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純
摘 ?要:最近十年,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快速增加,很多城市的道路越來越擁擠。與此同時,多地的廣播電臺創辦了比較有針對性的廣播——交通廣播。其中,路況節目幾乎是所有交通廣播的主打節目。路況節目其實并不容易做,它需要主持人集“路路通”、反應快、表達準等特點于一身。接手一檔路況節目,其實就等于接手“一個大挑戰”。
關鍵詞:廣播;節目主持人;路況節目
[中圖分類號]:TN94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2
2013年年初,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汽車社會發展報告2012-2013》披露,到2013第一季度,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將破億,未來10年左右每百戶汽車擁有量將達到或接近60輛。國人心中的夢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擁有一輛私家車”,而是“開車的時候不要塞車”。塞車問題,已經成為當今各個大小城市的煩惱之一。就拿潮州市來說,近幾年來,潮州的私家車不斷增加,2013年潮州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3.5萬輛,塞車對于很多車主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了。那么,作為定位于服務廣大車主朋友的交通廣播就應該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了。這其中,路況服務節目最能夠起到直接有效的指引作用,其收聽率往往高于其他類型的節目。那么,這就對路況節目的主持人提出了一個大問題——如何做好路況節目?本文將結合具體的例子和本人的工作經驗,分成三個方面來探討電臺節目主持人如何做好路況節目。
一、 路況節目主持人要做到“心中有地圖”
每個主持人并不一定都是出生或成長在他所工作的城市,這就一定會出現一個問題,主持人對所在城市的道路不熟悉,甚至是特別不熟悉。這對于路況節目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假如主持人能做到“心中有地圖”,在節目中就能夠更加運籌帷幄,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并且讓聽眾聽得更加清楚明了。這需要主持人在接手節目前、接手節目后共同出力。
(一)接手路況節目前要先熟悉城市道路
首先,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有一張城市地圖,現在不少手機也有軟件可以查看電子地圖。主持人應該從地圖開始,熟悉所在城市的每條主干道,甚至清楚各個分叉路口有什么標志性建筑。對于大城市的主持人來說,這興許會難一點,但是“萬事開頭難”嘛。就拿我本人來說,雖然我是在潮州上的大學,但是大學四年主要都是在校園里度過,潮州的主要道路我還認識不到幾條,要我流暢播報路況、臨時發揮,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先通過地圖弄清潮州市區的各個主干道;并且一一給各個主要路口畫出了“小地圖”,通過這些“小地圖”,我終于弄清楚了那些主要路口分別與哪些大路有交界,代表性建筑或商鋪是什么。如果你能在正式上崗之前,將這個城市的脈絡掌握在手里,那么,你絕對給自己的事業開了個好頭。
其次,光看地圖也只能算是“紙上談兵”,接著還需要主持人自己通過不同的交通工具,親自去認識這個城市的每條主干道,甚至是大街小巷。
(二)接手路況節目后要不斷積累
正式接手路況節目之后,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路況信息,這其中一定有我們所熟悉的道路,也會有我們感到陌生的路名。在一座城市工作和生活,我們就一定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一定會經過不同的大路和小道,在出行的過程中,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勤于記錄的大腦或雙手。這些陌生路名需要主持人認真記錄下來,閑時再查一查地圖,對其加深印象。所謂“一回生兩回熟”,下回要是在節目中遇到這些路名,你就可以笑著面對它們了。
