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到此一游”觸動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發的熱烈討論,無不折射國人對道德良知的珍視、對高尚品格的向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正是從公民層面提出的價值準則,涵蓋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各個方面,是每一個公民都應當樹立的道德規范和價值追求。
再大的社會,也是由個人組成。個人的價值選擇,是社會價值觀念的基礎所在、根本所系。涓流匯海、積土成山,每個人秉持怎樣的道德意愿、踐行怎樣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樣的人格品質,決定著一個社會的面貌、形塑著一個時代的氣質。積小我為大我、聚個體為群體、集小氣候為大氣候,才能繪就社會主義中國的美好價值圖景。
回顧歷史,“中國奇跡”的書寫、“中國故事”的講述,都離不開萬千胸懷報國理想、堅持道德操守、激揚蓬勃朝氣的普通人。青春報國、托起飛天夢的科技功臣,扎根農村、帶領鄉親致富的大學生村官,精益求精、為“中國制造”增光添彩的產業工人,殫精竭慮、為服務群眾不辭辛勞的基層干部,一諾千金、寧肯散盡家財也決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信義兄弟”……正是一個個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的個人,支撐起共和國大廈的脊梁,筑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根基,催動著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