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
中國在冷戰時代所作出的對外戰略決策中,與蘇聯結盟并參加朝鮮戰爭,以及與美國建交并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影響最為深遠:一方面,這兩次決策都伴隨著廣泛的國內政治動員和激烈的思想交鋒;另一方面,它們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現代化路徑,并對整個東亞地區的現代化進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通過梳理上述兩次外交決策的制定過程,本文作者闡述了聯盟與局部戰爭之間的關聯,以及對外戰略決策與中國國家戰略轉變之間的關聯。首先,中國的戰略決策展示了兩個共同的目的:一是絕不允許敵對國尤其是大國的軍事力量過度靠近中國邊境地區,以降低安全威脅和提升安全感;二是堅決地抑強扶弱,主動塑造地區內部的均勢,保持影響地區形勢的有效杠桿。其次,中國對外戰略決策同國家戰略的兩次重大變化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關系,兩次“聯盟”和局部戰爭都伴隨著中國領導人對國家戰略的探索、確立或根本性調整,它們是國家戰略得以確立——包括獲得足夠的認同和統一思想等——的至關重要的條件。盡管對這兩次有較高相似性的外交決策的探討,尚不足以提供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但作者認為,由這一研究所引申出的諸多問題——譬如如何評估毛澤東和鄧小平類型的領袖對國家戰略調整的實際影響——對構建中國的戰略決策理論具有特殊的價值,它將有助于我們理解,甚至于預見中國的戰略決策和戰略行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