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保證漢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通順,對話語的表述才會更加鮮明生動,而漢語言文字的純潔性才能得到維護。本文主要從語言使用和語言創新等兩個方面分析了維護漢語言文字純潔性的方法。
關鍵詞:漢語言文字;純潔性;維護措施
作者簡介:鄭文君,男,1972年8月生人,學歷:本科(漢語言文學),職稱:講師,工作單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作家作品分析研究、語言文字。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1
隨著時代的變遷,漢語言文字的純潔性越來越低,如今人們在使用漢語言文字時,對語言使用準確和通順與否越來越不嚴格,甚至出現亂用語言文字的現象。為了更好地維護漢語言文字的純潔,對語言文字的創新也要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出現變異,以便確保漢語言文字使用能夠達到鮮明生動效果,從而保證漢語言文字的純潔性。
1.語言使用要準確,不能舍本逐末
現代人談論文章的好壞,往往是將漢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與通順情況及句意的鮮明生動與否放在同一高度進行衡量,特別是對漢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性尤為重視。因此,現如今寫作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寫作者,一般都遵照古人言有位情方有宅這一遺訓的要求,在書寫文章的時候,首先都會對漢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性給予高度重視,絕不會出現舍本逐末的現象。然而,早年某地方報紙上的一篇報道《莫以“總”論身價》就提出了“總”字使用不當的現象。某公司只有六七個人,卻自封為XX總公司,而公司的領導也自然成為了總經理,由此可以看出,“總”的使用不合實情。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名牌炫耀,而是企業實力的競爭,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則企業應當對自身的實力進行提升。
2.用詞不準當給讀者造成誤解
有些報紙雜志的作者對文章用詞準確和語句通順情況都不夠重視,往往是將注意力放于筆下生花,這不僅給閱讀者的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會導致文意下滑。比如“據說全世界有46萬信宜人,單馬來西亞就有10多萬。”作者就這就話原本想要表達的含義是這46萬信宜人不包含中國大陸信宜縣人口數量,但是“全世界”這個詞的使用卻將中國大陸信宜縣包含在內,這會誤導閱讀者對該句含義的理解。
文章寫作的根本是語法,這也充分體現了文章中語法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創作的目的是為了使閱讀者能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涵義,能夠理清文章的順序。當然,因為文字使用的復雜及文章創作的艱辛,長篇文章創作中難免會出現幾處用錯字詞的問題,而當問題出現后,創作者應當采取措施予以解決,不能因問題小而忽視,以便保證文章用詞的準確和句子的通順,文章涵義的表達能夠更加鮮明生動,從而確保閱讀者能夠更容易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涵義。
3.提倡語言創新,不能變異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詞語的創新也是無可避免的,比如“非農人口”、“上鏡率”等。然而,詞語可以創新,但是不可變異,否則輕者會導致部分民族語言的消失,嚴重情況下會造成某些民族的衰落。
“作文”在辭海中的釋義是:“將單字組成章句”。“寫作文”是口吃結舌,這也會讓人想到電影《地道戰》中的某些片段,看過這部抗擊日軍侵華電影的觀眾,往往都會產生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這也是“地道”被“道地”所取代的原因。“道地”在辭海中的釋義是:“出產最佳的地方”,比如人參可以用道地來形容。“地道”在辭海中的釋義是:“地下坑道”。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遵循著一個原則:有理不在人多。但是,這次所有人都錯了也代表著所有人都是對的,主要是因為大家對這一觀點都比較認可,現如今所有人都將“地道”作為“道地”,比如“她是地道的江蘇人”。“曾經”是一個時間副詞,可以用來形容動作,例如“曾經給過”,然而,現在卻出現了像“曾經的我”這種錯誤的使用方式。另外,如今有人認為利用漢語言文字寫作文的時候,在漢字中假如一些英文單詞,或是在說漢語的時候,摻雜一些英文詞語便覺得高雅嗎?對于這種觀點,普通同胞應該是不認同的,例如用“飆脫葫蘆”代替“美麗”,這種用詞很難讓人接受。同時,這種漢語言文字的變異使用一旦蔓延,很容易對民族文化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4.語言是民族傳承的根本
民族傳承的根本是語言,假如語言文字消失了,則民族也會隨之慢慢衰落,俗話說: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對于這一原則,法國和日本有著深刻的認識。兩個世紀前,法國在占領越南后,利用一套法國人編寫的拼音文字代替了越南的古越語,并禁止古越語的再次使用。同樣,蒙古族人曾經一直統治著歐洲多瑙河流域,盡管如今該流域的居民大多是蒙古則后裔,但真正的蒙古族卻消亡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地的蒙古族語言文字已經消失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字的純潔關乎中華民族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日報》就曾經發出了一篇經過領袖批準的社論文章《為祖國的語言文字的純潔而斗爭》,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當時領袖對維護漢語言文字純潔性的重視。漢語言文字的純潔與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通順、鮮明生動有著很大關系,只有從這三個方面重視語言文字的使用,漢語言文字的純潔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而這也是每個中華民族子孫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王秀綺.出版物必須維護漢語言的規范與純潔[J].中國出版,2001,(12):48-49.
[2]魏嘉譯.謹慎吸納網絡語,維護現代漢語純潔性[J].華章,2011,(19):66.
[3]齊格輝.傳媒不規范語言現象批判[J].當代傳播,2006,(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