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記者 章漣漪
作者丨記者 章漣漪
滿樹繁花、一街燈火、四海長風,6月的廈門,有著百樣仙姿、千般奇景、萬種柔情。對于很多人而言,這是一座浪漫的城市,它柔和、溫暖而又充滿故事。這又是一座青春的城市,它朝氣、新鮮而又滿是活力。每年,兩岸無數年輕人來到這里,他們帶來故事,他們書寫青春。如今,它又多了一種味道,叫團聚。每年6月,海峽兩岸新老朋友都會相聚在這里,共同慶祝海峽論壇舉行,見證兩岸關系穩步向前。
6月14日,作為第七屆海峽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也在廈門拉開帷幕。來自兩岸電影、動漫、網絡等新媒體行業的青年代表、專家學者300余人相聚一堂,圍繞新媒體文創產業展開了交流研討。在共同愛好下,兩岸青少年代表切磋技藝,增進交流。
論壇分為開幕式、優秀微電影作品和綠色動漫作品展播、海峽兩岸青少年微電影主題峰會、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與“互聯網+”主題峰會、海峽兩岸青少年國學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峰會等多項內容,由全國臺聯、全國青聯、北京電影學院、臺灣中華青年數位文創交流協會主辦,臺聲雜志社、中國青年網、福建省臺聯、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廈門市集美區文化改革小組辦公室、臺灣中華演藝經紀文創產業同業協會、廈門市臺聯等共同承辦。
作為時下最代表青春、最熱門的新媒體文創產業,微電影、動漫、手游、微信微博等,深受兩岸青少年喜愛,也是近來年廈門及兩岸大力扶持的項目。延續首屆,此次論壇依然以“中國夢·海峽情”“新媒體·新青年·新發展”為主題。旨在以搭建青年舞臺、引領青年參與、凝聚青年共識為目標,致力于兩岸青少年彼此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
6月14日下午,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開幕式在廈門集美區舉行。
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鄭建邦,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書磊,國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中央統戰部處長韓晨,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重耕,廈門市集美區委書記李輝躍,中國青年網總裁兼總編輯郝向宏,全國青聯副秘書長王陽,福建省臺辦副主任鄭一賢,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蘭明尚,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梁志強,廈門市集美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曉舟,廈門市臺聯常務副會長陳永東,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廈門市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賴朝暉,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王勁松,以及臺灣方面代表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國民黨中常委、青年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德維,臺灣中華青年數位文創交流協會理事長李國杰,臺灣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董事長陳樂融等來自兩岸的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活動由全國臺聯會長助理、臺聲雜志社執行副社長兼總編輯竇為龍主持。

兩岸嘉賓共同為論壇開幕推桿
開幕式上,楊毅周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說,兩岸的青少年寄托著兩岸關系的未來,今天,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兩岸的青少年交流與合作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更加急迫。
楊毅周指出,本次論壇是一個兩岸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平臺,是一個兩岸青少年人才培育的平臺,是一個兩岸青少年創新創業的平臺。雖然還在萌芽狀態,但我們相信,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是一個必然發展的趨勢,在海峽兩岸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逐步發展壯大,結下豐碩的成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新貢獻。
