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序 陳寶玉


【摘 要】 高質量的財務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財務報表內的結構優化設計,尤其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現金流量表之間聯系機理的探討。基于此,文章試圖從整體和結構兩個維度,探索三個報表之間的聯系機理及具體項目的數字聯動,并針對當前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如何依據三表聯系機理進行報表分析的新啟示。
【關鍵詞】 財務報表; 聯系機理; 報表分析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9-0098-03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日益復雜的經濟活動,對科學系統的財務信息的質量需求逐漸提升。而全球各類財務舞弊事件的發生,與投資者缺乏對財務報表機理的理解以及財務分析體系的局限性密切相關。高質量的財務信息首先應建立統一的會計準則,其次應充分優化財務報表之間的聯系機理,才能進行合理有效的財務分析和投資決策。對此,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達成共識,聯合推進財務報告的改革,并于2010年發布征求意見稿。此次改革著重強調打通財務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從而“刻畫一個主體活動具有內在一致性的財務圖景”。在此背景下,本文試圖探求三個報表之間的聯系機理,討論當前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揭示財務報表分析的改進方向,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一、財務報表之間的聯系機理
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F代會計普遍認為財務報表內部各表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可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其中,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利潤表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表反映某一特定時期內現金的來源與運用,三表共同構筑了企業經營活動的價值反映。對此,在財務報表間的勾稽關系上,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深入探討。
謝德仁(2001)認為,利潤表本原邏輯是披露影響兩資產負債表日(期初與期末)凈資產變動的非資本性交易因素及其金額,以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評估企業凈資產的變動。新夫、戴捷敏(2006)認為財務報表的本質是一種“現金為王”的理財觀,資產負債表是營運資金與營運資金需求之間的對話,利潤表是潛在的現金來源,現金流量表是一張被拓展的資產負債表。黃灝、韋橙(2009)從資源流動的視角,通過數學形式層層推進,演繹幾大會計要素相互轉化的動態平衡關系,認為資產負債表是產生利潤和現金流的根本,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由其衍生出來的鏈接兩個不同時點資產負債表的紐帶。
學者們對財務報表間勾稽關系的理解各有側重點,拓展并深化了相關理論。然而,針對三表之間聯系機理及具體項目的數字聯動關系的探討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基于此,本文將從整體和結構兩個維度,對此進行探討。
(一)財務報表的聯結循環
在商品經濟社會中,商業信用的發展與會計確認原則息息相關。隨著經濟發展,信用程度提高,基于權責發生制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基礎穩固,得到廣泛運用。然而,針對現實的資金流轉,僅有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難以反映其全貌,從而應運而生基于收付實現制的現金流量表。從財務狀況、經營業績與現金流動的聯結上看,現金流量表則是將權責發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調整為收付實現制下的現金流量信息,使之更能揭示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由此可見,它們之間的聯系機理如圖1所示。
圖1有幾個重要的聯接關系:
從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發,“現金→原材料→產成品→應收賬款→現金”構成經營活動的基本價值循環,涵蓋采購支付、生產投料、產品產出、銷售實現、貨款回收等整個經營環節,其資金占用形態的變化,在資產負債表中表現為資產的價值。同時,與此相關的流量數據,即反映時期流轉規模的動態數據,則分別計入了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與時點數的資產負債表構成互補關系。其中,現金的流動計入本期現金流量表,收入和費用計入本期利潤表,利潤最終轉化為所有者權益。由此可見,資產負債表是“源”和“果”,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流”和“因”,三者之間具有相互解釋和說明作用,構成期初、本期流轉、期末三者之間的不間斷聯接。
在編制基礎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如企業確認收入時,會計分錄可為“借: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利潤以收入減費用的凈額表現,其所有變動均會影響到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從概念本質看,利潤是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最終表現為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F金流量表則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可揭示出權責發生制的利潤表項目的真實現金流轉情況,以補充說明是否存在現金短缺或溢余。與前兩個表有所差別的還有,現金流量表設計了經營、投資、籌資三個部分,分別反映不同的流轉方式:經營現金流量是以現金周轉與循環為前提的,揭示企業經營活動在現金流轉的表現情況;投資現金流量一般為擴大再生產或實施多元化經營所進行的現金流轉,表現為投出與回收的直線流轉情況,其投資資產或資產運轉效益則可構成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價值或利潤表的收入、費用及結余;籌資現金流量主要表現為資本或負債融資的直線流轉情況,為經營或投資活動提供資金來源,可表現為資產負債表右邊資金來源的負債變動或資本變化,其籌資成本——利息則形成利潤表財務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三表勾稽關系中,現金項目是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橋梁,當不存在現金等價物的情況下,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期初和期末的差額應等于當期現金流量表中現金的凈增加額。經營活動方面,“現金→原材料→產成品→應收賬款→現金”形成資金循環,導致資產負債表中原材料、存貨、應收賬款等科目的變動;投資活動上,投資產生的現金流量最終沉淀為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非流動資產;籌資活動則是通過債務和權益融資產生的現金流入,引起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實收資本等科目的變化。
編制現金流量表的基礎數據來源于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充分反映財務報表間的勾稽關系。直接法以營業收入為起點,調整存貨、經營性應收和應付項目的變動等,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流;間接法以本年凈利潤為起點,調整折舊、攤銷、資產減值準備等非現金項目,得到經營活動現金流?,F金流動本質上是從另一個角度評估企業經營過程的資產負債和利潤質量。
(二)具體項目的數字聯動
1.經營活動“收入→應收賬款→現金”的轉化
