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漢輕工大學 陳瑩燕 徐婷婷
折紙藝術是一種通過對紙張進行折、疊、剪,切、編、提,拉,挑、擠、翻等手法將平面的紙張創造出立體形態的造型藝術,它和剪紙,紙扎,面塑,風箏等同屬于中國的傳統紙藝,是手腦并用的民間技藝,它體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經典設計諸如:折扇、紙傘、燈籠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人們將折紙技術運用在生活之中,創造出的充滿智慧的設計用品。折紙藝術有著獨特的形式語言和審美趣味,它是在對表現對象進行提煉和概括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它兼具裝飾與功能的雙重屬性。在倡導設計風格多元化的今天,折紙藝術作為創新的媒介,給現代包裝設計帶來很多啟示。
紙張是折紙的基本材料,它是價廉物美、可塑性、拓展性上乘的天然材料,而折紙的操作也相對簡單,制作上不需復雜的設備和空間,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多變性,常常被當成幼兒教育的一種智力活動。同時折紙的折疊結構具有便于攜帶和使用,能夠有效利用空間,降低倉儲及運輸成本等優點,所以在包裝設計中能看到很多折紙技術與方法的應用,這說明折紙在針對兒童的包裝設計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折紙與兒童消費品包裝設計的關系做更進一步研究,將其巧妙的構思和獨特的結構應用在兒童包裝設計之中,可以給兒童包裝設計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創造出更多優秀的包裝作品。
兒童是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有別于成人。兒童的天性好玩易動,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興趣,他們在選擇商品時,一般不太注意商品的價格、品牌及質量,往往只關注吸引他們的包裝外觀,但是兒童不具備購買能力,所以針對兒童的的包裝設計需要考慮他們父母的心理。兒童消費品的包裝設計需要喚起兒童的情感共鳴,進而促進其父母的購買行為。設計師要了解兒童消費的特征,從包裝的安全性、易用性、益智性、趣味性、等多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兒童消費品包裝的首要原則。兒童的心智還沒發育成熟,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薄弱,在使用商品時,任何細小的危險都有可能傷害到他們,這種可能的傷害一個來自材料本身,一個來自包裝的結構:兒童接觸的包裝材料必須保證安全無毒且親膚環保,包裝結構要符合兒童的身體特性。
兒童的體能與智力都在成長之中,注意力和耐受力有限。他們對于使用過于復雜或開啟特別困難的包裝沒有耐心,所以包裝需要考慮合理的形狀和尺寸,在造型和結構上要合理,在使用上不能超出兒童的承受力,取用都必須方便便捷,讓他們獲得輕松和愉快的過程體驗。
兒童對于周圍事物的認識是由感覺和知覺開始的,兒童知識的獲得不僅僅是通過書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為兒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與他們接觸的相關物品需要有利于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帶動他們的聯想,勾起他們的興趣,促進他們智力的發育。兒童商品的購買者都是家長和長輩,他們也更偏向于能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包裝。
有趣味性的包裝更容易得到兒童的認可,趣味性是首先通過視覺產生吸引,進而再通過使用過程使兒童獲得更難忘的體驗。好玩是兒童的天性,童趣是兒童固有的特征,在兒童包裝中加入趣味和游戲元素更能打動消費者,使商品更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
學習和玩樂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折紙是學習和玩樂的融合,將之合理運用在包裝設計中能促進學習的效果,提升玩樂的質量。我們十分有必要通過實踐來更深的挖掘折紙藝術的表現空間,創作出更具獨創性的包裝設計。
自然界的生物形態對兒童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設計師在包裝中加入仿生設計,能給包裝帶來特殊的視覺趣味。通過折紙的形態塑造可以很容易的讓設計的包裝外觀和被仿生的對象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某種聯系。在包裝設計中的折紙仿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裝飾性仿生設計——將動物和植物的特征經過夸張或提煉,形成生動的折紙形態用于包裝之中,起到修飾和美觀的作用,讓包裝變得生動可愛。還有一種是結構性仿生設計——即研究自然界生物的內在結構,模仿生物的結構形成包裝的骨架,進而支撐整個包裝設計,通過包裝的打開方式、具體使用方法等體現出來。這種模仿將包裝功能使用與裝飾造型巧妙結合,讓包裝的視覺效果與使用效果達成統一。圖1是個兒童小零食包裝,可愛的小狐貍外形可以讓小朋友一眼就愛上,在吃東西的時候還可以和它開心的對話。圖2也是一個有趣的餅干包裝,它的可伸縮結構是不是很容易讓孩子想到手風琴或者一只可以伸縮走路的小蟲子?
包裝除了要給人有趣的視覺感受外,還要在其它方面進行創新。包裝設計的最終目標不是商品,而是消費過程的體驗。要讓消費者得到快樂的體驗,就需要將消費者帶入到設計的情景之中。折紙包裝可以讓包裝讓“動”起來,有趣的開啟或使用方式可以給兒童帶來更多的愉快體驗,使兒童與包裝之間產生互動性,為兒童創造能夠參與的條件,滿足兒童的參與感。在這個樂在其中的互動中,潛移默化的幫助兒童認識事物、感知世界。這樣的包裝不在僅僅只是保護商品的容器,而是即能傳遞產品信息又能帶來互動體驗的綜合物。在體驗的過程中,以兒童感知為主體,折紙包裝作為被動感知的作用客體存在,兒童可在趣味的支配下更用心的去感受折紙包裝,這種帶來互動的包裝的使用感受是優于普通包裝的。

