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秋 李莎莎 張夢熒 曹勤偉 金嘉欣
摘 要:目的 研究國內兒童意外傷害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為減少和規避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提供參考建議。方法 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國內2010—2015年發表的534篇兒童意外傷害研究文獻進行綜合分析。結果 兒童意外傷害男高于女,家是兒童傷害的多發地,且兒童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與兒童自身、家庭和社會有關。結論 兒童意外傷害的特征明顯,影響因素較多,預防與控制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相互配合,以是降低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
關鍵詞:兒童 意外傷害 特征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c)-0237-03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omestic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y ,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suggestions of reducing and avoiding the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y. Methods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534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2010 ~ 2015 domestic childhood unintentional injury to mak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literatures.Results Boys are more likely to happening accidents than girls, home is where the occurrence of harm to the child the mos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ldren's accidental injury related to children themselves, family and society.Conclusion Obvious traits of children's accident harm,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a long-term and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need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mutual cooperation, to is to reduce children's accidental injury.
Key Words:Childhood;Unintentional Injury;trait;Influence Factors
隨著疾病譜的變化,兒童意外傷害已成為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疾病數據顯示[1],每有1名兒童死亡或者發生不同程度的殘疾,對兒童家庭經濟與情感、個人發展及社會負擔均產生較大的影響。意外傷害是指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件。孫媛媛[2]等人研究發現兒童意外傷害總體的發生率呈“雙峰狀”分布,其中一個高峰期是2~5歲。慈溪邵麗文[3]調查結果顯示2~5歲的兒童因頑皮好動,智力發育較迅速,接觸社會事物漸多,尚不能認識周圍的危險性,是意外傷害發生的高峰年齡段,需重點加強看護。藉此,該研究將對2~5歲的兒童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以分析該年齡段發生意外傷害的流行病學特征、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
1 流行病學特征
1.1 男童的傷害發生率明顯高于女童
有研究表明[4],創傷性傷害的男女性別比大概是3∶2,而跌落傷的性別比則是2∶1。美國調查顯示兒童意外傷害男女性別比為1.53∶1[5]。愛爾蘭兒童意外傷害的男女性別構成分別為66.1%和33.9%[6]。澳門地區兒童意外傷害男女比例為2.44∶1,我國中小學生兒童意外傷害男女比例為(2.05~3.34)∶1[7]。綜上,研究均認為男童更易發生意外傷害,且隨年齡增加逐漸增大。究其原因可能與男孩生性好動、活動頻率高、范圍廣、喜愛嘗試新鮮事物和愛冒險的個性有關。
1.2 家是兒童傷害發生最多的地方
黃兆勝[8]研究發現2~4歲組兒童傷害56.94%發生在家,公路/街道占24.71%,這與邵麗文[3]的調查結果相同。家是兒童、家長認為安全而又容易發生傷害的地方,因此,家長應對容易引起兒童傷害的因素予以重視。
1.3 兒童意外傷害常見的原因
浙江省2007年的監測結果顯示,受傷原因前幾位分別為:交通傷、跌傷/墜落傷、鈍器傷、硬物擊傷[9],這與歐麗君[10]對寧波兒童的調查結果類似。有研究顯示[11],5歲以下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化,致傷原因和類型也在發生不同的變化,排在前3位的致傷原因依次是燒(燙)傷占19.04%、跌(摔)傷占16.55%和銳器傷占14.41%。總之,傷害最嚴重的是由于跌倒和墜落引起的挫傷擦傷及銳器刺傷等開放傷。分析其原因與小兒自身的防范能力不強,家庭和托幼機構的教育、管理及看護不夠有關。
1.4 兒童傷害與季節有關
武漢市向兵[12]的調查結果顯示兒童意外傷害以秋季多發,夏季次之。在夏秋季節,尤其暑假期間,農村家長重點要預防兒童溺水,城區家長重點預防孩子車禍和墜落。有研究表明[11],溺水、交通意外亦容易導致車禍和墜落。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長放松警惕,允許小兒從戶內走到戶外,增加了接觸水(糞)池、水井和在河邊玩耍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因為城鎮經濟發展、交通發達,小兒在公路旁玩耍的機會增多,而看護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淡漠,小兒不能及時規避危險,導致此類意外傷害增多。
2 2~5歲兒童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分析
2.1 兒童自身因素
2.1.1 生理因素
兒童發生意外傷害與自身的生理發育密切相關。2~5歲的兒童生理功能發育尚未完善,骨骼彈性大而硬度小,所以,不易骨折而易變形;肌肉發育尚未完成,呼吸器官嬌嫩,呼吸道的黏膜容易受損等生理發育特點,極易發生吸入性窒息、跌落傷等意外[13]。
