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新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在人民消費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為戲劇影視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為了推動戲劇影視文學的發展必須對我國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應以市場為指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調整戲劇影視文學人才結構。
關鍵詞:戲劇影視文學;人才培養機制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1
戲劇影視文學相對來說是一門比較新的專業,就專業的設置情況進行分析,該專業呈現出三個明顯特點:首先是各大藝術院校開設了該專業;其次是部分綜合大學開設本專業;最后是在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這一專業。雖然各類學校都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為導向制定了各自的人才培養方案。但是,由于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特殊性導致了部分高校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認識模糊不清。因此,在貫徹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戲劇影視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戲劇影視文學加強人才培養重要性分析
隨著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才短缺問題也日漸凸顯出來,目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在這一時期加強戲劇影視專業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對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因此,在進行戲劇影視文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我國文化政策貫徹教學實踐過程中去,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如此才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在以往戲劇影視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取得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繁榮的今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對戲劇影視文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影視傳媒獲得了高度的發展,同時新聞媒體等單位的進一步發展也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隨著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當代新聞、媒體不僅要求高校培養的人才要具有扎實的文學功底和比較強的寫作能力,同時也必須具有較強的操作實踐能力,只有滿足以上要求,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的人才才能在市場環境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但是,目前各高等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并沒有給與市場發展需求以高度的重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人才培養結構因循守舊,重視理論培養而忽視實踐教學,導致了培養的絕大部分人才根本不符合社會崗位的需求。
針對我國戲劇影視文學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必須積極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機制,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此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動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發展與成熟。
二、戲劇影視文學人才培養機制分析
1.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高等院校開展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一方面是為了開展素質教育,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在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結構以及課程設置必須都應該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對專業人才需求結構的不斷變化,對專業課程以及人才培養的重點進行合理的調整。這樣才能使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一方面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將自身價值與社會需求完美結合。
2.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在部分高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開設一般會將其納入文學學科,由文學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這是由于這些高校并沒有認識到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特殊性。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成為阻礙戲劇文學專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進一步會導致其所培養的人才素質不達標。面對這種情況,各高等院校在今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戲劇影視文學的特殊性,加強對高等院校師資力量的整合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此,一方面需要引進專業的教師隊伍,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職后再教育工作,幫助部分教師順利完成轉型。
3.理論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工作具有比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今后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逐漸將教學的重點向實踐教學方向轉移,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意引導和發揮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三、結語
針對戲劇影視教學中存在問題,從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各高等院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戲劇影視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創新,可以幫助高等院校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這對于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葉志良,鄒賢堯.文化大省建設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研究[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0(06).
[2]朱冬梅.少數民族地區編劇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與政策建議[J].四川戲劇,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