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攀,劉志忠,范明偉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武漢 430064)
多用途船絞車、錨機基座及支撐船體結構強度計算分析
陳 攀,劉志忠,范明偉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武漢 430064)
建立17 600 DWT多用途船艏部絞車、錨機基座及支撐基座船體結構局部有限元模型,依據CCS規范對基座及支撐基座的船體結構進行直接計算及分析,結果表明,在甲板上浪、錨機基座承受45%錨鏈破斷力及摯鏈器受80%破斷力三種工況下基座及支撐結構強度均滿足規范要求,但基座肘板與甲板連接處、錨鏈筒與甲板連接處及基座腹板下方的船體艙壁處應力較大,分析不同肘板自由邊過渡形式對連接處應力的影響,提出合理的肘板自由邊過渡形式。
錨機基座;船體結構;有限元;肘板
錨泊設備是船舶最為重要的舾裝之一,由絞車、錨機、摯鏈器、錨鏈,以及承接絞車、錨機的基座等組成?;沁B接設備與船體結構的橋梁,也是保證船舶正常運行的重要結構。錨機工作時承受的載荷極為復雜,不僅有錨鏈載荷,還需要考慮各向上浪載荷,因此對基座的強度要求較高,基座的強度直接關系到船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少船舶及海洋設施的基座都進行靜動力計算及優化設計[1-6]。由于船舶絞車、錨機基座及支撐結構的復雜性,根據規范要求,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MSC. PATRAN/NASTRAN,對17 600 DWT多用途船艏部絞車、錨機基座及支撐結構建立局部有限元模型,參照中國船級社相關規范要求[7-9],對基座及支撐結構的局部強度進行直接計算分析。根據計算結果,對基座肘板形式進行探討,選擇不同肘板自由邊與水平夾角的肘板,對比肘板樣式對結構應力的影響。
依據《國內航行海船建造規定》(以下簡稱《規范》)3.2.5.2要求[7],系泊絞車與錨機為整體式時,系泊絞車被認為是錨機的一部分,所以本船需要對絞車、錨機基座進行校核。由于該多用途船有左右對稱布置的絞車、錨機基座及掣鏈器,且支撐結構一致,因此僅建立一舷模型。
1.1 模型范圍
縱向:FR196~船艏;橫向:船舯~左舷舷側;垂向:主甲板~艏部平臺。結構支撐范圍較大,保證受力傳遞。
1.2 坐標系
模型總體坐標系的原點位于橫剖面FR196船舯處。其中:X軸沿船體縱向指向船艏;Y軸沿船寬方向指向左舷;Z軸沿船體垂向向上。
在錨機基座建立局部坐標系,原點位于錨機基座中心,其中:X軸沿錨鏈載荷方向;Y軸與錨鏈載荷呈90°;Z軸沿船體垂向向上。局部坐標系主要是為方便載荷施加而建立。
1.3 建模原則
按照多用途船各構件設計尺寸、板厚等,建立結構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其中,船體中的甲板、縱橫艙壁、肘板、強構件的腹板,以及錨鏈艙艙壁等采用板殼(shell)單元來模擬,板殼單元大多采用四邊形單元,在連接或變化較大處采用少量三角形單元過渡。船體中甲板縱骨、強構件面板、支柱及艙壁扶強材采用梁單元(shell)來模擬。絞車、錨機基座腹、面板及肘板均采用板單元來模擬。
因基座相對于船體而言較小,因此模型中絞車、錨機基座及基座附近的船體結構模型單元尺寸較小,網格較密,逐漸過渡到基座較遠處的大單元, 單元邊長一般采用50~250 mm。整個模型共有31 074個節點,33 754個單元,有限元模型見圖1、2。

圖1 局部結構模型

圖2 錨機基座模型
1.4 結構材料
本船結構及基座均為普通船用鋼材,其材料屬性為彈性模量E=206 GPa,泊松比0.3,密度7 850 kg/m3,屈服強度為235 MPa。
根據《規范》要求,需要校核甲板上浪和錨鏈及摯鏈器破斷等4種工況。
2.1 甲板上浪工況及載荷
《規范》3.2.5.1要求校核船舷0.25L以內因上浪而產生設計載荷的工況。該工況包括受向舷內側力(工況1)和受向舷外側力(工況2)2種工況。
《規范》3.2.5.3對作用在錨機上的壓力(px或py)和計算面積(B與H乘積)進行介紹,見圖3。
1)垂直于軸線由船舷向后的方向上,力px為200 kN乘以該方向的投影面積。
2)平行于軸線分別作用于舷內和舷外側,力py為150 kN乘以f倍該方向的投影面積。f按下式定義
(1)
式中:B——平行于軸線的錨機計算寬度,m;
H——錨機最大高度,m。

