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大本鐘前面的警察。

路過倫敦塔橋的男人。
現年37歲的攝影師Giacomo Brunelli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佩魯賈。20歲那年,他在作為業余攝影師的父親的抽屜里發現了一臺老式相機,正是這臺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制造的名為Miranda的35毫米老相機,激發了他對攝影的興趣,而他的許多作品,包括令他聲名鵲起的《動物》系列,以及這些關于倫敦的照片都是由這臺老式相機完成的。
創作倫敦系列時,他最初并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我還在羅馬住的時候拍過羅馬,但在那之后我就一直在創作我的《動物》系列,那種創作手法與街頭攝影迥然不同,街頭攝影需要你去尋找城市中人物所處的情境。”于是,他開始漫步倫敦城,而且很幸運地,第一次拍攝就有很合他意的,其中包括一張從一名警察的后腦勺拍到一個教堂的正面的照片。“后來整個作品系列就是圍繞這些最初的圖像而建立的。”
Giacomo Brunelli很清楚他想要突出倫敦的識別感,所以開始徜徉于倫敦著名的地標和歷史遺跡附近,如大本鐘、倫敦塔、圣保羅大教堂、梅費爾區和圣詹姆斯區等。他每天早上九點左右開始出門,沿著街道漫步,耐心等待著能激起他興趣的東西進入視線。有時那是一頂帽子,或是一件漂亮的衣裳,找到有趣的事物后,他開始跟著穿戴的人,在街對面、人行道上或是在一座橋上的某個瞬間,按下快門,抓拍下一張又一張照片。

在拍攝倫敦的過程中,雖然Giacomo Brunelli喜歡捕捉路人無意識中的情態,但是他必須動作迅速,因為他使用的老相機按下快門時會發出令人側目的聲響,“一旦他們意識到我在那里,他們就不自覺地成了演員。”其實,2002年從大眾傳媒專業畢業后,Giacomo Brunelli曾在羅馬學了六個月的新聞攝影課程,在街頭拍攝黑白照片的傳統新聞攝影令他十分著迷,他認為那對被拍對象來說是一種直接有力的手段。十幾年來,Giacomo Brunelli只拍攝黑白照片,而且始終堅持自己沖印膠片,“我喜歡的整個過程,包括膠片的變化、化學品的味道以及顯影紙的觸覺。”很多人把他的攝影同黑色電影聯系在一起,他也津津樂道于這種比較。“雖然我相信單幅作品的力量,但是我認為你圍繞一系列圖像打造的敘事對于人們了解你的觀點也是必不可少的。”
攝影_Giacomo Brunelli ?編譯 _莊旭娜

圣保羅大教堂前面的女人。

一名男子經過圣詹姆斯區的拱廊。

路過街頭的穿著雨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