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君



編者按:
“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啟動于2003年,是由中華慈善總會牽頭,并發動全國各地慈善會共同實施的一個大型慈善助困活動。據不完全統計,12年來,中華慈善總會和各地慈善會通過該活動共籌集款物10多億元,救助困難群眾200多萬戶次,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被廣大群眾譽為“慈善的陽光,愛心的春雨”。2015年中華慈善總會“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共籌集慈善款物折合人民幣250萬元,共撥付1萬條毛毯和100萬元現金給遼寧、四川、貴州等受災和貧困地區。2014年底至2015年初,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常務副會長王樹峰、秘書長邊志偉分別帶隊,深入桓仁、雅安、石阡等地,走訪慰問當地貧困群眾。全國各地慈善會也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助困活動,上下聯動、左右聯手,共同助力全國貧困人民,使他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桓仁地處遼寧東部山區,是一個地處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滿族同胞的聚集地,又是一座文化古城。這里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的根據地,又是國歌原創素材地。這里的人民群眾曾經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理應得到各方面的關照……”李本公會長說。1月5日,我隨慰問組走訪了這座山城,探望當地貧困百姓和敬老院,也一起見證了寒冬里的那份溫暖。
雪中送炭暖民心
慰問組到達桓仁滿族自治縣時已是晚上8點,恰逢漫天大雪,雪中的山城寧靜祥和。不知寒冷的季節,這里的百姓如何度過漫長的冬天?隨行的遼寧省慈善總會會長張行湘說,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當地群眾取暖主要靠土炕,取暖效果不好,而且很不衛生。不過當地政府正在逐步致力于改善村民的基礎生活設施。我在想:在黨和政府、愛心企業等的幫助下,慈善的陽光將會灑向桓仁的每一寸土地、照亮小城的每一個角落。
1月6日上午,“慈善情暖萬家”物資發放儀式在桓仁縣人大會堂舉行。一大早,那里就坐滿了前來領取慰問款物的群眾代表,其中有一部分是穿著橘黃色馬甲的環衛工人,他們說,“謝謝國家給我們送的毛毯和錢,毛毯很厚實,我們心里很溫暖……”
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遼寧省慈善總會會長張行湘出席慰問活動,本溪市慈善總會會長趙長愉主持資金、物資發放儀式,并做工作匯報。李本公在物資發放儀式上指出:中華慈善總會和全國各地慈善會作為國家慈善事業的一支主力軍,一定認真學習、貫徹執行國務院的精神,把握住社會救助這個根本問題,把工作方向對準最基層的困難群眾,發揮各自優勢、盡最大努力搭建好捐贈者、愛心人士和受助者之間的橋梁,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的積極性。
隨后,為了實地考察困難群眾的生活情況,慰問組又走訪了兩戶困難家庭,雪后的山村道路很滑,大家每走一步都很小心。李本公冒著嚴寒,始終走在慰問組的最前面。我們一行先到了桓仁鎮中心大街居民王永利家。他是一名教師,現年56歲,由于肌肉萎縮,常年臥病在床,為了給他看病家里早已債臺高筑。他的妻子郭晴杰始終咬牙堅持,靠打工艱難度日,夫妻倆生活十分困難。走進這個不足十平米的閣樓,李本公輕輕地來到病床前握著王永利的手詢問他的病情,并且向王永利的妻子了解家庭的需要。“為了給他治病,我們已經欠下10多萬的外債。”說這話時,郭晴杰的眼眶早已濕潤,“黨和政府一直沒有忘了我們,感謝這么多人關心我們這個家。” 李本公會長堅定地說,“多嚴重的病都能治好,沒有問題,不要怕……”,言語間透露著憐惜、鼓勵和支持。
慰問組隨后又走訪了八卦城街道朝陽社區的一戶居民。這家的房子是50多年前蓋的,老少三代5口人生活在這里。房子的墻體和門窗早已破敗,“棚頂都漏了,前幾天修了一下,勉強將就吧。”女主人劉麗無奈地說。她今年43歲,2006年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幾年來,她接連做手術和化療,花了20多萬元。家中還要贍養老人,丈夫患有甲亢,家中只靠她帶病給銀行食堂做飯掙錢和低保生活。李本公悉心與他們交談,并囑咐劉麗保重身體,把困難說出來,黨和政府不會忘了她和她的家人。接過慰問物資后,劉麗感激不已,看著她眼角的淚花,我默默地想:暖冬行動帶給她的也許不僅是感動和喜悅,更多的是面對未來戰勝病魔和困難的信心和希望。
敬老院促膝談心
