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22日,李克強總理赴瑞士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年會,并對瑞士進行工作訪問。這是李克強時隔5年后再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在全球經濟多變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李克強總理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釋放了哪些重要的信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進行精彩解讀。
一個是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就是中國很重視達沃斯論壇;另外也是為了讓中國經濟方面的負責人,能夠直面外國媒體和外國企業家的疑問,因為確實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們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有許多疑問,這些都需要負責經濟的負責人去解釋,講明白這些事情到底意味著什么。另外,這次很特殊的是陪同李克強總理訪問的這些中國企業家,代表了中國的新興產業,他們的陪同出訪解釋了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方向,中國經濟已進入了另一個周期,主要是依靠創新,依靠政府的基礎設施投入,這些創新表現在什么地方,比如說華為,響當當的中國牌子,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制造商,比如說阿里巴巴的網上銷售業務,引得各國領導人都很羨慕和嫉妒,他們到中國來都想見見馬云,都想借馬云的網絡打入中國市場,這些就代表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這是非常有說服力的。
7.4%的增長率雖然在中國最近一段時間歷史上是很低的,但是這個數字拿到世界上去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羨慕不已。從這個角度來講,7.4%在全球的橫向比較來說應該算是很高的增長率了。
從目前公布的2014年經濟數據統計情況來看,有很多數據在好轉,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實際上高于GDP增長,農村居民甚至要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這些事情都是好事,這意味著中國老百姓受益了,老百姓感覺到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就業沒有放慢,甚至跟2013年相比還有增長,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能夠保持就業增長,保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那么GDP增長慢一點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GDP增長放慢確實跟世界經濟形勢直接相關,過去一些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外貿出口起了重大作用,但是因為外部經濟環境不太好,所以中國出口在放緩,前5年雖然我們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在放緩,但是我們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在增長,但是從2013年、2014年以來新興經濟體很多出現問題,所以我們對新興經濟體出口也在放緩,造成了我們出口下降,這種情況下主要靠內部市場發展支撐著我國的經濟增長。所以,未來如何提升外部需求,仍然是一個題目,我們希望“一路一帶”各種各樣項目的落實,會培育起一些新的市場,來擴大外部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這樣中國的出口會有所好轉,中國經濟未來增長會更好一點。

李克強總理的發言有兩個亮點,第一個亮點解釋了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靠什么,主要靠兩個引擎驅動:一方面就是要靠創新,我個人認為實際上是兩方面,一是技術創新,新的領域的開發,這對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是很有幫助的;另外除了技術創新李克強總理特別強調企業創造性以及企業創業精神,這也是創新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引擎,還是要靠公共財政的基礎設施投資,李克強強調了中國跟發達國家相比,仍是一個后發展的國家,所以我們在基礎設施方面還有一定的投資余地,特別是我們中西部地區的發展要慢于沿海地區,所以這些地區仍然有很大的投資空間,這樣政府對中西部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會成為未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支點。
另外一個亮點,我認為是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政府對世界經濟未來走向的建議,就是說各個國家要認真考慮到本國的政策對其他國家的外溢效應,各國需要協調宏觀經濟政策,不能各自為戰。當下有很多國際專家都在談世界缺少一種領導力,李克強總理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宏觀政策不協調、各自為戰的話,世界經濟會更加不穩定。中國提出這個關切,表示未來我們會力促這些國家協調他們的經濟政策,這是負責任大國的表現,中國應該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