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動畫愛好者,那么你一定對聲優不陌生。聲優是日語詞匯,即配音演員。生活在動畫角色背后的他們,用聲音賦予每一個動畫角色以生命。
在動畫第一大國日本,聲優圈自然以日語為最主要語言。雖然日本動畫中的外國人角色多得數不勝數,但他們不是操著熟練的日語,就是使用蹩腳的外語,尤其是生硬的漢語,再“鐵”的中國“粉絲”也不忍卒聽。然而2014年初,日本富士電視臺播放的深夜動畫《乒乓》卻讓中國動畫迷們耳目一新——日本動畫中,首次出現了地道的漢語配音。
動畫里的主要角色、主角的強勁對手——來自中國上海的球手“孔文革”,一口漂亮的普通話,就連聽不懂漢語的日本觀眾都禁不住發出了贊嘆,深深被這個角色吸引。在這個充滿魅力的角色背后的聲優,就是來自中國廣州的大男孩文曄星。
文曄星的表現無疑證明了中國的配音事業再次崛起,證明了中國人也能在日語配音界占有一席之地。
十年追夢
“十年前,家人和朋友都說我不可能在日本當上聲優。當時我就下定決心,既然大家都說沒有人能成功,那我就來當第一個成功的人。”文曄星回憶道,盡管沒人相信他能成功,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離開家,只身前往日本求學。20歲的文曄星開始了追逐夢想的征程,他也不知道,成功究竟要多久才能到來,但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來到日本后,對日語還不熟練的文曄星先在日語學校學習日語,然后報考了東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在讀書期間,他還上過夜間聲優學校接受系統的聲優學習。為了離夢想更近一步,文曄星積極尋找各種“試戲”的機會積累經驗,如給中文教材配音,做臨時演員等。就這樣,文曄星一點一滴地累積了豐富的配音經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文曄星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不過他仍不滿足,他說:“既然要在日本做聲優,日語就得要比日本人說得更流利。所以我必須不斷地努力學習日語。”
在日本,聲優的競爭非常激烈,想要在一部動畫作品中取得一個角色非常難。哪怕是一個只喊一聲的小角色,都會有幾百人前來試戲。文曄星就曾經歷過這種有幾百個對手的小角色爭奪戰,雖然為此作了諸多準備,但最終他還是沒能贏得該角色。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文曄星這十年來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幸運女神向他投來了橄欖枝。通過一位大學師姐的介紹,文曄星認識了當時正在籌備動畫《乒乓》的制作小組人員,進而被選為劇中人物“孔文革”的聲優。
“要成功就要有魄力”
雖然“孔文革”這個角色說的是漢語,可在文曄星看來,詮釋“他”的難度更甚于其他說日語的角色,因為“孔文革”的臺詞都是由文曄星自己撰寫的。為了讓這個說漢語的“孔文革”在日本動畫中顯得協調,文曄星必須經常跟制作團隊研討這個角色,然后再按照分鏡劇本寫中文臺詞。文曄星將原作漫畫看了很多遍,在自己心里塑造出一個在中國被一流球隊趕出來而流落到日本的孤獨球員形象。所以我們從動畫里聽到的“孔文革”的聲音、腔調,以至于說話內容,都是由文曄星一手打造出來的。
迄今為止,在日本動畫界里還沒有人嘗試過這種國際協作的合作方式,但也正是因為有了精通雙語的文曄星,才使得這部動畫作品比預期更加精彩。
作為會說日語、漢語普通話和粵語、英語的聲優,文曄星正在開拓聲優界的新領域。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地訓練自己。如開發喉嚨肌肉,研究不同的音色等。目前他已開發出幾十種音色的發聲及持續控制方法,其中能夠自在發出的聲音就有十三種。“要成功就一定要有鶴立雞群的魄力。”這是文曄星的守則。
文曄星的下一個目標是取得一個完全說日語的角色。“如果能夠在《機動戰士高達》系列里出演主角,那就太好了。”他興奮地說。雖然日本聲優界的競爭十分激烈,但他仍然選擇繼續奮斗,在他看來,為了夢想,所有的挑戰都值得一試,所有的困難都不再是困難。
文曄星Q&A
Q:你是怎么喜歡上ACG(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的呢?
A:原本就很喜歡ACG,但只是一般喜歡。在國內上大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當時經歷人生的一次低谷。有一次在朋友家看了一套Chobits(中文譯名《人形電腦天使心》——編者注),之后便開始大量地“灌輸”各類動畫,進入“二次元世界”。因為自己不懂畫畫,所以自然地就會想去當聲優。
Q:第一次配音的角色是什么?
A:第一次配音是來到日本一年以后。當時為一本高級中文教材配音,內容是《孫子兵法》的原文。
Q:最崇拜的聲優前輩是誰?
A:神谷明先生。
Q:為什么會去日本做聲優?
A:想成為第一個在日本聲優界打出名聲的外國人。
Q:對于國內很多向往“聲優夢”的人,作為先驅者的你有什么忠告?
A:對于初學者,打好基礎,訓練聲帶、吐字歸音。
對于中級者,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搜集儲存各種生活場景和與其相應的人物動態。
對于高級者,多自由活動喉嚨口腔的各部分肌肉,會有機會開發到新的聲線。
對更高級別者,練習各種如“啊”“哼”“咦”“唉”“嘿”等感嘆詞,最好每個字準備四、五種發音。
對于超級者,修練放聲長笑、尖聲怪笑、狂笑、怪物咆哮等各種超級系必殺技,還有各種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