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長林
摘 ?要:中式英語普遍存在于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這不僅不利于文章思想的表達,同時也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了障礙。本文將從表現形式、規避策略等方面分析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的中式英語,以期待對獨立學院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和英語寫作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式英語;規避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2
引言:
在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寫作中,經常看到諸如單詞誤用、語法錯誤、句子片段、連貫性與銜接度差等現象,學者們將其稱為中式英語。所謂的中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的不合規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1] 這種英語對于母語為英語者來說是不可理解或接受的。其產生原因多種多樣,歸納總結發現中式英語的成因主要體現在漢語的負遷移和中西文化與思維方式的差異兩個方面。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中式英語并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本文將從表現形式與解決策略兩個方面對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的中式英語進行全面剖析,以期待對英語寫作教學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1. 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中式英語的表現形式
1.1 詞匯層面
1.1.1 詞語誤用
由于學生缺乏對中英單詞含義的透徹理解,于是在用英語寫作時學生遵照“中文意思一致”的原則生搬硬套地遣詞、造句及表達思想,于是便產生了詞語誤用。如:The tail gas emitted by private cars heavily pollutes the air.此句中,直接將“尾氣”譯為“tail gas”,是嚴格按照“中文一致”與“英文單詞意義完全等同于對應中文”原則直譯的結果。顯然,這對于母語為英語者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尾氣”的地道表述為:“exhaust (gas)”。
1.1.2 搭配不當
獨立學院的學生由于懶散、學習習慣較差并受漢語思維根深蒂固的影響等原因,寫作中常按照漢語的搭配習慣去遣詞造句,因而文章中經常出現搭配錯誤。例如:Studying abroad can provide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open their eyes.此句中,“provide students opportunities”是套用某些英文單詞的搭配或逐字逐句翻譯的結果,搭配應為:“provide sb with sth”或“provide sth for sb”。同樣,也不存在“open their eyes”的搭配,正確搭配為“broaden/expand sbs horizons”。
1.1.3 冗贅重復
有效的英語句子應具有統一性、連貫性、簡潔性等特征,可是漢語中經常存在大量的修飾語,由于母語的干擾,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遣詞造句時慣性地將不必要的修飾語或重復的意思逐一翻譯出來,于是產生了冗贅重復。如:“It was blue in color.”[2]此句中,“blue”和“in color”存在語義重復,因此,需去掉“in color”。
1.2 句法層面
1.2.1 缺謂語或多謂語
英語的形合使得句子主要突出“SVO”的基本結構,注重通過句子的形式與完整統意,每個簡單句或從句僅使用一個(或多個并列)動詞作謂語,其他意義則通過別的方式表達。而漢語句子只要語意完整,句中是可以省略謂語或存在多個謂語的。英漢之間的這種差異使得學生寫作中常出現缺謂語或多謂語現象。比如:(1)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velling and beginning to tour places of interest at home and abroad.句中“realizing”和“beginning”都以分詞形式存在,這使得句子由于缺謂語而意義不完整。為了語義的完整,“realizing”和“beginning”需分別改為“realize”和“begin”。(2)Recently, we have built many highways connect the remote villages forcefu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句中有“build”、“connect”和“promote”三個不并列的動詞作謂語,違背了單句或從句僅使用一個(或多個并列)動詞作謂語的原則,因此,應讓“connect”和“promote”作從句的謂語或成為非謂語。
1.2.2 將句子片段視為完整句
英語句子強調以形統意,單句都符合“SVO”基本結構,同時人稱、數、時態等需保持一致且能表達完整的意義。然而,部分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的學生未能掌握這一核心,因而寫作中常出現誤將句子片段當作完整句的情形。比如:Because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I wont lend you my bike.句中的because是從屬連詞,引導的是原因狀語從句,而英語中從句由于不能表達完整的意義而不能單獨存在,因而只能將其和主句合并構成主從復合句,因此,應將從句與主句間的句號改為逗號。
1.2.3 連寫句
連寫句是指一個句子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句,然而主句之間卻沒有正確的連接詞或標點符號。漢語突出意合,因而即便是一個長句中包含多個意義完整的短句,他們之間仍可以用逗號連接。然而,英語重形合,只要語法結構完整就應在句末使用具有句號功能的標點符號。若多個語法結構完整的句子合并時,句與句之間就應該使用正確的連接詞或標點符號。英漢之間的這種差異使得學生寫作中常出現連寫句。例如:Undoubtedly, tourism brings substantial profit to the local people, meanwhile, it also damages the environment severely.“meanwhile”前后都有一個語法結構完整的單句,然而他們之間卻只用逗號連接,顯然這不符合英語句子的句法結構,可修改為兩個單句或用“yet”替換“meanwhile,”。
1.3 語篇層面
1.3.1 段落缺主題句