現在的城市道路基本上都有視頻覆蓋,這些時刻變化的路口其實在每個城市的110指揮中心就能一覽無遺。以潮州電臺交通音樂廣播為例,該頻率得到潮州市交警支隊的大力支持,通過全新的光纖技術,將潮州主要路口的視頻都引進直播室,主持人可以隨時隨刻看到各個路口的通行狀況,并及時告知聽眾。當然,這種合作并不是所有電臺都有,假如沒有,建議可以在未熟悉道路前經常到交警部門的視頻區“當觀眾”,因為這是熟悉城市道路比較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 路況節目主持人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
節目主持人是以一種介紹節目內容、參與節目的嘉賓的組織者身份出現的角色。而廣播節目的主持人主要是通過語言向聽眾傳遞各種各樣的聲音訊息。其實,這對主持人的要求就更高了。在基本素質具備的前提下,要把內在的“素質”外化為語言,從而更好地表現語言的功力和語言的魅力。路況節目的定位非常明確,那就是以播報城市道路通行情況為主,為廣大車主的出行服務的一種節目類型,這就要求節目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路況信息的來源要豐富而且真實
路況信息從廣義上說,包括實時路況信息、交通管制信息、交通違章信息、停車信息、高速公路通行信息以及綜合交通信息等內容。核心是實時路況信息,這是聽眾最關心的,也是節目關注的重中之重。[1]要使信息權威,必須保證信息來源豐富而且真實。
第一,隨著科學的發展,新媒體的形式越來越多,除了以往的熱線電話、短信平臺和QQ互動,現在時興的微信和微博也開始成為很多節目的互動方式。路況節目,特別是早晚高峰的路況節目的信息來源就要豐富起來。就舉潮州電臺交通音樂廣播來說,因為直播間有市區幾百個路口的實時視頻,所以,路況節目主要是以視頻系統為主,交警提示、特約信息員和聽眾報料相結合的模式。主持人在熟悉視頻和城市道路的基礎上,結合如此豐富的路況信息來源,節目完全可以做得“很有料”。
第二,路況信息的來源要真實。路況視頻、交警提示和特約信息員所傳遞的路況信息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聽眾報料這方面,主持人就要把好關。應該說大部分聽眾都是很友好的,他們所提供的路況信息既及時又有指導性,但是我們也不能排除有個別喜歡惡作劇的聽眾會報假料。有時候報料電話是通過直播方式播出去的,但是作為主持人,我們依舊是節目的主導,我們可以通過視頻核實該信息的真假,也可以在節目中呼吁其他聽友報料。我在做路況節目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一旦某個路段出現突發路況,報料的聽眾一般不止一位;我也遇到過在聽友報料后,我通過路況視頻并沒有看到聽友所講述的情況,甚至馬上就有其他熱心聽眾來糾正該信息。任何時候,路況信息的播報都要講究真實、及時,這樣,聽友才會信任你,依賴你。
(二)路況信息的播報方式要科學
所謂路況節目,節目內容必定就是以實時路況信息為主,而路況信息的播報首先要分清主次。特別是在早晚高峰時段,面對錯綜復雜的路況信息,主持人首先要思路清晰,分清主次。假如節目中,沒有特殊路況,那么“通行順暢”就是主要的;假如有一個地方或多個地方出現嚴重擁堵,那么“擁堵路段”的情況就是主要的,其他“通行順暢”的路段就是次要的。信息的播出要從重要到次要,按順序播報,只有分清主次,信息的播報才比較清晰明了,聽眾才容易聽清。
另外,平時遇到突發情況,要高度關注高密度播報。在早晚高峰,遇到某個路段出現嚴重的突發狀況或多個地方出現擁堵的情況是很常見的,主持人要將這些路段依次記下來,高密度循環播報,并盡可能提示聽眾繞道其他路段,這是配合移動聽眾的收聽特點的一種播報技巧。假如是在大城市,路況信息播報更需要合理編排,不能一會說城東一會說城西,可以分成幾個大片區分開播報。在小城市的話,可以根據城市特點分成幾部分播報。舉個例子,目前,潮州的路況平時都是分成市區、外圍路段、兩座大橋三部分來播報。但是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要重點關注經常塞車的路段。同時,因為主持人是一個節目的主導,就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需要時要充分與交警部門合作,比如遇到嚴重塞車,要及時與交警部門聯系,讓其派執勤交警前去疏導指揮,并在節目中與執勤交警連線,這也可以提高節目的權威性和可聽性。
