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 斯蒂芬妮·索爾
美國紐約的時代華納中心俯瞰著中央公園。在其裝飾著暗色玻璃幕墻的大樓背后,大部分業主竭盡全力地不讓自己的身份泄漏,將公寓登記在信托機構、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能隱藏他們姓名的實體名下。
全球資本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而這里則是供這些資本駐足的一處驛站。
對資金的來源不聞不問
美國聯邦銀行業指導原則說得很明白:“銀行應采取一切合理措施,確保不會在有意或無意中,協助隱藏或轉移外國高級政治人物及其親友通過腐敗獲得的收入。”但通過空殼公司流入美國并購買高端房地產的資金,并未被要求接受這類審查。
在很多州,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實體成立時都可以不透露其實際所有人。因為法律漏洞,即便在這類公司通過銀行賬戶轉移資金時,銀行也未被要求知曉相關交易的背后都有什么人。
在很多方面,美國政府允許房地產行業對購買豪華房地產資金的來源不聞不問。
這種局面本來可以避免。上世紀90年代末,在多次國會聽證會讓外國腐敗官員將錢轉移至美國的問題突顯出來后,司法部尋求擴充行業名單,要求被列入名單的行業審查政治敏感人物的財務活動。該名單本應包括珠寶商、對沖基金和房地產商。
9·11事件后,這項提案贏得了更多的支持。司法部推動其成為《愛國者法案》的一部分。相關規定被寫進了法律,并被轉交給財政部執行。
房地產和法律行業迅速行動起來,聲稱背景審查不切實際,且會損害經濟。相關企業則堅稱,不法資金不太可能流入房地產市場。
同樣地,另一項提議也已在財政部擱置了近三年。該提議要求將有限公司及其他開設銀行賬戶的空殼公司背后的人的身份,納入銀行業“了解客戶”規定的范圍。
銀行業協會表示,這么做會給它們帶來高昂的成本,因為沒有可靠的聯邦或州一級空殼公司所有人數據庫。
調查正進行,交易仍如常
2008年,伯納德·L·麥道夫的龐氏騙局崩塌短短兩個月后,另一個龐氏騙局的主腦詹姆斯·尼科爾森遭到了逮捕,其位于時代華納中心第52層的公寓也被查封。尼科爾森的這套公寓價值850萬美元,它成為了樓中唯一一所遭執法官員收繳和拋售的公寓。雖然也有其他業主被指控從事了不法行為,所不同的是,尼科爾森為美國公民。
在美國購置房產的外國人,往往更容易避開本國的調查機構、受害者和原告對這些房產的追討。
巴勃羅·阿迪拉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他曾是哥倫比亞的一名省長,出了名地喜歡戰利品狩獵和奢侈消費。阿迪拉本人在2004年承認,為了購買這棟大樓中一所售價400萬美元的公寓,他和父母成立了一家空殼公司。2007年,當他還在任上時,哥倫比亞官員指控他中飽私囊,將其逮捕并隨即監禁起來。
當阿迪拉身陷囹圄時,這家空殼公司出售了這所公寓,賺取了200萬美元的利潤。到了此時,房產記錄里登記的轉發地址已經不再位于哥倫比亞,而是指向了佛羅里達州韋斯頓的霍內·巴列斯特羅斯。哥倫比亞政府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報告,對阿迪拉持有的資產進行了詳盡分析,但未能挖掘出這套位于時代華納中心的公寓。
在看守所待了兩年零九個月后,阿迪拉獲得釋放,并未定罪。
除了阿迪拉之外,時代華納中心還有其他業主在面臨調查后成功出售了公寓。
2014年1月,希臘商人孔托米納斯遭到逮捕并被控將商業貸款用于個人花銷。九個月后,他賣掉了這里的公寓。其律師表示,孔托米納斯“堅決否認任何刑事指控”。
斯圖爾特·福特是時代華納中心的另一名業主。2010年10月,當他面臨著一起欺詐調查時,將之前用自己名字購買的價值600萬美元的公寓無償轉移到了一家空殼公司。當時,福特的Keydata投資服務公司正處于英國一起大型金融崩潰案的中心,估計受害者有3萬名。
那年夏天,在Keydata被英國政府破產接管之前,福特已經把將近6000萬美元轉移到幾家空殼公司以及受益人是他家人的幾個信托基金中。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的發言人表示,該國金融部門已經結束了相關調查,并通知了福特,他們計劃采取執法行動。
福特對當局的執法決定隨后提起了抗訴。福特宣稱,政府不應該對自己的公司進行破產接管。他還表示,家人控制的那些實體本就是自己從Keydata轉出的資金的合法債主。