年輕人期待的,也是李書磊所期許的。在李書磊看來,新媒體文創領域,兩岸青年可以大展身手。他希望,兩岸業界共同致力于數字新媒體技術與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福建要發揮自貿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優勢,探索新的合作機制,推動閩臺在人才培養、作品創作、基地建設、環境營造等多方面加強合作,提高青少年的新媒體文創水平。
李輝躍在致辭時表示,作為愛國僑領陳嘉庚的故里和全國知名的僑鄉、文教區,集美區重視文化產業發展,近年來并逐漸駛入發展快車道,新媒體文創產業發展勢頭喜人,正在建設中的中移動手機動漫基地、中電信手機動漫基地、廈門游戲創新中心等項目正在形成集聚效應。
“開展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目的是增加兩岸青少年的互動,并借由這種互動,創作出更有水準的、代表中華文化的作品。”李德維致辭時表示,“通過微電影大賽、動漫設計、微博、微信,來搭建平臺,能夠進一步推動兩岸青少年之間直接的交流,加強兩岸青年面對面的合作,這不僅具有深切的意義,而且具有歷史的價值”。
郝向宏就推動兩岸青少年之間網絡的交流和網絡媒體的宣傳提出3點建議:即面對現實,兩岸青少年共同推動中華文明的繁榮;面對青春,兩岸青少年勇于擔當中國夢的實現;面對網絡,兩岸青少年齊心搭建網絡創意創新和創業的命運共同體。他強調,將與臺灣的青少年朋友們一起努力,共同創造一個水漲船高的中華文明。
李國杰也根據自身經驗提出了建議。他說,兩地孩子非常融洽,他們在一起工作不會有激烈語言或誤會。而交流越多未來對兩岸的關系是越好的,我們鼓勵兩岸青年合作,如果能有具體政策推動,那么大家就都會往這里走,并且走得更加好。
趙子忠從學術角度談了新媒體在當下的重要性。他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傳媒理念的不斷演變,我們所處的傳媒時代已經逐漸步入了以數字、網絡和移動媒體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其中,傳統與新媒體的融合、兩岸合作顯得重要,也是趨勢。兩岸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推進中華文化在新媒體產業的復興。
兩岸青年代表也分別作了發言。
隨后,來自兩岸的領導和嘉賓走上臺前,共同拉啟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系列活動的序幕,瞬時金花四射、炫彩奪目。
今后,集美區將成為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交流的永久性平臺。
開幕式上,全國臺聯文宣部副部長何昆和集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賴朝暉簽約,全國臺聯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交流基地正式落戶集美。作為一個永久性的平臺,該基地旨在搭建兩岸青少年文創交流合作平臺,實現兩岸新媒體文創人才、文化創意等資源共享,促進兩岸文創項目開發利用。
基地將以開展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微電影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為主要形式。同時,全國臺聯文宣部和集美區委宣傳部還將共同推動建設海峽兩岸青年文創創業園,集聚文創人才、項目和資金,推進兩岸校企在新媒體文創產業方面的合作。
李輝躍對此表示,隨著該基地落戶集美,以及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的舉辦,必將有力推動海峽兩岸新媒體文創產業的發展,成為兩岸青少年加深了解、增進共識、攜手合作、放飛青春夢想的又一重要平臺。
此外,作為剛剛落戶集美的全國臺聯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交流基地的執行項目——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在集美區正式啟動。
此次創新創業大賽由中青創投(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廈門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舉辦,面向兩岸青少年征集優秀創新創業項目,活動持續一年。
據了解,海峽兩岸創新創業大賽將每年舉辦一次,大賽所選拔出來的創業選手項目,將集中落戶到全國臺聯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交流基地。
開幕式上,還進行了海峽兩岸青少年優秀新媒體作品的展播與頒獎,共有來自北京大學、成都理工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閩南師范大學、臺灣藝術大學、中正大學、昆山科技大學等兩岸院校的15部學生作品,從本屆兩岸青少年微電影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秀微電影獎。
在這些作品中,不乏兩岸青少年攜手創作的作品,如閩南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吳國棟的作品《吶喊》,就是在去臺灣明道大學交流學習時,與臺灣同學一起合作完成的。“我在臺灣同學身上,學到了認真專注。”吳國棟說。
作為第七屆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的子活動,6月15日上午,海峽兩岸青少年微電影主題峰會、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與“互聯網+”主題峰會、海峽兩岸青少年國學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峰會同時舉行。