還有,遇到下雨天或特殊節假日,主持人要提前策劃、及時關注路況。目前,潮州電臺交通音樂廣播對這方面就非常重視。每個節假日,主持人都會在節目中與各主要路口的執勤交警以及景區景點的工作人員連線,幫助聽眾及時了解市區郊區的通行能力,為聽友出行做有效指引。目前,有不少聽友出行前會通過微信平臺向我們咨詢某個路段的通行,這說明我們的路況節目已經得到廣大聽友的喜愛和信任。
(三)路況節目的語言要簡單和口語化,要有親和力
路況節目不同于音樂節目或其他欣賞性節目,不適合用煽情、文縐縐或特別嚴肅的語言。路況節目就是要告訴聽眾,這個城市哪里塞車哪里通暢,所以主持人的語言要盡量簡單和口語化,還要有親和力。舉個例子,某個路段出現塞車,主持人播報的時候可以說“某路段現在擁堵的車龍大概有多少米”,這樣聽眾一聽就很明了,知道塞車的程度了。再比方說,某個十字路口出現擁堵,主持人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如果各個方向都不能走了,可以選擇幾個地標,告訴聽友“往哪兒和哪兒的方向通行都擁堵,請司機朋友提前繞道”;假如還有某個方向可以走,就要另外為聽眾指出。這樣一兩句話就能為聽眾介紹具體通行情況了。主持人有時候也是聽眾,我們能深刻體會到遇到塞車的時候,心情是多么的煩躁,所以我們應該換個角度,站在聽眾的立場上,盡量讓我們的語氣更加親切,更具親和力,這不僅能讓聽眾更好地接受你,接受節目,也是主持人素質的最好體現。
三、節目主持人要讓“路況節目活起來”
(一)豐富節目內容,增強可聽性
雖然說路況節目是以路況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節目形式,但是隨著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聽眾的收聽選擇也越來越多,對節目的內容和可聽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主持人也應該時刻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經常為自己的節目注入新鮮的血液。潮州電臺交通音樂廣播之前一天四個時段的《路況情報站》節目都采用固定的節目模式:路況+新聞+音樂,雖然根據賽立信公司的調查顯示,該節目的收聽率一直遙遙領先,但是難免還是有些傳統和單一。2013年3月,該節目全新改版,更名為《一路暢行》,特別是晚高峰節目,更是做出了極大的調整。這檔路況節目融入了接地氣的熱點話題討論、新鮮熱辣的各種資訊、美食信息等。節目改版后,通過聽友調查顯示,該節目受到廣大聽友的一致好評,收聽率也直線上升,很多車主都表示節目改版后,節目內容更加充實,他們既可以聽到有用的路況,也可以獲取新鮮資訊,主持人生動的語言和輕松的節目氛圍,讓他們在車里也能聽得舒適,聽得開心。目前,北京交通廣播、湖南交通廣播等大城市的交通臺的路況節目也都是采用這種節目形式。
(二)精心選擇音樂和墊樂,增強聽感
在車內聽廣播不比在家里,因為車外的環境嘈雜,擁堵、喇叭聲等都讓司機的精神處于緊張狀態。特別是遇上惡劣的天氣,或擁擠的早晚高峰期,這種情況就更加常見。這就是主持人發揮積極作用的時候了。主持人除了要像上述說到的“語言要簡單和口語化,要有親和力”之外,還要精心選擇音樂和墊樂,增強聽感。我們曾經做過聽友調查,對于“您在車上最想聽到哪種類型的歌曲”這一項,大部分聽眾選擇“經典懷舊”、“清新明快”,而“嘻哈搖滾類”是很多車友明顯表示無法接受的。確實,假如車外擁擁擠擠,車里的廣播還傳出嘈雜刺耳的音樂,聽眾焦躁的情緒可能會加劇;相反,舒適的音樂卻能夠起到平復聽眾焦躁情緒的作用。所以主持人要在路況節目前,準備好節目中要用到的歌曲和墊樂,這樣就可以使節目聽感更好,為節目加分。
綜上所述,路況節目的定位非常明確,服務的對象也很明確,只要節目主持人在專業的素質基礎上,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注重不斷積累,不斷探索,相信主持人是可以很好地駕馭這類節目的,只要能把“聽友去哪兒”的這個大問題服務好了,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了!
參考文獻:
[1]楊茜.路況信息廣播節目的播報與編排 [J].人民網-視聽界,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