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君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中醫院,湖北 陽新 435200)
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0例臨床觀察
陳盛君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中醫院,湖北 陽新 435200)
目的 觀察中藥灌腸辯證綜合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慢性腎衰竭病例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治療組30例,對照組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辨證使用中藥灌腸,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及血肌酐等變化情況。結果 癥狀的改善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血肌酐、血尿素氮較對照組明顯下降。結論 中藥灌腸辨證治療能緩解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腎功能,療效滿意。
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藥灌腸;療效觀察
慢性腎功能衰竭(下稱慢腎衰,CRF)是指慢性腎臟病引起的腎小球濾過率(GFR)下降及與此相關的代謝紊亂和臨床癥狀組成的綜合征;病程多不可逆,并呈進行性加重,最后發展至尿毒癥。根據慢腎衰的臨床表現可歸屬于祖國醫學的關格、水腫、癃閉、虛勞、溺毒、腎風等范疇[1],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因外邪侵襲,情志飲食所傷,勞累或房勞過度而使正氣虛衰、臟腑功能虛損,病變遷延日久,瘀濁、濕毒壅滯;本病主要存在著虛、瘀、毒三大病理機制,因此筆者辨證分3型;腎虛型、血瘀型及濕毒型,以中藥灌腸辨證治療,結合西醫常規治療,在減輕臨床癥狀、緩解病情、降低血中氮質、改善腎功能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的60例CRF患者均為2012—2014年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6歲~75歲,平均43.8歲;病程6個月~12 a,平均7.6 a;其原發病因:慢性腎小球疾病22例,高血壓腎病1例,糖尿病腎病2例,紫癜性腎炎1例,腎結石1例,不明原因3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8歲~74歲,平均41.6歲;病程6個月~14 a,平均7.8 a;其原發病因:慢性腎小球疾病21例,高血壓腎病2例,糖尿病腎病2例,紫癜性腎炎2例,腎結石1例,不明原因2例。2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基礎疾病、腎功能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60例診斷均符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八版《內科學》教材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并排除了CRF的可逆因素。
1.3 治療方法
1.3.1 常規治療 2組相同,均采用一般對癥處理,予低鹽低磷優質蛋白飲食、護腎、排毒、降壓、糾正貧血,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防止出現感染。
1.3.2 治療組予中藥灌腸辨證治療。腎虛型藥物組成:生大黃30 g,煅牡蠣30 g,附子15 g,炒白術15 g,黃芪15 g,黃柏15 g。血瘀型藥物組成:生大黃30 g,煅牡蠣30 g,當歸15 g,赤芍15 g,桃仁15 g,丹參15 g;濕毒型藥物組成:生大黃30 g,煅牡蠣30 g,蒲公英15 g,白頭翁15 g,黃芩15 g,六月雪15 g。中藥煎汁200 mL,溫度37~38℃,選擇適宜體位,雙膝曲屈,臀部移至床沿,抬高臀部約10 cm,將準備好的中藥倒入一次性腸道沖洗袋,按輸液法排氣,用石蠟油潤滑一次性腸道沖洗袋的管道前端,緩緩從肛門插入20~25 cm并固定[2],緩慢注入藥液,藥液灌完后,囑患者取舒適臥位,盡可能保留1 h以上。2組均治療2周為1療程。
1.4 觀察指標 參照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年)[3]的療效判定標準。(1)臨床癥狀:中醫證候指標:惡心、嘔吐、氣短、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腹脹、納少、畏寒肢冷。(2)生化指標:內生肌酐清降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治療前后各檢測1次。
1.5 療效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或減輕,內生肌酐清除率(Ccr)增加≥30%,血Scr降至正常或下降≥30%;有效:癥狀消失或減輕,內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血Scr降低≥20%;無效:不符合顯效和有效判斷標準。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對比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腎衰竭是發生在各種慢性腎實質疾病的基礎上緩慢出現的腎功能減退,病變一般不可逆,且無特效藥物根治,是臨床上常見的難治性疾病。祖國醫學認為 慢性腎衰竭 是由腎病日久,致腎氣衰竭,氣化失司,濕濁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無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無華,口有尿味等為常見癥狀的腎衰病;慢性腎衰竭病位廣泛,病機復雜,病程纏綿,久治難愈,是虛實夾雜之證。但脾腎嚴重衰敗,瘀濁、濕毒潴留是病機的關鍵,日久化濁,濁腐成毒,毒滯成瘀,而形成虛、毒、瘀的病理特點。針對其病因病機,筆者運用中藥灌腸辨證治療,方中生大黃、煅牡蠣為要藥,其中生大黃苦寒,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煅牡蠣咸、澀,微寒,歸肝、腎經,有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之效。大黃,能調節體內氨基酸代謝,提高必須氨基酸水平,使代謝產物排出,減輕高磷低鈣、降壓、降脂、抗氧自由基作用[4],能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因子及細胞外基質合成從而起到抗間質纖維化的作用[5]。煅牡蠣其有效成分80%~90%是碳酸鈣、硫酸鈣,可吸附毒素,提高腸道的滲透壓,加快尿毒癥毒素的排泄,牡蠣與大黃合用還能減少大黃的副作用[6]。
多數專家認為,慢腎衰早、中期積極治療,對延緩慢腎衰進展,至關重要。中藥保留灌腸,能使藥液集中于腸道達到清除毒素的目的,能促進腸道對毒素的排泄,被譽為結腸透析。中藥保留灌腸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的優勢,并且越早期灌腸效果越好[7]。利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腎衰竭在國外亦有較多研究,是中醫藥在腎衰竭治療中的一大特色,并具有獨特的優勢。中藥灌腸辨證綜合治療,能達到改善患者腎功能,延緩腎衰竭發展的目的。中藥灌腸具有簡便、安全、無創傷、無痛苦、低成本、療效肯定等治療特點,可操作性強,患者經簡單培訓即可在家自行操作,目前正被愈來愈多的臨床醫師和患者所接受,并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臨床意義。
[1]魏連波,劉冠賢,葉任高.腎臟病臨床備要[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20.
[2]陳長香,李淑杏,李建民.改良灌腸法與傳統灌腸法效果比較[J].護理學雜志,2006,4(21):47-4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4]邱陽,周希靜.大黃素對CRF患者腫瘤壞死因子產生的抑制作用[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8,14(3):188.
[5]秦建華,陳明.大黃抗腎間質纖維化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7(3):185.
[6]李文彩,王宇玲,熊佩華.祛濕化瘀湯加中藥灌腸治療CRF 300例[J].遼寧中醫雜志,1997,24(3):11.
[7]白劍峰,林培賢.中藥灌腸治療慢性腎衰竭[J].中醫臨床研究,2011,3(3):87.
R692.5
B
1007-2349(2015)07-0112-02
201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