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秦
臨近4月,中國廣東省的偏僻山區,一架白色的四旋翼無人機騰空而起,“嗡”的一聲,很快躍到了1000米的高空,在方圓十幾里的山林中來回盤旋升降。它所配備的一顆高清攝像頭和GPS系統,正隱蔽地偵察山林中的非法種植物。
差不多同一時間,遠在1300多公里外的湖北襄陽,一架用于農藥噴灑的固定翼無人機正從一片綠油油的小麥田上空徐徐掠過。為了保證噴灑均勻,湖北襄陽飛防隊的工作人員必須時刻警醒著,以操控無人機在距離麥穗頂端2米左右空中飛行。
在無人機領域,一片更大的屬于專業應用的隱形市場正在浮出水面。在廣東的珠江上空,無人機已經開始幫助警方監察洪災實施救援;在重慶的森林里,林業局正使用無人機在1500米的高空監測森林火勢走向;在太原的國家電網分點,一架多旋翼的無人機靠近桿塔來檢查塔頂的零部件是否有損壞;在深圳某地的城管執法大隊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調控大屏幕中無人機傳來的實時監控畫面……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發生,無人機正在深入到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中。但并不是所有的無人機都能做到這些。行業應用無人機造價高昂,設計上更接近軍用無人機,而非業余愛好者的消費者機型,有些甚至需要專用的跑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作為訓練用的靶機,最早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難以想象在一個世紀后的今天,無人機已經飛到了農田上,飛到了森林中,在不同的地域與行業中為人類解決各種問題。目前就國際范圍來看,美國與以色列的無人機技術屬于尖端水平。
在2014年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無人機展覽上,國內62家無人機企業帶著最新技術和機型競相亮相。
被無人機帶動起來的還有無人機培訓系統。據介紹,截至2014年12月31日,擁有審核資格的中國通用航空AOPA協會(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已經審核28家訓練機構,通過批準了18家。審核的幾個重要標準包括是否有專門的訓練基地、是否有合法使用的機場和空域以及是否有相應的訓練大綱和手冊等等。(編輯/唐馨)
海外星云 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