圖1 折紙包裝的裝飾性仿生

圖2 折紙包裝的結構性仿生
圖3是一個龍年的新年紅包,這個設計將龍的形態經過抽象提煉與紅包融為一體,孩子在接受這樣的新年禮物時,不會看都不看就收起來,他們會好奇的打開,探究這個折疊的技巧,也會帶著好奇心動手試一試,此時這份紅包的心意就會變得更加豐富。

圖3 龍年紅包設計
兒童食品包裝比其它產品的包裝應該更注重環保的要求和對社會對兒童長期負責的意識,使包裝產品能循環利用,具備多功能性,同周圍的自然體系和整個社會的環境相和諧[1]。在包裝中利用巧妙地使用折疊結構,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對于產品功能上的需求,用后的包裝還能變身成兒童的玩具或游戲,使包裝的功能得到延伸和拓展,促成二次使用或重復利用。這不僅可以減少浪費,還能給兒童帶來很多樂趣,同時也對食品包裝的宣傳起到很好的延續作用。
玩具伴隨著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是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親密伙伴。由于兒童的生長變化很快,所以他們對玩具的喜愛時間都很短暫,需要不斷的更換新鮮的玩具。折紙包裝轉換成紙質玩具,可以頻繁的更換,非常適合孩子們的心理需求。而且折紙玩具的造型空間大,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兒童制作出符合他們需求的玩具。同時紙制玩具易于回收,其制作過程完全無污染,可以大大減少環境的惡化和污染。
兒童食品包裝中經常可以看到折紙結構的出現,設計師通過巧妙心思,將吃和玩結合起來,給孩子們帶來完美享受。一個包裝盒就是一個小玩具,當小朋友取出零食之后,把包裝反過來,就能看到包裝紙變成了玩具紙。把折紙藝術融入到兒童用品包裝中,既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又能夠啟發兒童的創作力和邏輯思維、也能促進兒童的手腦協調性。圖4的薯片包裝盒在沒有完全打開時,就是一個常見的紙筒包裝,當腰封被折開,它就像花一樣展開,變身成一個很好用的容器,即更方便取用薯片,又實現了一物多用。
折紙既是充滿民間智慧的技藝,又是寓教于樂的游戲。它對訓練感官、開發智力、提升審美、激發思維想象、了解自我及外部世界、促進身體健康等方面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4.1 益智教育——折紙能使兒童的手腦在折紙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在玩耍中獲得快樂,了解到相關知識,學習到手工玩具的制作方法,帶給他們很多奇思妙想,使他們擁有美好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兒童的思維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在過程中得到發展,在折紙的變化中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圖4 薯片包裝設計
4.2 環保教育——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十分必要。從小培養孩子從小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學會節約用紙,物盡其用,才能讓兒童切身感受環保的重要意義。
4.3 民族文化教育——折紙是一項傳統的民間技藝,利用民間技藝對兒童進行文化的傳播和教育,有利于促進對兒童的情感教育,激發兒童對文化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認知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兒童通過折紙開始關注和了解民族藝術和傳統文化,這能給他們未來的生活帶來新思路和新理念,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素材來源、歷史文化依托及創意資源。
4.4 審美教育——折紙包裝能讓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并試著去創造美好的事物,有利于激發兒童的形象思維想象力。比如,兒童在開啟包裝和制作折紙手工時能夠讓他們看到物體形態的轉折變化,學習到空間、比例、大小、曲直的轉換與協調關系,培養其對藝術的熱愛和審美能力,這種融入生活的藝術引導能讓審美教育不那么生硬。圖5是精巧的折紙點心包裝和糖果包裝,包裝漂亮的外形會吸引到每個愛美的小孩,通過這個吸引讓他們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美的形態和美的行為方式,動動手、動動腦就可以實現。

圖5 折紙點心包裝和糖果包裝
在追求個性化與多元化的今天,包裝設計不僅要關注實用功效,更要關注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通過探索折紙的多元表達方式,傳達出無形的感性與理性交織的吸引力,可以將折紙的審美情趣融入到包裝設計中。對折紙藝術在兒童包裝設計中的探索,不僅僅是為了設計滿足消費者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包裝,促進商品銷售,更是體現出一種設計理念以及價值觀念的改變。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因為電腦快速而單一的操作途徑使得包裝設計變的日趨同質化,缺乏情趣的包裝以及包裝垃圾等現象帶給人們很多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通過包裝的多元創新來提升包裝的社會意義,使人們在使用包裝的同時,體會到新的形態帶給人們的全新感受[2]。
[1]荊世鵬.談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中的仿生設計[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1):60.
[2]鄭芳蕾.紙器包裝趣味形態設計研究[J].裝飾,2013(4):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