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玲
摘 ?要:神話作為歷史文化的縮影,體現了早期人類對自然現象和社會關系的思考,它深刻地影響和規定著社會的走向,文明的發展。神話故事除了本身的審美價值以外,還折射出極為重要的倫理觀念,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本論文擬對中國上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和希臘神話故事中所折射出來的倫理思想進行對比研究,展示神話故事中倫理觀念的差異和對比,深刻了解中希不同的民族精神,為中希雙向互動提供有益的文化啟示。
關鍵詞:中希神話;倫理思想;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1
神話都是想象或幻想的或是將真實人物進行神化展現。神話是遠古人類對所觀察或經歷的自然界或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只是它經過了“幻想”的加工,成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現實生活。所以神話是原始氏族社會的精神產物。神話反映著遠古人類解釋自然(或社會)并征服自然(或社會)的愿望。因此,神話歸根到底還是“人話”,體現著人的意志和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倫理精神作為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歷史積淀。神話傳說也包含了極為重要的倫理思考和倫理觀念,對民族文化的孕育發展和歷史的走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中希神話倫理對比:倫理早熟VS倫理混亂
追溯中國較為成熟時期的神話傳說,懲惡揚善的倫理觀念已不斷上升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代替了人類意識中最初對于“暴力”、“力量”的崇尚和追求,在大量的神話傳說中我們不難發現對于英雄人物的謳歌贊美。如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以為民解除嚴重的旱災射落九個太陽的后裔。在我國民間,諸如此類生動的神話故事體現了遠古人民純樸的道德原則和不斷成熟的價值追求。
古希臘作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的發源地之一,一方面,他們的神話傳說中保留了人性最自然最初的本能追求,諸神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內在力量,他們勇敢地追求自我,肯定自己,張揚自我,積極追求幸福和美好,這種力量代表著人類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的不斷的追問和探索。而另一方面,希臘神話中的倫理思想一直處于缺失狀態,主要表現在諸神對原欲“力”與“欲”的追崇上。“力”在希臘神話中成了大家競相追捧的對象。以暴力掠奪財富是一件無比光耀的事,甚至是受到贊許,得到大家敬仰的英雄行為。在希臘神話里,諸神對于“欲”的追求更多地表現在亂倫方面。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希臘神話中,人和諸神均未走近倫理的門檻,還是繼續徘徊在文明未開化的蠻荒階段。
二、中希神話命運觀對比:舍生取義vs宿命論
命運觀是指人類對命運的看法。命運常常被描述為主宰人和神的一種神秘的力量。
命運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希臘神話中,隱藏在主人公之后,往往有著一種無形的不可抗拒的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著主人公生命的走向,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命運”。 神話中的命運觀集中體現了遠古時期的希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自己的生存關系狀態。古希臘人認為在人之上還有命運主宰一切,它既支配神,也支配人。人類的命運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抗拒,表現尤其集中的在希臘悲劇中悲劇主人公的結局始終逃不出命運的魔爪。無論是希臘的第一英雄阿基琉斯,還是特洛伊的最強者赫克托爾,都在命運的控制之下。他們的勝利與失敗乃至生與死都是既定的結果。然而,希臘神話傳說中一方面折射出希臘人民對于命運的妥協,在另一方面也集中反映了希臘人民對于命運的反思和思考,以及對于自身能力的認可和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在這些希臘具有反抗精神的諸神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較強的自我意識和堅定的自我追求精神。卻又發現故事的結局為這些英雄或者眾叛親離,或者客死他鄉,最終還是為命運所征服。也就是說英雄們的反抗與斗爭并不能改變自己最終的悲劇性命運,甚至連延緩或者減弱這種悲劇性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這又反映出古希臘人民對于命運所保持的一種神秘感和畏懼心理,認為人始終無法把握那些來自外部世界的強大而又隱秘的力量,雖然極力與命運抗爭,但最終卻只能陷入命運的陷阱。可見,古希臘神話中既有對命運的抗爭,又有對命運的妥協,而且最終是要表現人作為個體在命運前的渺小與無所作為,傳揚的是一種宿命論的觀點。
中國文化以忠效為至上,這是中國文化中崇尚犧牲自我的歷史政治原因。主張積極入世的態度,認為生命存在本身無所謂意義,生命意義在于它的社會價值,而不是自然存在價值。面對死亡威脅,如果只考慮自己的身家性命而置社會價值于不顧,將不齒于世人。反之,那種“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得到極大的褒揚和肯定,將生命的社會價值置于生命的本然狀態之上,積極為社會為家國做出貢獻的生命觀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生活一直受到“倫理”的支配,在遠古時期,當個人利益與部落利益互相違背的時候,部落的成員往往會表現出大公無私的舍己為人精神。中國的農耕經濟,也更多地要求互相之間的配合和幫助。中國的神話傳說更多地取材于民間口口相傳的傳奇英雄故事,集體主義的命運觀在神話傳說中的體現也反映了當時遠古人民樸素的命運觀和理性的價值觀,以及他們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對于中希神話倫理的對比,有助于深刻了解中希不同的民族精神,為今后中希雙向互動提供有益的文化啟示。
參考文獻:
[1]林瑋生. 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的“倫理三階論”觀照[J]. 外語藝術教育研究, 2008(2).
[2]彭國棟. 希臘神話中的倫理精神[J]. 北京大學學報, 2004.
[3]金玉. 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的命運觀比較[J]. 合肥學院學報, 2012(6).
[4]陳麗麗. 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倫理精神比較研究[J].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1(2).
[5]李敬儒. 堯舜神話的倫理思想研究[J]. 民間文化論壇, 2010(6).
[6]陳秋紅. 遠古神話與民族文化精神—希臘神話、希伯來神話與中國神話之比較[J]. 東方論壇, 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