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超
摘 要:介紹了電廠常見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流程和流程優化部分,總結了多個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的設計經驗,提出了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設計優化的關鍵細節。該方案已經在多個電廠投入運行,且運行穩定、效果明顯,可為相關單位的火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系統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污泥螺桿泵;脫硫濾液池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8.120
隨著我國火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加,火電廠SO2的排放量也隨之增加,由此造成的大氣污染日趨嚴重,采取脫硫措施已迫在眉睫。目前,我國的火電廠已基本配置了鍋爐煙氣濕法脫硫(石灰石/石膏法)裝置,然而,在脫硫過程中,為了維持脫硫裝置漿液循環系統物質的平衡,防止煙氣中可溶部分(氯)的濃度超過規定值和保證石膏質量,必須從系統中排放一定量的廢水,即脫硫廢水。雖然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在很多電廠并沒有長時間運行,但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加重,長期運行脫硫廢水系統勢在必行。因此,脫硫廢水處理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而曝氣裝置是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關鍵環節。很多電廠曝氣裝置的運行效果一般,這主要是因為設計存在問題,一般的設計人員只按設計規范設計,而沒有真正從現場的實際運行情況考慮系統設計的優化問題。
1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工藝流程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工藝流程圖
1.1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工藝流程介紹
由圖1可知,該系統由廢水處理、污泥脫水和化學加藥三部分組成。其中,廢水處理系統由廢水調節曝氣池、三聯箱(中和箱、沉降箱和絮凝箱)、澄清池和清水箱等組成;污泥脫水系統由污泥螺桿泵和箱式板框壓濾機等配套組成;化學加藥系統由石灰乳加藥系統、有機硫加藥系統、絮凝劑加藥系統和助凝劑加藥系統四部分組成。
1.2 脫硫廢水系統工藝流程優化
1.2.1 增加預沉池
正常情況下,脫硫廢水首先進入廢水調節曝氣池。根據電廠廢水含固率情況,如果脫硫廢水含固率高于1.5%(干基),則需要在曝氣池前增加一個廢水預沉池,使廢水進行初步預沉,沉降到底部的污泥通過螺桿泵打回脫硫濾液池,最終進入吸收塔;上部溢流出的廢水再次進入曝氣池,這樣可將廢水的含固率降低至1%(干基)以下,從而有效減輕廢水在三聯箱的處理負荷,同時,也可以保證有效的曝氣效果和出水水質。
1.2.2 增加石灰乳計量箱
當石灰乳制備箱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增加一個石灰乳計量箱:①石灰乳制備箱容積過小,導致無法及時滿足配置和供應石灰乳的需要;②石灰乳制備箱溶解能力下降,容易出現堵塞時。此外,石灰乳計量箱可有效稀釋和溶解石灰乳,使石灰乳的濃度趨于穩定,不會導致中和箱的pH值產生較大波動。
增加預沉池和石灰乳計量箱會導致成本增加,但可有效降低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運行負荷,同時,使系統運行更穩定、效果更明顯。
2 曝氣裝置
2.1 曝氣裝置的作用
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有2個作用:①攪拌作用。防止廢水中的懸浮物、泥漿等固體物質沉降至底部堵塞曝氣孔。②曝氣通入的空氣與廢水充分接觸,能氧化水中的亞硫酸鹽和有機物,從而降低系統出水的COD指標。同時,使用曝氣裝置比使用氧化箱的成本低,且曝氣池可存儲廢水,處理廢水處時流量穩定。因此,曝氣裝置是該系統的關鍵環節。
2.2 曝氣裝置的管道布置和孔徑要求
曝氣池內的曝氣管道一般為UPVC管,安裝后用防腐的水泥壓塊壓住。曝氣管一般分成最外圍的輸氣管道和內部的曝氣管道兩種,輸氣管道不能開孔,曝氣管道開曝氣孔,可現場制作。內部管道根據池子的結構布置,應符合一定的安裝標準。如果只安轉1根進氣管,則會導致曝氣不均勻,同時,曝氣孔的孔徑也不能太大,一般采取?5或?6即可。
江蘇常熟電廠2×1 000 MW機組煙氣脫硫工程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只有一根進氣管,且曝氣池不規則,池子面積為78.6 m2,池深5 m,曝氣孔孔徑為?10,采用羅茨風機供氣。這樣的設計方式導致進氣管前端部分的曝氣量過大,而后部沒有氣源,導致曝氣不均勻、效果較差,其原因有2點:①曝氣孔孔徑過大,氣源從前端部分全部流出;②池子不規則,且面積較大,應布置2根進氣管,同時,需要在每根進氣管上裝閥門,便于調節進氣量。
3 部分電廠曝氣裝置的運行情況
以上提到的常熟電廠曝氣裝置的設計不合理,導致曝氣效果不好,影響出水COD指標,會導致污泥沉積底部堵塞曝氣孔。
廣東韶關電廠2×300 MW+2×660 MW機組煙氣脫硫工程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的曝氣孔孔徑為?6,池子形狀規則,面積為117.6 m2,池深5 m,只有1根進氣管,采用羅茨風機供氣,導致曝氣前端曝氣量大,后端很小,最終導致曝氣不均勻。改造后,將進氣管改為3根,從3個方向進氣,且每根
進氣管上都裝有閥門,整個曝氣裝置的運行效果良好。
河南新鄉電廠2×300 MW機組煙氣脫硫工程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的曝氣孔孔徑為?6,池子形狀規則,面積為25.2 m2,池深3 m,只有1根進氣管,采用壓縮空氣供氣,運行效果良好。
安徽田集電廠2×660 MW機組煙氣脫硫工程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曝氣裝置的曝氣孔孔徑為?5,池子形狀不規則,面積37.4 m2,池深4.5 m,配有2根進氣管,采用羅茨風機供氣,運行效果良好。
通過以上電廠曝氣裝置的實際設計情況得知:常熟電廠和新鄉電廠都采用1根進氣管,新鄉電廠能正常運行,而常熟電廠無法正常能運行;田集電廠采用2根進氣管可正常運行;韶關電廠采用3根進氣管可正常運行。因此,在保證氣量的情況下,進氣管的數量會直接影響曝氣效果。
4 結束語
為了使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系統可正常運行,出水COD指標正常穩定,曝氣池內的污泥不堵塞曝氣孔,需要曝氣池形狀規則、面積>30 m2,且至少需要2根進氣管。如果曝氣池形狀不規則、面積>25 m2,則至少需要2根進氣管;如果曝氣池形狀規則、面積>100 m2,則至少需要3根進氣管;如果池子不規則、面積較大,則需要根據具體形狀安排進氣管,且每根進氣管都應按裝閥門,以便調節各管道的進氣量。此外,曝氣孔的孔徑都應為?5或?6。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火電廠濕法脫硫系統整體的運維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脫硫廢水處理仍是電廠的薄弱環節。因此,保證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本文提到的問題是廢水系統設計中的通病,優化方案已在多個脫硫廢水處理工程中得到較好的應用,且效果良好,可為同類型火電廠脫硫廢水處理系統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澤峰,馮鐵玲.電廠脫硫廢水處理[J].工業水處理,2006,3(26):86-88.
[2]聶鵬飛.600 MW機組濕法脫硫廢水處理系統的優化與改造[J].熱力發電,2011(10)62-65.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