理復原力總分及其他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醫專生心理復原力均值比非醫專生高。可以看出,醫專生在遇到挫折傾向于選擇外在社會支持系統。
2.2醫專生自我和諧的研究結果
2.2.1醫專生自我和諧總體情況
計算醫專生自我和諧的總分,得分越高自我和諧程度越低,得出最高分為119分,最低分為46分。有78人處于低分組,占總人數的21.1%,有252人處于中間組,占總人數的68.3%;有39人處于高分組,占總人數的10.6%。將醫專生三個分量表的數據與全國常模進行差異顯著性的檢驗,發現醫專生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的平均分比常模低,二者具有極其顯著的差異(P<0.001),自我靈活性的平均分比常模低,二者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自我的刻板性的平均分比常模低,但二者不存在顯著差異。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要求大學生的競爭意識、憂患意識、心理素質與心理承受力也要有進一步的提升,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其次,近年來,各高校逐步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對大學生自我意識的提升與自我和諧水平的提高有推動作用。最后,從家庭環境來講,父母不僅關注子女的學習,更關注其身心健康的發展,這也有助于提升大學生自我和諧水平的提高。
2.2.2醫專生與非醫專生自我和諧的比較
為了調查醫專生與非醫專生自我和諧的差異,將醫專生與非醫專生自我和諧的得分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發現,在自我和諧總分及各因子上均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0.001)。醫專生比非醫專生自我和諧程度高。
醫學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要求學生善于思考,條理清晰,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面對不同的問題情境時要具有靈活性,對患者的病癥要具體分析,對癥治療,不能存在自我概念的僵化與刻板,所以相對于非醫專生,醫專生自我靈活性要更高,自我刻板性低。對醫專生來說,理論與實踐必須要很好的結合,才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對患者救死扶傷,當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存在差距時,他們可能會懷疑自身的能力,在醫學實訓實踐中遇到挫折時會產生很強的無助感,這就導致了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
3教育對策
3.1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心理復原力的內外保護因子,加強挫折教育
教育工作者應鼓勵醫專生在遇到挫折時,充分發揮心理復原力內在保護因子,端正積極的態度,勇敢向挫折挑戰。從復原力的外在保護因子出發,教育工作者要增加學生與家人及其相關社會同伴之間的連結,鼓勵醫專生建立個體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以獲得足夠多的關注與支持。
3.2悅納自我,合理調整自我期望,提高自我和諧水平
醫專生以往生活中的負性經驗使其自卑感強,教師要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引導學生學會接納自我并合理調整自我期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挖掘自己的潛能,建議學生出現心理困擾時尋求心理咨詢或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自我逐漸強大,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縮小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的差距。
作者簡介:
張淑敏(1983~),女,河北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中級講師,在讀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