2.1.2 心理因素
兒童易發生意外傷害與心理發育程度密切相關。有研究結果顯示[14],氣質、情緒、性格與意外傷害的發生密切相關。兒童氣質與生俱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個性特征,是兒童在日常生活表現出的行為反應方式[15]。主要表現在行為、速度、強度、靈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Thomas和Chess將兒童氣質分為3種類型:難養型氣質、易養型氣質、啟動緩慢型。其中,難養型以生活不規律,對新的事物和陌生人退縮,適應較慢,易導致行為問題,從而易發生意外傷害。另外,情緒是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表現,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對托兒所兒童調查研究發現,情緒不穩、粗暴易沖動、大膽冒失、好奇心強,富有冒險心理,遇事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的兒童[16]。最后,性格常被認為是影響人態度、行為、思維方式及應對方式的關鍵因素。趙海萍[17]等研究顯示外向性格較內向兒童易發生意外傷害。如,沖動、任性、魯莽、大膽冒失、易興奮、不穩定的外向性格的兒童易產生過激行為,這類兒童精力充沛,自我個性意識較強,與社會環境接觸較頻繁,情緒波動大,好奇心重,常忽略關注周圍狀況,意外傷害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類型兒童。
2.2 家庭因素
文獻分析發現,父母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以及婚姻狀況都與兒童的意外傷害密切相關。
2.2.1 監護人年齡因素
李丹[18]在其調查中發現年輕的父母為主要監護人的兒童更易發生意外傷害,發生意外傷害的兒童平均年齡為2歲,反映年輕父母對傷害提防意識較弱、缺乏看護經驗。鄭軒[19]調查發現年齡大于30歲與小于30歲的母親相比,在看護兒童時意外致死率會減半。瑞典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20],母親越年輕,其子女發生意外傷害的危險越大。尤其是未成年母親,其子女意外傷害發生的相對危險度是成年母親子女的3.5倍[8]。
2.2.2 家庭收入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地區低收入家庭中兒童的致命和非致命損傷比例較高。可能與收入引起的不同的危險暴露情況、健康促進因素和社會環境有關。我國有研究顯示[21],某些意外的發生率在高收入家庭偏高,可能與父母無瑕照顧有關。
2.2.3 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是兒童生活成長的主要場所,據全球兒童安全網絡發布的最新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家居用品安全專題調研報告中顯示,超過60%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近80%的家長表示不清楚如何對家居用品進行安全檢查。陳蓉研究發現,廚房及衛生間是兒童居家傷害高發場所,主要包括:兒童對復雜設施的吸引力,洗潔劑及消毒用品擺放不當,家電使用完未及時斷電,浴室未設防滑墊等居家危險因素。其中,電線纏繞、桌角缺少保護套,對2~5歲兒童易發生跌倒性傷害密切相關。因此,家長要清楚認識家中隱藏的各種危險因素,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對容易引起兒童傷害的家具和設備要加強防護措施,定期進行家居用品的安全檢查等。
2.2.4 父母的文化水平
兒童意外傷害與父母文化程度有關,而文化程度與衛生知識水平及安全意識有關,父母文化程度較低可直接影響父母對子女的安全衛生教育,如,有些家長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僅僅停留在強調“小心”上,并不能對孩子進行系統的危險教育[22]。楊漢軍[23]等人調查發現,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職員、工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意外傷害發生率明顯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干部子女。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易發生意外傷害,其原因可能與其兒童自律性差、缺乏專人看管有關。因此,提高父母的衛生知識水平和安全意識對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2.2.5 父母的婚姻狀況
父母的婚姻狀況是否良好會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羅斯曼[24]調查發現,單親家庭孩子意外傷害發生率較高,與親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所受到的意外傷害相對少于與繼父母、單親、祖輩和親戚朋友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發生意外傷害的概率少6~8個百分點。因此,維持良好的婚姻狀況對規避意外傷害的發生也有一定的意義。
2.2.6 其他因素
子女多同樣是兒童意外傷害的主要因素。尤其在農村,由于子女多,父母為忙于生計而由年長的兒童照看弟妹或根本無人照看,容易導致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家長教育方式多為放任或者關心不夠,變化無常的事件較容易引發孩子意外傷害[3]。
2.3 社會因素
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與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澳大利亞、悉尼調查表明,社會經濟狀況與兒童意外傷害病死率成負相關[25]。良好的社會經濟狀況可以大大降低意外傷害的發生。全球每天有2 000多名兒童死于各種意外傷害甚至殘疾,其中95%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發展中國家[26]。而意外傷害的發生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和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更阻礙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3 結語