后來福特就賣掉了時代華納中心的那所公寓,他似乎很擅長讓自己的資產免受當局和絕望的投資者追查。
問題富豪大隱于紐約
就像時代華納中心的很多業主一樣,印度礦業巨頭安尼爾·阿加瓦爾在紐約并不為人所知。雖然他在2004年通過阿曼泰亞公司購買了兩套售價910萬美元的公寓,但他的名字卻完全沒有出現在公共記錄中。
雖然對時代華納中心的房產極盡保密之能事,但阿加瓦爾對自己的富有倒毫不隱瞞。他很多時候都住在倫敦,2005年時,他還告訴一家報紙:“我必須坐賓利,有最好的司機和管家。”
不過,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阿加瓦爾及其名下的韋丹塔資源公司有著留下財務與環境問題的惡名。
上世紀90年代末,由于牽涉到一宗重大內幕交易案,阿加瓦爾的公司被孟買證券交易所封殺,于是他將公司從本國搬到了倫敦。
購買時代華納中心兩套公寓的交易完成之前10個月,阿加瓦爾、他的父親及弟弟,被裁定利用毛里求斯和巴哈馬的空殼公司從印度非法轉移資產。此外,韋丹塔也因其環境記錄及工廠附近的居民受到的對待,而面臨諸多投訴。
2004年9月,印度最高法院的一個委員會表示,韋丹塔在該公司位于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家工廠周圍傾倒了數千噸“含砷礦渣”,該污染“極為嚴重地損害了環境,以致于還傷害到了周邊社區的居民”。
第二年,最高法院的另一個委員會指控韋丹塔迫使東部奧里薩邦的102戶原住民搬遷,因為它想在那里開采煉鋁廠所需的礬土。根據該委員會的報告,居民們遭到了“韋丹塔雇來的人的毆打”。
隨著韋丹塔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推進其采礦計劃,奧里薩邦原住部落的遭遇,成了國際維權團體關注的焦點。維權行動由印度前總理的兒子拉胡爾·甘地和一些寶萊塢明星發起;英國商務部門發表聲明譴責韋丹塔在奧里薩邦的所作所為;英格蘭國教會旗下的投資基金拋售了該公司的股份以示抗議。
韋丹塔在其他國家的幾家分支機構也遭到了猛烈抨擊。它在贊比亞的銅礦一直是污染源,還有不端財務操作的嫌疑。代表兩千名居民提起的一宗集體訴訟的文件顯示,2006年,也就是韋丹塔收購這座礦場的兩年后,該公司往贊比亞的重要飲用水源卡富埃河中傾倒了有害廢物,河中魚類瀕臨絕跡,而當地居民出現了皮膚病、肺部疼痛和腹瀉的癥狀。
去年,贊比亞官員開始對韋丹塔進行審計調查,理由是懷疑該公司未能向政府足額繳納費用。有數以百計曾為韋丹塔工作的礦工在追討遣散費,還有其他一些人在追討殘疾撫恤金。
盡管面臨種種難題和爭議,根據《福布斯》的估算,自從阿加瓦爾買下時代華納中心的公寓以來,他的身家從10億美元增加到了35億美元左右。
外國億萬富翁,對紐約影響多大
當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向世界上的億萬富翁發出邀請時,其想法是這樣的:他們花掉的錢會下滲到門衛、門房、清潔工、司機和建筑工人,以及賣5000美元的手袋的店主和賣450美元的壽司晚餐的餐廳老板手中。
但富有的外國人給這座城市帶來的確切影響可能更為復雜。作為非居民,他們不用繳納城市所得稅,且往往能得到巨額的房產稅減免。時代華納中心沒有包括在這項最具豐厚利潤的稅務減免計劃之中,但許多其他中央公園周圍的樓宇從該計劃中受益。
“至于本地經濟,并沒有人去看舞臺劇,去餐館就餐,”紐約非營利組織財政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詹姆斯· 帕羅特說,“他們不在干洗店、食雜店等等店鋪消費,所以紐約本地并沒有得到什么‘乘數效應’。”
更有甚者,帕羅特說,這些富豪在紐約的房產價格奇高,也在范圍更廣的紐約房地產市場上,對價格產生了影響。“價值1000萬美元公寓的房主,看到9500萬美元的公寓有很大的市場,就更可能會提高售價,”他說,“接著200萬美元的房主也會提價,100萬美元的房主就會看到已經沒有100萬以下的要價了。”
一些本地政治人物提出,要對非本市居民的房屋業主征稅。
財政政策研究所的提議是,對價值500萬美元及以上的昂貴寓所加征一項累進稅,估計這項稅收每年可以為紐約市帶來6.65億美元的收入,主要來自大約445所價值超過2500萬美元的公寓的業主。(編輯/立原)
海外星云 2015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