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獻春
“婦女有月經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養生保健各有特點。”在《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第二部分中,有這樣一條。那么,各個時期的特點究竟是什么?具體又該怎么養呢?
月經期:腹部要保暖 腳下別受涼
身為女人,每個月總是會有那么幾天不舒服與不方便,心情低落、腰酸背痛、頭暈無力、手腳冰涼……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能注意生活細節,并善用中醫養生之法,這些惱人的癥狀就會逐步消失,還可使精神振奮,舒服度過生理期。
女性在經期抵抗力會下降,本身就容易受涼,受涼后會使血液淤滯,從而產生痛經,長期下去還可能引起婦科病。因此,月經期間千萬不能受涼,尤其是肚子和腳。
首先,腹部要保暖,尤其是夏天,別穿露臍裝,在空調屋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肚子。其次,腳也別受涼,這也是很多女性容易疏忽的地方。中醫認為,寒從腳下生,經期最好少穿涼鞋,在空調屋最好穿上薄絲襪。另外,生冷的食物千萬別吃。
女性在經期可服用溫性的食物,比如紅糖姜湯,或是用適量艾葉、荊芥煮水喝,有溫經、散寒、祛風等功效,還能幫助緩解痛經。
【經期保健提示】
◎盡量不要捶打腰背。
◎禁性生活,否則會造成經量增加、經期延長,甚至造成宮內感染,引發盆腔炎等。
◎如果是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的痛經,可用中醫中藥調理。
◎如果是血淤引起的痛經,可在經期服藥,效果更好。
妊娠期:乳房保健很重要
在孕期,準媽媽們關注的焦點大多都會在寶寶身上,但也不能忽視自己身體的養護,尤其是乳房。如果乳房養護不當,出現乳頭內陷或皸裂,不僅不利于母乳喂養,還可能誘發急性乳腺炎等疾病。
如果沒有先兆流產的癥狀,準媽媽可以經常清潔乳頭、按摩乳房。比如,經常用溫和皂水擦洗乳暈和乳頭皮膚,并將皮膚皺褶處擦洗干凈;再用手指從乳房內側向外順時針輕輕按摩,或用手指腹在乳房周圍以畫圈方式輕輕按摩;若有乳頭內陷,可以用手指進行拉拔式的按摩。但要注意的是,按摩力道不宜過大,如果有下腹部疼痛,要立即停止。
此外,如果是有流產史、胎停育史、高齡(尤其是懷二胎的)、身體素質差的準媽媽,一定要注意保胎。最好在孕前先進行調理,身體素質好了,“土壤”(子宮)肥沃了,將來的寶寶會更健康。
【妊娠期保健提示】
◎孕期情緒很重要。可多聽些輕音樂,既可調節情志,也有助于胎教。
◎盡量選擇散步等活動,禁止劇烈運動,尤其是前3個月。
◎禁性生活,尤其是前3個月和后3個月。
◎營養補充多樣化。盡量吃得雜一些,如米、面、雜糧、干豆類摻雜食用,粗細搭配,有利于獲得全面營養。
哺乳期:補氣養血要及時
俗話說,“產前一盆火,產后一盆水”。產婦分娩后,容易出現氣虛和血虛的問題。此時適當地用中藥補一補,可以幫助更好的恢復。產婦可在飲食中適量加些黨參、黃芪、當歸、紅棗、小米、玉米等食物,通過調養氣血來全面調理虛弱的身體狀態。需要注意的是,產婦千萬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即使是水果,也最好加熱后食用。
在哺乳期,惡露不盡也是很多新媽媽容易遇到的問題。這主要是子宮恢復不好引起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容易引起宮內感染。一般情況下,產后4~6周惡露即可排凈,如果時間延長或血量增多,可用益母草等進行調理。
【哺乳期保健提示】
◎營養需均衡,主食、蛋白質和蔬菜水果,哪樣都不可少。不要吃蛇、青蛙等食物。
◎心情放松,注意調節情緒,以免發生產后抑郁。
◎哺乳期對鈣的需求量很大,因為需要將營養物質通過乳汁傳給孩子,相當于一個人補鈣兩個人用,若補得少了,就可能導致腰腿疼。因此,一定要記得補鈣。
更年期:調肝腎,防衰老
一到更年期(圍絕經期),女人就會被貼上“老得快、脾氣怪”的標簽。女性到四五十歲,腎氣衰竭不可避免,此時雌激素會減少,月經也不再有。不過,“腎虛”是個漸進、緩慢的過程,更年期前后多補補腎,既能從根本上補充雌激素,還可以有效減輕心悸、氣短、自汗、肢冷、怔忡等不適癥狀,延緩衰老。建議多吃些堅果類食物,比如核桃、開心果、板栗等,飲食上要多吃豆類食品,含鈣高的食品如奶制品、蝦皮等,注意低脂、低糖的原則。
不過,有的女性四十歲左右就開始進入絕經期,此時,不妨試試中醫調肝補腎的辦法,延長月經周期,減緩衰老的進程。
【更年期保健提示】
◎保持樂觀的心態,學會接納自己。
◎堅持適量運動,多曬太陽。
◎更年期癥狀嚴重時,可內服藥物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