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啟科
摘 要:城市內河涌的整治關系著城市內河涌的防洪排澇的順利進行,還關系城市水環境。隨著嶺南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而嶺南城市內河涌的整治情況卻不容樂觀。簡要分析了嶺南城市內河涌整治的必要性,并探討了內河涌整治的技術路線和基本思路。
關鍵詞:嶺南;城市內河涌;整治方法;整治原則
中圖分類號:TU992.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8.108
城市內河涌集多種功能于一身,不僅具有灌溉、納污和泄洪的能力,還具有一定的景觀功能和休閑功能。隨著嶺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水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很多嶺南城市出現了河涌內淤泥堆積、河水發臭發黑和河涌水道變窄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嶺南水鄉風光和嶺南城市的健康發展。本文著重探討了濟南城市內河涌整治方案,并提出了可行的城市內河涌整治技術和方法。
1 內河涌整治的重要性
嶺南地處水鄉,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以藍天碧水、小橋流水的水鄉風光為主。內河涌對于嶺南城市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現代化工業和城市進程的加快,嶺南很多城市的內河涌情況堪憂。城市內河涌發黑發臭、淤泥堵塞,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直接排進穿越城區的河涌,大量的生活垃圾排入河涌,污染水體、堵塞河道、形成涌障。在支干河涌兩岸各5 m、主干河涌兩岸各10 m的保護地范圍內,不斷出現大量的建筑,使得內河涌喪失了納污自凈功能,河涌功能嚴重退化,蓄水能力不斷降低。嶺南地區雨水較多,由于城市內河涌的蓄水能力降低,一旦發生暴雨,就會造成嚴重的澇漬,嚴重影響電排站和水閘的正常工作,給城市居民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嶺南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 內河涌整治的基本思路
盡管嶺南各個城市每年都會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于城市內河涌整治,但是,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市內河涌問題日益凸顯,究其原因主要有3點:①嶺南各個城市正處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內河涌的統一建設和規劃卻沒有與城市經濟發展同步,進而使得城市內河涌整治具有滯后性;②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嶺南城市沒能有效控制污染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加大了整治的難度;③嶺南各個城市等內河涌整治沒有建立宏觀的綜合規劃,鄉鎮與鄉鎮之間、區鎮之間、政府職能部門之間都沒有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進而使得城市內河涌整治工作事倍功半。
2.1 內河涌整治的原則
對于河涌水系,在整治過程中,應該做到改善流態、疏深拓寬、優化分布;對于排水灌水,應該做到利于灌溉、盈虧互濟、縱橫整合;對于水利工程,應該做到提高效益、因地制宜、合理調整。
2.2 內河涌整治的工作要點
嶺南城市在進行內河涌整治的過程中,要做到抓好樣板、提供示范,抓好沖污、取得成效,抓好法規、加強管理,做好規劃、明確目標,做好調研、查污溯源,做好宣傳、擴大影響。
2.3 內河涌整治的保障措施
嶺南城市內河涌整治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幾點:①做好規劃工作,用高標準的規劃指導內河涌整治工作,特別對于流域范圍較大的河涌,要將流域內的各個行政區域聯系起來,做到統一整治標準、統一規劃;②嶺南城市內河涌整治應該采取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跨部門的領導組織;③推動投資體制的建立健全,保障專項資金籌措渠道的可靠、持續和穩定,并與嶺南城市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市場化籌資,推動建設與開發并舉;④在城市內河涌整治的過程中,要做好制度建設工作,維護和鞏固內河涌的整治成果;⑤做好宣傳工作,擴大宣傳范圍,提高人們的水環境意識,提高社會對城市內河涌整治工作的關注度,以得到社會各界對內河涌整治的支持。
3 內河涌的整治技術及其成果
3.1 主要的整治技術
在嶺南城市內河涌整治的過程中,使用的主要技術有生物—生態修復復合技術、生態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
3.1.1 生物—生態修復復合技術
生物—生態修復復合技術主要包括河流生態修復和生態修復復合技術,陸地水土保持、河道外濕地修復與河道內生態修復復合技術,管理和保育技術與生物和生態修復復合技術,生態堤防和生態河岸與微生物修復復合技術,動物修復和植物修復與微生物修復復合技術。
3.1.2 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修復技術主要包括水生動物修復技術和水生植物修復技術。例如,建立回游通道、育幼場、越冬場和人工產卵場,使用放流技術和生物增殖等;開創人工濕地工程、生態堤防工程和生態護岸工程。
3.1.3 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利用高效菌種和模特菌種直接凈化河流水質,或直接向河道內投放菌種。對于河道底部工程、河道傍側工程,要處理和改善河流水質,在河涌和陂、壩前使用河道內增氧技術。
3.2 整治效果
以廣州市為例,經過一系列的整治工作,通過珠江的潮汐變化,向新河浦涌和東濠涌的連通水道引進了東山湖水體,促進了河涌內的活水循環,配合了截污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河涌水質。目前,在新河浦涌和東濠涌水系已經運行了大循環和小循環,在水底小循環的基礎上推進了水體大循環。小循環使水流流入新河浦東段,并由新河浦進入湖閘,再流回東山湖,實現了水體路徑循環,起到了防止新河涌東段水質惡化的效果;大循環則使水流從東山湖流入新河浦東段之后再進入東濠涌,直至進入珠江,再將珠江水引進東山湖,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在城市內河涌的整治過程中,還要注意同步建設景觀,將綜合治理的效果呈現出來,全面改善市民的生活環境。結合所在城市的人文背景,將城市內河涌打造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張名片。
4 結束語
經過內河涌整治后,嶺南城市內河涌基本達到了給排水順暢、排澇除漬和蓄水灌溉的要求,提高了水安全功能。與此同時,內河涌還可以協調城市生態,恢復了一定的納污自凈功能,達到了暢流沖污的效果。另外,還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生態景觀,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嶺南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將地域文化功能展示出來,保存了嶺南山清水秀的水鄉風光,推動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能志,卓日強,譚洪波.福建濱海墾區防洪排澇規劃問題探討[J].水利科技,2010(04).
[2]林錦霖.城市防洪排澇工程設計[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1(02).
[3]余佳嵩.城市防洪排澇規劃設計的探討[J].中國建設信息,2013(12).
[4]魯航線,張開軍,陳微靜.城市防洪、排澇及排水三種設計標準的關系初探[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11).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