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潔
摘 ?要:《奧多芙的神秘》是安·萊德克利夫的代表性哥特小說,對該小說的哥特美學研究有很多,本文試圖從存在主義哲學角度討論《奧多芙的神秘》,充分挖掘其中的存在主義主題元素,為該小說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奧多芙的神秘》; 存在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01
《奧多芙的神秘》是安·萊德克利夫最具代表性的哥特小說,具有哥特小說的典型風格特征。除去哥特元素,小說女主人公艾米麗的成長軌跡正印證了存在主義關于人際關系及自由選擇的主題。
《奧多芙的神秘》的故事背景是1584年的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女主人公艾米麗·奧博特是法國南部一個沒落農(nóng)場主家的獨生女,她生性純真,熱愛大自然,和她父親特別親密。在母親病故后,艾米麗和父親相依為命。在父親彌留之際,他強烈要求艾米麗和她唯一的姑姑一起生活,好使艾米麗有人照看。但她姑姑極其自私刻薄且庸俗無知,對艾米麗毫不友善。她姑姑嫁給了一個意大利人芒托尼,這才是艾米麗噩夢的開始。芒托尼強迫艾米麗嫁給自己的一個朋友,當發(fā)現(xiàn)他朋友其實也沒有錢時就強行將她和姑姑囚禁在奧多芙城堡。奧多芙城堡年代久遠,幽暗潮濕,因常常鬧鬼久已無人居住,艾米麗被安置在古堡中一個偏僻的房間,深夜中經(jīng)常有奇怪的聲音發(fā)出,還有影子一樣的東西經(jīng)過窗簾,恐怖時刻折磨著她。姑父控制了這兩個異鄉(xiāng)來的女人后,一心要得到她們的房產(chǎn),全然不顧她們的死活,姑母被折磨致病不久死去。艾米麗獨自面對芒托尼的威脅和其同黨,最后趁亂在女仆安尼特等人的幫助下逃離了意大利回到法國,在故鄉(xiāng)又經(jīng)歷了諸多誤解之后與心上人完美結局。
1.艾米麗的人間地獄
小說中多個人物都是艾米麗存在的地獄。相對于艾米麗,他們都是他者,限制艾米麗的發(fā)展。首先,頭號反面角色是她的姑父芒托尼,他心狠手辣,覬覦艾米麗姑姑的財產(chǎn)才跟她結婚,當他發(fā)現(xiàn)妻子并不服帖時就將其迫害致死。他看上自己朋友的財產(chǎn)便逼迫艾米麗嫁給他,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朋友已經(jīng)破產(chǎn)便強行將艾米麗帶走,囚禁在奧多芙城堡中。在陰暗的城堡中,艾米麗像關進了牢籠,切斷了與外界的一切聯(lián)系。她不知道外面發(fā)生的事,也不了解芒托尼及其同黨,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想象及對上鎖的那個房間的恐懼里。姑姑死后,芒托尼又威逼她放棄自己的房產(chǎn),為此,艾米麗被安排住在傳說中鬧鬼的房間里,使她的恐懼與日俱增,對她的身心都是極大的傷害。因此,艾米麗的姑父逼迫她嫁人,隨意支配她的婚姻,囚禁她,威脅她,種種行為都使他成為艾米麗的“地獄”。
第二個人則是艾米麗的姑姑,她自私、刻薄,對艾米麗無絲毫愛憐,整日對其各種牢騷滿肚,不管艾米麗的死活。她極其富有卻吝嗇萬分。在芒托尼強迫艾米麗嫁給意大利人時,她根本不關心艾米麗的終身幸福,對她丈夫的強權視而不見,導致艾米麗被困于陰森恐怖的奧多芙城堡。
第三則是她與被許配的意大利人莫拉諾。雖然莫拉諾確實愛艾米麗,但對于已有心上人的艾米麗來說,莫拉諾無疑又成為破壞艾米麗幸福的地獄。在追求艾米麗的過程中,他曾兩次試圖誘拐甚至綁架她離開奧多芙,完全不顧艾米麗自己的想法。艾米麗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被莫拉諾執(zhí)意的追求,導致陷入非常窘迫的境地,因此莫拉諾也是艾米麗的地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艾米麗與其父親雖親密和諧,但恰恰是父親要求她與姑姑生活在一起的,繼而導致后來悲慘的遭遇。在父親彌留之際,艾米麗更無法拒絕此時父親提出的要求,因此正是他的關愛使自己的女兒陷入了無窮盡的苦難。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艾米麗的父親也是她的地獄。
2.艾米麗的自由選擇
從和父親一起無憂無慮的生活,到被囚禁于奧多芙城堡,再到反抗兇惡姑父芒托尼,到最后斗爭成功和心上人重逢,這整個過程都是艾米麗不停地自我選擇,踐行薩特關于自由選擇的行為。
首先在艾米麗選擇聽從父親在彌留之際提的與姑姑一起生活的要求。結果卻掉進了惡人的魔爪,被姑父用來當做變換財產(chǎn)的工具。當面臨莫拉諾的誘騙時,艾米麗堅決拒絕了莫拉諾,這也是她獨立的選擇。在被囚禁于奧多芙城堡的時候,雖然姑姑不曾善待過她,可她仍然選擇照顧她直到姑姑去世。盡管艾米麗承受著孤獨和恐懼的巨大折磨,她并沒有屈服。她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她的反抗意識逐漸覺醒,選擇不惜一切捍衛(wèi)自己的婚姻自由及財產(chǎn)權利。后來艾米麗堅守自己的財產(chǎn),終于在仆人的幫助下逃離了奧多芙城堡,并與心愛的人重逢。這就是艾米麗不斷地覺醒,意識到自己獨立地存在,并且做出相應的自由選擇的過程。在不斷地選擇過程中艾米麗創(chuàng)造出新的自我,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最終收獲了幸福。
結論:
《奧多芙的神秘》中蘊含的存在主義元素即是從上述兩個方面體現(xiàn)的。主人公艾米麗與周圍角色的關系驗證了薩特存在主義關于人際關系的命題“他人即地獄”,而艾米麗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就是她不斷進行自由選擇,塑造自己人生的過程,符合薩特存在主義關于自由選擇的命題。當然這部小說應該有更多的解讀方式,有待學者們繼續(xù)挖掘。
參考文獻:
[1] Radcliffe, Ann Ward & Bonamy Dobree. ?The Mysteries of Udolpho.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2] 董英. “國內(nèi)哥特小說研究述評”[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4)
[3] 胡影. “哥特小說《奧多芙的神秘》中意象解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12)
[4] 連潔. “探析女性哥特小說《奧多芙的神秘》中的隱喻”[J].《長城》,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