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的特征明顯,且影響因素較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其內在規律。2~5歲兒童智力發育迅速,接觸社會事物漸多,且缺乏自覺地防護心理和安全防范意識,極易發生意外。研究者從兒童自身、家庭和社會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預防兒童意外傷害任重道遠。如何幫助監護人有效地規避兒童意外事件的發生是當前研究的重點。通過分析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的影響因素建議:首先,要從父母做起,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謹慎的生活態度,培養孩子的個人安全素養,將傷害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之中。其次,全社會應高度認識、關心兒童的安全問題,加強安全防范與看護責任的推廣,加強各種安全設施的建設,減少環境中隱患和危險因素。總之,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控制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相互配合,以降低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任玉倩,崔云,張育才,等.兒童意外傷害病因及預后[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0(2):104-107.
[2] 孫媛媛,呂陳灝,王衛衛,等.我國兒童意外傷害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2):176-179.
[3] 邵麗文.慈溪市兒童意外傷害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1,12(3):273-276.
[4] PD de Sousa,Keyes CE,Wright DW,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injury in Maputo,Mozambique[J].Emerg Med,2010,3(3):157-163.
[5] 梅秋紅,許國章.傷害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7):20-22.
[6] Boland M,Staines A,Fitzpatrick P,et a1.urban—rural variation.in mortality and hospital admission rates for unintentional injury in Ireland[J].injury Prevention,2005,1l(1):38-42.
[7] 朱向群,李衛平,陳子杰,等.澳門地區兒童青少年骨關節創傷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530.
[8] 黃兆勝.兒童意外傷害的影響因素及干預進展[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4):773-775.
[9] 肖媛媛,胡如英,龔巍巍,等.2007年浙江省醫院傷害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09,24(6):434-437.
[10] 歐麗君.寧波市某三級醫院2006年兒童意外傷害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1):1108-1101.
[11] 崔明辰,熊均平,王建國.5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相關因素分析及干預建議[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7):3326-3328.
[12] 向兵.武漢市1690名兒童意外傷害的流行病學調查[J].疾病控制雜志,2007,11(3):314-315.
[13] 李春玉.社區護理學[M].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93.
[14] 吳茂萍,霍江萍,陳久玲,等.濰坊市12歲以下兒童氣質特點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5,13(8):118-119.
[15] 張勁.0-6歲兒童的臨床心理評估[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1):95-97.
[16] 向偉,丁宗一.兒童意外損傷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1999,37(1):702-705.
[17] 趙海萍,尚玉秀,張勇,等.銀川市兒童青少年發生意外傷害與其性格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617-618.
[18] 李丹.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和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18(2):3672-3673.
[19] 鄭軒.兒童生命的嚴重威脅:意外傷害事故[J].當代學前教育,2011(2):40-43.
[20] Cecilia Ekeus.Kyllike Christensson,Anders hjern.Unintentional and violent injuries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of teenage mothers in Sweden:a national cohort study[J].J Epidemic community Health,2004,58(5):680-685.
[21] 晏曉穎,廖淑梅.兒童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和干預策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6):49-52.
[22] 劉筱嫻,司達敏,施東華.兒童傷害的因素及其干預控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0,34(4):250-252.
[23] 楊漢軍,劉俊,張友華.兒童意外傷害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學統計,2008,15(3):249-250.
[24] Grossman DC.The history of injury control and the epidemiolog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injuries[J].Future Child,2000,10(1):23-52.
[25] Mackellar.Deaths from injury in childhood in western Australia 1983-1992[J].Med J Aust,1995,162(5):238-242.
[26] WHO.World repor t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 appeals to“keep kids safe”[J].Injury prevention,2008,14(6):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