圖3 錨機受力示意
按照上述方法,各載荷計算結果如下:
錨機:f=1+B/H=1+1.075/1.872=1.574。
絞車:f=1+B/H=1+3.525/1.69=3.086,按式(1)要求f取2.5。
依據規范求得絞車、錨機的上浪載荷,見表1。

表1 絞錨機上浪載荷 kN
加載時,將各種工況計算所得的力分解至各個螺栓分別加載。作用在第i個螺栓組的軸向力Ri按下式計算。
(2)
(3)
(4)
式中:Rx——垂直于軸線的作用力,kN;Ry——平行于軸線的作用力,kN;h——絞車、錨機軸線距安裝平面的高度,cm;
xi,yi——第個螺栓組到所有N個螺栓組的中心的x和y方向的坐標,cm,且以作用力的相反方向為正值;
Ai——第i個螺栓組所有螺栓橫剖面面積之和,cm2;


Rsi——絞車或錨機重量作用在第個螺栓組上的靜反力,kN。
2.2 錨機受錨鏈45%破斷力工況
該錨機帶摯鏈器,按《規范》3.7.2.3要求,對于帶摯鏈器的錨機,取錨鏈破斷負荷的45%作為支撐構件的計算荷載。本船錨鏈選用CCSAM3級錨鏈,直徑60mm,最小破斷力2 770kN。結構所受破斷力為F=2 770×45% =1 246.5 kN。載荷全部作用于錨機基座的螺栓組。
根據錨機與摯鏈器布置圖,拉力F作用點距錨機基座平面0.89 m,角度為11°,將拉力F分解為水平分力與垂直分力,根據力矩等效原則,水平分力引起的第個螺栓組的軸向力為:
(5)
第i個螺栓組的軸力為Ri=Rxi-Rsi-Rzi,其中,Rsi,Rzi為
(6)
(7)
2.3 摯鏈器受80%破斷力工況
對于帶摯鏈器的錨機,《規范》還要求校核摯鏈器受80%破斷力工況,受力為錨鏈最小破斷力的80%,破斷力作用點是錨鏈在掣鏈器滾輪的附著點,方向為該附著點與錨鏈筒與甲板平面相貫線中心點連線方向,并指向下方,加載形式以MPC來模擬。
依據相關規范,模型的邊界約束條件見表2,模型約束見圖4。

表2 模型約束條件

圖4 模型約束示意
各構件許用應力值見表3,表中ReH為材料屈服強度。

表3 構件許用應力
各工況結構最大應力及許用應力見表4,應力云圖見圖5~8。

表4 各工況結構應力 MPa
由表4可見,各工況結構應力值均較大,但滿足《規范》要求。工況1與工況2的載荷為甲板上浪,整體基座均受到載荷,最大應力出現在基座四角處的肘板與甲板相接處,見圖5~6。

圖5 工況一應力云圖

圖6 工況二應力云圖
工況3為錨機基座受45%破斷力,在遠離錨鏈筒的錨機基座肘板及甲板相交處應力較大,見圖7。

圖7 工況三應力云圖
分析工況1~3肘板應力較大的原因:在甲板上浪工況時,基座受到X及Y方向的波浪力,波浪力作用于設備上,設備中心距基座有一定高度,因此基座受到X及Y方向的彎矩,最終傳遞到肘板及甲板連接處,該處肘板應力則較大,且因為受到X及Y向的載荷,在基座4個角中易出現對角應力較大,其他2個對角應力稍小的情況;而工況3則不同,該工況僅有錨機基座承受載荷,且載荷方向至沿X向,因此遠離錨鏈筒的肘板端部承受最大的彎矩,該處應力必然最大。摯鏈器受80%破斷力工況結構應力較大部位位于錨鏈筒與甲板連接處,摯鏈器靠近錨鏈筒,甲板與錨鏈孔相交處開孔,開孔區域易出現應力集中,見圖8,開孔區域設計時贏考慮加強。

圖8 工況四應力云圖
對于支撐結構而言,甲板下方存在縱、橫各類艙壁,艙壁及骨材支撐甲板,基座在受到載荷作用下變形,當基座的變形與支撐結構變形不一致時則會出現應力較大的區域。從計算可知在艙壁與基座腹板、肘板相交處,因基座變形被艙壁限制,該處艙壁應力較大,建議基座腹板下方的艙壁局部區域補強[10]。
該船基座肘板樣式見圖9,肘板一邊與水平呈66°夾角(見圖9a)),因主要工況應力較大區域均出現在肘板與甲板連接處,本節對肘板形式對應力的影響進行探討,選取其他幾種肘板形式(見圖9b)~c)),肘板自由邊與水平夾角分別為52°及45°,并將計算結果與原始結果進行對比,見表5所示,表中僅列出工況3,即錨機承受45%錨鏈破斷力工況。