英語段落的展開通常采取“段落中心思想→分點論述→細節闡述”的“線性”方式;而漢語段落則采取“不直接論證段落主題,而從不同的間接角度論證主題,繞著主題的外圍轉圈圈”[3] 的“螺旋式”方式展開。由于受漢語段落展開方式的影響,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常出現漢語段落的展開模式。例如:Most students didnt study hard in high school.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Some students have no rights to choose their majors.可以看出,作者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論述了“Why Students Fail in University”,雖然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將不同角度的看法置于同一個段落中,段落結構顯得零散且缺乏邏輯與連貫性,形成了“螺旋式”的段落展開方式。
1.3.2 連貫性與銜接度差
英語主要通過豐富多樣的連接詞與過渡詞來體現文章的連貫性與銜接度,而漢語則是通過語義來實現文章的連貫與銜接。由于受漢語段落寫作的影響,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段落的連貫性與銜接度都較差。例如:I was accepted and started work. My experience had been derived chiefly from books. I was not prepared for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adjustment.這段文字雖意思清楚,但句間銜接松散,缺乏連接詞與過渡詞,致使邏輯與語篇層次不清,可作如下修改:After being accepted, I started to work. Until that time my experience had been derived chiefly from books, and unfortunately those books had not prepared me for the difficult period of adjustment.
2. 規避中式英語的策略
2.1 鼓勵學生多使用工具書,努力克服漢語的負遷移
母語的負遷移是中式英語的重要成因之一,深入了解不難發現學生之所以會將漢語詞義等同于英文詞義并將漢語的句法生搬硬套地運用于英語,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未能正確認識英漢詞匯及句法。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使用工具書,對英文單詞的詞義、詞性及搭配與用法了解透徹,特別是在理解詞義時,應極力鼓勵學生通過英文釋義理解單詞的意義。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準確、地道地使用英文詞匯,同時也會減少學生使用漢語詞匯、構句方式及思維模式解決問題的概率,有效地克服了漢語的負遷移。
2.2 廣泛閱讀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寫作是學生知識輸出的一種表現形式,對學習者來說,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輸入,輸出就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閱讀是知識輸入的主要形式,對學生來說,除了學習基礎知識,還應廣泛閱讀,特別是應該多閱讀母語為英語者寫的文章。因為,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詞義與用法并積累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習者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并拓寬文章思想的深度與廣度,此外還能幫助他們熟悉文章結構、增強段落的連貫性、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深入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與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并最終克服中式英語。
2.3 采取將語言知識與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學習不僅僅意味著語音、詞匯、語法、句法等方面語言知識的學習,其實,學習者也應深入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深入分析不難發現學生寫作中之所以會出現中式英語,不僅是因為他們詞匯、語法、句法及篇章層面的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學生不了解英美國家習俗、意識形態等層面的文化知識也是重要誘因。因此,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教授語言知識,同時,教師還應有計劃、有針對性且有效地導入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透徹了解相關文化,進而減弱文化的負面影響并有效地避免由于中西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中式英語。
2.4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強化語篇意識
英語寫作中之所以存在語篇層面的中式英語,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東西方人思維模式不同,具體而言,“東方民族的思維方式呈圓形,以直覺體驗為工具,強調整體性;西方民族的思維方式呈線形,以邏輯實證為手段,強調部分分析。”[4] 因此,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語言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達到避免由于思維模式差異而產生的中式英語的目的。此外,語篇層面的中式英語還體現在句子間連貫性與銜接度差,鑒于此,教學中學生還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的閱讀以及對優秀范文的研讀與分析,增強段落的連貫性與銜接度,強化語篇意識并最終克服中式英語。
3. 結語
中式英語是獨立學院英語寫作中常存在的、令人頭疼的問題,其產生原因主要是漢語的負遷移和中西文化與思維模式的差異。中式英語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寫作中存在的中式英語進行全面、透徹地分析,并采取恰當、有效的策略來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式英語,并最終實質性地提升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4):19.
[2] 丁往道,吳冰等.英語寫作手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48—49.
[3] Kaplan R 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and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20.
[4] 王瑋麗.中西思維差異與英語學習策略[J].科技信息,2007,(1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