在海峽兩岸青少年微電影主題峰會上,30多名兩岸青年圍繞歷史情感、青春兩岸、生活悸動的創意方向,分享了他們的微電影劇本以及創作理念。本次主題峰會旨在讓兩岸青年共同激發出創意的火花。特別設置了兩岸青年合拍交流微電影創意研討營隊,包括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戲劇學院、臺灣世新大學、臺中科技大學等多所兩岸知名高校的老師入隊進行指導。在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分組交流和劇本創作后,兩岸青年們在主題峰會上展示了他們微電影劇本,并分享此次的創意來源。
臺灣嶺東科技大學數字媒體設計系的楊安渝同學以“赴臺游”為自己的創作靈感來源。以一對大陸情侶到臺灣旅游為故事背景,借由他們的旅途經歷表現當代青年人的愛情觀并展現臺灣的風土民情。她表示,為了更好地打磨劇本和角色,第一次來大陸的她在創作期間經常和同隊的大陸青年朋友交流看法,“我會問他們,你們來臺灣的感受會是什么,然后我就會用他的角度去詮釋主角”。楊安渝說,這樣的“換位思考”,也讓彼此的心更加靠近。
和楊安渝同學來自同一創作團隊的大陸男生,成都理工大學的李東揚同學也很珍惜這一次和臺灣同齡人共同創作的經歷,他認為兩岸年輕人在創意方面各有所長,通過這次的交流平臺,雙方可以找到一個契合點,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在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與“互聯網+”主題峰會上,零點研究咨詢集團董事長、創業管理服務機構飛馬旅創始人及CEO袁岳等多位互聯網、風投等多領域嘉賓,圍繞“青年創業”和“互聯網+”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和互動。各位領導和嘉賓還共同為本次“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揭幕,并宣布本次大賽的線上報名將于6月26日在www.huio2o.com全面開啟。
在袁岳的主題演講中,他從自身創業的切身感受,剖析了兩岸青年面臨的創新創業形勢,對比兩岸青年創業的區別,探討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的形式和合作空間。袁岳認為,“互聯網+”背景下,兩岸青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業創新機遇,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出人頭地的機會,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入口、致富渠道和實現夢想的機會,這將改變新生代青年人的命運。
融恩投資集團總經理宋海旭從金融層面兩岸青年如何互相借力爭取共贏這一角度談了看法。她認為當前大陸經濟面臨全民創業、智能升級、“互聯網+”3大趨勢。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是全球第三大電子資訊產品生產地,被譽為“臺灣硅谷”,其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在集成電路、電腦及周邊設備、通訊、光電、精密機械、生物技術等方面長期處于世界前沿,這是臺灣在兩岸經濟合作共榮中的優勢。而大陸則正處于制造業升級、第三產業升級等重要階段,企業急需走向世界,在更大的空間中獲取新的融資渠道。雙方在企業技術升級、資本對接等方面都存在豐富的合作空間,兩岸資本市場相互促進將大有可為。
在海峽兩岸青少年國學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峰會上,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50名青少年代表齊聚一堂,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國學+互聯網”“起源地+”的新媒體跨界文創峰會。

海峽兩岸青少年國學教育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峰會會場

海峽兩岸青少年微電影主題峰會會場
江蘇師范大學孟子學院廈門分院的執行院長孟小紅女士是孟子后裔75代孫,她認為自己有使命推廣儒家文化,因為儒家文化是華夏文明中傳承至今深入華裔血脈的文化核心,是全球華裔同胞心中共同流淌的民族血脈。中華國學經典從私塾朗朗書聲中傳承千年,是溝通華夏民族共同的語言,這些國學文化經典,對于傳播華夏文明、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提升海峽兩岸民族情感與認同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來自臺灣的主講嘉賓“中華中山國際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馮國華女生展示了其在臺灣用國學經典為IP開發的各種文創項目,講述新媒體自媒體傳播在臺灣民選輿論造勢中表現出的傳播威力。她指出,中華文化是兩岸乃至全球華人不可或缺無法取代的寶藏,利用新時代的媒體與技術,將浩瀚的中華經典,以青少年樂于接受的方式傳承給下一代,是我們應勇于擔負的責任,相信在兩岸共同努力攜手合作之下,傳統文化的新復興指日可待。發言引起了在場兩岸旅游、文化、教育人士及企業家的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