圖9 基座肘板樣式

表5 工況3不同樣式肘板結構應力 MPa
由表5可見,不同肘板形式對結構應力的影響極大。選用肘板自由邊與水平夾角越小,應力越小,其中當選擇夾角為45°時,相當應力降到181 MPa,降低約17%。
以圖9c)樣式肘板為例,分析板厚對應力分布的影響,設計肘板厚度為18 mm,若將肘板腹板厚度統一改為16及14 mm,結果見表6。

表6 樣式c肘板不同腹板、肘板厚度結構應力
由表6可見,在選用肘板形式c)時,即使肘板厚度減為14 mm,結構應力仍然滿足規范的要求,且重量減少了22.22%,表明肘板樣式選擇對基座材料厚度選擇有直接影響。
對于甲板機械設備的基座,其設計不僅僅只考慮強度及剛度,還需要考慮設備周圍其他設備,綜合布置因素給出基座允許的范圍。因此在給定的范圍內,基座肘板樣式的設計顯得十分重要。
依據中國船級社相應規范,采用直接計算法對17 600 DWT多用途船舷部絞車、錨機基座及支撐結構的局部強度進行計算分析,得到各個工況下的結構最大工作應力值及部位,從分析結果可知,絞車、錨機的基座和摯鏈器及支撐結構滿足相應規范的要求,但設計及計算校核應注意以下問題。
1)在錨機承受45%破斷力工況計算中,破斷力主要作用于錨機基座,雖然絞車與錨機通過傳動軸連為一體,但是該工況下載荷通過傳動軸傳遞到絞車的載荷并不大,因此載荷考慮全部由錨機基座承擔,而且這樣更偏安全考慮。
2)甲板機械設備基座校核均需要考慮甲板上浪工況,通過計算結果可知在各工況下基座四角處肘板應力最大,在設計時應特別注意。
3)基座肘板形式對結構過渡區域應力影響極大,在布置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選用自由邊夾角大的肘板或圓弧過渡肘板,使得受力較好地傳遞到支撐結構,不要形成受力硬點。
4)甲板機械設備基座校核時還需校核基座下方的強構件及艙壁,這些結構限制基座變形,局部區域需要加強,必要時需要采用基座與支撐結構的匹配措施。
[1] 張 超,紀 肖,凌 偉.起重機基座支撐結構強度分析[J].船海工程,2014(6):54-59.
[2] 黃志遠.大型抓斗式挖泥船起重機基座支撐結構強度及建造要點分析[J].船海工程,2014(4):65-68,72.
[3] 朱孫科,馬大為,何 勇.基于動力學仿真的艦炮基座結構拓撲優化設計[J].系統仿真學報,2009,20:6650-6652,6657.
[4] 潘良高,許權智.錨絞機焊接基座的載荷計算與結構分析[J].機電設備,2014(1):62-65.
[5] 何 強,馬大為,樂貴高發,等.基于iSIGHT的某型多管火箭炮基座的輕量化設計[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4(10):113-116.
[6] 林國問,馬大為,朱孫科.車載多管火箭炮發射系統基座的輕量化[J].彈道學報,2012(2):101-105.
[7] 中國船級社.國內航行海船建造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8] 中國船級社.船體結構強度直接計算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9] 中國船級社.鋼質海船入級規范修改通報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0] 李 銘,張 政,龔君來.基座變形與船體殼板的匹配性分析[J].艦船科學技術,2011(8):73-76.
Structural Strength FE Calculation of Winch Foundation,Windlass Found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s
CHEN Pan, LIU Zhi-zhong, FAN Ming-wei
(China Ship Development and Design Center, Wuhan 430064, China)
The local FE model of winch foundation, windlass foundation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the 17 600 DWT multi-purpose ship is established to assess the local strength in terms of CCS ru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es of winch foundation, windlass foundation and support structures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CCS rules, but the brackets of foundation and connecting parts of hawse pipe and deck are large. Different transitional forms of bracket are simula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upon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present the best transitional form.
windlass foundation; support structure; FEM; bracket
10.3963/j.issn.1671-7953.2015.06.004
2015-07-10
交通運輸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113282221590)
陳 攀(1989-),男,碩士,助理工程師
U663.6
A
1671-7953(2015)06-0013-05
修回日期:2015-09-07
研究方向:船舶結構振動
E-mail: panda326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