1月6日下午慰問組走進桓仁縣雅河敬老院,它座落于渾江岸邊,于2010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供養樓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擁有床位300張,承擔了桓仁縣雅河鄉、向陽鄉、普樂堡鎮、桓仁鎮的農村五保對象供養工作。工作人員說,院內現有護理服務人員22人,供養五保老人105人。
走進敬老院,李會長說,“這次來這里,一方面來看望老人,另一方面來看望我們的工作人員,敬老院容納的是一個困難群體,最困難的就是‘三無老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我們的工作人員實際是在替他們的子女盡孝,其實是一種贍養,經年累月舍棄自己的家庭照顧這里的老人,非常辛苦,我代表慈善總會向工作人員表示敬意。”隨后,他又走進老人的房間,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
老人何國慶看到這么多人來探望他們十分高興,主動走上前去同大家攀談。見他精神矍鑠、笑容滿面,李本公邀他坐在床邊促膝而談。“我今年75,來這兒3年了,吃得好、住得好!”何國慶笑著說。李本公將慰問款物送到老人手中,囑咐他要注意身體,并提前送上新春問候。
許培滿今年68歲,身體不太好,李本公握著老人的手坐在床邊與老人促膝而談,慰問了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家庭情況,由于老人有腦血栓,說話不清,反應稍顯遲鈍,但老人依然一字一頓地表達了謝意。李會長囑咐工作人員照顧好老人,還開玩笑兒地問這里老人有沒有結婚的……最后向醫護人員表達了敬意。許培滿老人像老小孩兒一樣,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向李會長鞠躬表示感謝。
這里大多是三無老人,年齡大,身患疾病,行動不方便,說話不清楚,但是老人們童稚般的眼神兒,眼睛里流露出的感動和溫暖,已于無形之中表達了他們深深的謝意。
座談會共話慈善事業
1月7日上午,本溪市慈善總會會長趙長愉主持召開本溪慈善工作座談會。
趙長愉首先做了2013—2014年本溪市慈善工作匯報。他在匯報中回顧了2013年以來本溪市慈善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分別從加強慈善組織機構建設,多渠道募集慈善款物、提升慈善救助實力,精心選擇項目、讓慈善救助更好地惠及困難群眾,加強慈善宣傳、營造全社會的慈善氛圍,加強義工隊伍建設和管理、形成慈善合力,加大慈善宣傳、營造助推慈善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等方面做了匯報。
本溪市慈善總會緊緊圍繞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不辱使命,開拓創新,不斷開創慈善工作發展的新局面。兩年來,全市慈善總會共接收社會捐贈慈善款物8899萬元。圍繞助學、助醫、助老、助困、助殘等方面,實施了19個具體救助項目,投入慈善款物4675萬元,受益群眾9.94萬人,有效地發揮了慈善事業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作用。此外,經本溪市委、市政府批準,每年的5月23日為“本溪慈善日”。并將5月作為慈善活動月,以“慈善一日捐”、慈善晚會、慈善義工活動等多種形式,宣傳慈善文化,傳唱本溪慈善之歌。
李本公認真聽取了趙長愉所做的工作匯報,并對本溪市慈善總會在募集善款、開展救助、義工隊伍管理、慈善宣傳、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本溪市慈善總會的工作扎實全面,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慈善的良好氛圍,為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貢獻。本溪市慈善總會開展的慈善救助項目思路開闊,切實解決了許多困難群眾的突出問題,收到了上下一致肯定的良好成效。
座談會上,李本公深度解讀了國務院下發的《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闡述了《意見》出臺的背景,指出了當前慈善事業存在的“政策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監督管理措施不夠完善、慈善活動不夠規范、社會氛圍不夠濃厚、與社會救助工作銜接不夠緊密”等五大問題。李本公說,“《意見》里面很多要點值得我們學習。”他分別從要依法開展慈善工作、慈善事業的重點是突出扶貧濟困、慈善事業是全社會的事業、慈善事業要改革創新四個方面深度解讀了《意見》,并表示,“將積極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并借助《意見》一如既往地加強與各地慈善會的合作,積極開拓,統籌大局,開放包容,通力合作,為中國慈善事業作出更大更積極的努力。”
燕東大地,水秀山清;情系本溪,善行天下。為期兩天的“慈善情暖萬家·本溪桓仁行”圓滿結束,這次暖冬行動,讓我親身體會到了慈善散發出的精神美感,溫暖的力量,以及人性的光芒。她不僅給了深陷困境的人們所需要的幫助,更給了他們繼續前進下去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