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等項目存在數字聯動關系。商業信用使得會計利潤與現金收入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形成暫時的資金負擔和潛在的收款風險。如圖2所示,企業在確認主營業務收入時,一般同時確認收到的現金和應收賬款,但具體金額受預收賬款的影響;企業最終收到的現金不一定等于主營業務收入,可能存在非現金資產抵債和壞賬損失。
2.投資活動“現金→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利潤”的轉移
非流動資產是企業創造價值的源動力,企業投資活動主要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投資。設備類固定資產和技術類無形資產用于生產和銷售產品獲取銷售收入,形成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最終轉化為現金收入。其他長期投資主要包括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形成銀行存款、應收股利和應收利息等流動資產,最終形成利潤表的投資收益。
3.籌資活動“負債/所有者權益→現金→財務費用”的聯動
企業籌資活動包括債務籌資和權益籌資,籌資取得的金額以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形式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籌得的資金主要形成企業的非流動資產,也可能用于補充經營和償還舊債。但資本的取得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形成應付利息和應付股利,以財務費用的形式在利潤表中體現,支付利息和股利時形成現金流出。
二、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分析以報表數據為依據,采用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未來發展趨勢作出分析與評價。當前財務報表分析以凈利潤為核心,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采用比率分析法、財務指標等方法進行評價。隨著全球各類財務舞弊事件的發生,財務報表分析的缺陷也逐漸顯露出來。
(一)權責發生制下利潤的可操縱性
以權責發生制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資產負債表以歷史成本計量資產的價值,并不能反映其真正價值,影響對利潤和預期現金流量現值的判斷。其次,利潤等于收入減費用,但收入和費用的確認與計量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融合費用配比原則、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等原則,存在較大的會計估計和主觀判斷。最后,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導致不同方法下的計量結果不同,如固定資產折舊,包括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以上問題的存在,為財務數據操縱提供了可能,也造成了以利潤為核心的分析結果的不可靠性,不利于真實評價企業的經營質量。
(二)現金流分析的不足
現金流量表基于收付實現制,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信息的有效補充,但對其卻不夠重視。首先,現行分析體系偏重于以利潤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銷售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等,現金流轉能力的分析指標不足。其次,會計利潤和現金收入在計量和時間上存在一定差異,易出現有盈利而無現金的情況,傳統指標難以預見企業的財務風險。最后,分析中三個報表的關聯程度不夠,缺乏從經營、投資和籌資角度分析企業資金、資產和利潤的循環往復,缺乏以動態演變的角度挖掘企業財務問題形成的原因。
(三)財務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但比率分析法忽略了企業資源的動態變化。在盈利能力上,銷售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雖然能揭示某一時期的盈利水平,但不能反映連續盈利能力,且因不同的會計政策和資產結構,在計量上存在較大的人為因素影響。在償債能力上,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舉債經營情況和償還債務的能力,但并不能反映企業現金流轉和即期償債的能力,且資產上存在許多流動性不強的項目,如呆滯的存貨、壞賬和待攤費用等,影響整體償債能力的評估。在營運能力上,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用于衡量企業資產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但并不能反映經營的獲現能力。
三、三表聯系機理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啟示
(一)注重財務報表分析的整體性
財務報表間存在緊密的勾稽關系,分析時應注重其整體性,不能以偏概全。首先,現金流量表的信息被操縱的可能性較低,能有效彌補和驗證企業利潤的質量和真實性。其次,不同報表項目建立的指標同時使用,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公司的真實情況,如凈資產報酬率與每股現金流量的結合。最后,結合三表的因果關系,以動態的角度分析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過程,可以更準確地把握企業的發展階段和潛在風險。
(二)重視現金流分析和評價
隨著經濟的復雜化和融資環境的惡化,“現金為王”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國內外研究顯示,基于現金流的指標比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指標提供的信息更準確和可靠,更能預見企業財務風險。因此,在盈利指標上結合凈利潤經營現金比率、凈資產創現能力等,可有效評估收益的變現能力和利潤質量;在償債指標上結合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現金利息保障倍數等,可更直接揭示企業的即期償債能力;在營運指標上結合銷售現金比率、總資產現金流量等,可從現金流量角度反映資產的周轉能力。
(三)增強財務項目的聯動分析
財務報表各項目間數字存在聯動關系,重視報表結構、各項目間關系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識別企業財務報表是否存在粉飾和錯誤。營業活動上,若銷售收入與現金流的差額與應收賬款賬面不等,應考慮是否存在預付賬款、應收票據和壞賬損失等因素的影響。投資活動上,從企業資金來源、非流動資產與流動資產的轉移,以及利潤水平,來判斷企業投資結構和規模是否合理?;I資活動上,從籌資渠道、資金使用情況和財務費用,可評價企業的籌資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潛在的償債風險等。
四、結論
本文從整體和結構兩個維度,詳細探討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之間的聯系機理。整體上,三表存在聯結循環的關系,資產負債表是“源”和“果”,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流”和“因”;具體結構上,各報表項目在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上存在數字聯動關系。之后,探討了當前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并基于三表的聯系機理提出了啟示。
【參考文獻】
[1] 謝德仁.財務報表的邏輯:瓦解與重構[J].會計研究,2001(10):30-37.
[2] 新夫,戴捷敏.“現金為王”理財觀下財務報表邏輯關系的重構[J].財會通訊,2006(9):17-20.
[3] 黃灝,韋橙.資源流動視角下的財務報表勾稽關系[J]. 財會通訊,2009(29):109-110.
[4] 支曉強.基于報表勾稽關系的財務報表分析[J].會計之友,2006(10):27.
[5] 吳濤,邵明慧.論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J].現代商業,2012(26):238-240.
[6] Barac,Z. A.Cash Flow Ratios vs. Accrual Ratios: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J]. The Business Review,Cambridge 2010,15(2): 20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