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
摘 要:新風系統在住宅內的運用越來越多,被動式新風系統也被廣泛地運用,但是隨著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室外的顆粒物濃度遠遠超標。在被動式新風系統下,室外顆粒物污染對室內環境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將運用CFD模擬并作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被動式新風系統;顆粒物;室內環境;新風
中圖分類號:X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8.016
大氣污染已成為人類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危機之一,而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則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懸浮顆粒物中主要有粉塵、煤煙及煙霧等各種固態或液態顆粒。按照其粒徑的大小可分為:粒徑≤100 μm的總懸浮顆粒物(TSP)、粒徑≤10 μm的可吸入顆粒物(PM10)與粒徑≤2.5 μm的小顆粒物(PM2.5)。其中,粒徑≤10 μm的可吸入顆粒物能在大氣中停留幾天或數十天,漂浮范圍從幾公里到上千公里,幾乎不能靠重力沉降,并且可吸入顆粒物的表面吸附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它們不僅會影響大氣能見度和氣候,更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
隨著室外環境的不斷惡化,PM10的數值最近不斷地爆表,上海地區2014年PM10的監測數據如圖1所示,單位:μg/m3。
圖1 上海地區2014年PM10的監測數據
隨著大家對空氣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新風系統在住宅內的運用越來越多。住宅的新風系統一般采用新風處理機、全熱交換器和被動式新風系統。而被動式新風系統由于系統形式簡單、沒有多余管線、設備投資少而被廣泛采用。
被動式新風系統是從衛生間排風,臥室、客廳燈房間設置自然進風口。由衛生間形成排風的負壓,從而從自然進風口引入室外的新風,以此滿足人們對新風的要求,提高居住的品質和舒適度。
由于新風取自室外,且新風口一般不會設置過濾裝置,那么,在室外顆粒物濃度較大的情況下,在開啟被動式新風系統后,室外的顆粒物通過新風系統進入室內后,會對室內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這是本文主要要模擬的情況。
1 模型的建立
選取一個典型的2室2廳的房間進行模擬,建筑圖如圖2所示。
根據建筑圖構建模型,陽臺按照露天室外考慮,主臥、次臥和客廳各設置一個被動式新風口,在廁所設置排風扇一處,房間凈高按照2.7 m考慮,衛生間按照設置吊頂、高度為2.4 m考慮。被動式新風口設置在2.1 m的高度,衛生間排氣扇設置在衛生間吊頂頂部,房間與房間的門按照全部敞開,門高為2 m。根據建筑圖建立如下模型。
模擬的過程中考慮幾處簡化:①房間除了被動式新風口,其余門窗都不考慮滲漏風;②顆粒物不沉降、不凝并,都處于漂浮狀態,忽略室內熱環境對顆粒物的影響,并不考慮室內顆粒物;③假設模擬時間段內室外顆粒物濃度為定值(由于模擬時間較短,可認為短時間內顆粒物濃度為定值)。
圖2 模擬房間
依據模擬過程考慮的簡化,可對模擬的模型做相應的簡化。由于不考慮滲漏風影響,廚房沒有被動式新風入口,可在模型內忽略此部分。得出簡化后的模型如圖4所示。
圖3 模型示意圖 圖4 簡化后的模型
2 模擬的邊界條件
2.1 新風量
戶型套內面積72 m2。按照換氣次數計算新風量。依據規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2012)中表3.0.6-2計算室內新風量,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按照居住3口之家考慮,人均應在20 m2 2.2 室外顆粒物濃度 PM10全年的平均值在73 μg/m3,還屬于在良好的范圍內。本次模擬按照極端的極限情況,即室外PM10的濃度在300 μg/m3的情況下進行模擬。 2.3 邊界條件 假定邊界條件:①假設通風效果良好,對此形式進行模擬,得出室內的顆粒物濃度場;②粒子在被動式新風口為射入,所有的壁面考慮為反彈,在風扇出口粒子設置為逃逸;③采用非穩態時間。 3 模擬結果 先對流場進行模擬,在838S大約14 min時,流場收斂達到穩態。然后設置粒子源,分別模擬300S、600S、900S時室內顆粒物的濃度場,得出如圖5的結果。由于增加了顆粒物相,流體的穩態收斂時間有所增加。 (a)300S時顆粒物濃度場矢量 (b)600S時顆粒物濃度場矢量 (c)900S時顆粒物濃度場矢量 (d)達到穩態時顆粒物濃度分布 圖5 流場模擬結果 4 模擬結果的分析 4.1 流場結果分析 從流場上可以看出,被動式新風口在靠近墻壁設置時有明顯的貼附現象,流動沿墻壁貼附向前,然后側向進行擴散。而如果設置在靠近中間的位置,則可充分發展。在設置被動式新風口一側的對側為氣流死區。 從流場上分析可知:①被動式新風口的安裝位置最好在房間的中間,這樣氣流可以充分地發展,并與室內的空氣參混。②被動式新風口如果貼墻設置,最好和門在兩側設置。由于氣流的貼附現象比較嚴重,與房門在對側時氣流參混和發展較好,而和門在同側的情況下,未與室內空氣完全參混即從門處排至其他房間。③從圖4中可以看出,氣流幾乎參混了70%以上的房間面積,幾乎15 min就達到氣流的穩態。可以說,被動式新風系統能較好地解決室內新風的問題。 4.2 顆粒物濃度場分析 從顆粒物的濃度場可以看出,300S顆粒物的發展與流場的發展基本一致,到600S時顆粒物的發展和流場的發展出現較大的偏差,隨后粒子開始在室內擴散。由于排風只是在廁所內排出,排風的流場影響范圍小,因此粒子從排風處排出的數量較少,大部分的粒子在室內擴散及沉積。 進入室內后,顆粒物隨氣流運動,入口部分粒子主要隨氣流運動,擴散較小。隨著新風逐漸與室內參混,新風對粒子的攜帶能力也開始下降,顆粒物在離開被動式新風口后開始在室內擴散。 5 結束語 被動式新風能較好地解決室內的新風問題,創造良好的室內環境,但是在室外污染物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被動式新風口又無法安裝有效的過濾裝置,室內環境在較短的時間內會達到室外污染物的水平。所以建議在安裝被動式新風系統的情況下,且室外污染物指標較高時,不要開啟被動式新風系統。 參考文獻 [1]韓云龍,胡永梅,錢付平.自然通風室內顆粒物分布特征[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3(02). [2]張穎,趙彬,李先庭.室內顆粒物的來源和特點研究[J].暖通空調,2005(09). [3]羅云蓮.家庭居室內顆粒物濃度的影響因素[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6(04).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