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永唐明帥熱依木江張志斌王范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烏魯木齊 83001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溫泉地震臺,疆溫泉 833500
震相方位角對臺網稀疏地區地震定位影響的初步分析?
李艷永1)唐明帥1)熱依木江1)張志斌1)王范霞2)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烏魯木齊 830011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溫泉地震臺,疆溫泉 833500
?基金項目:新疆地震科學基金(201405)資助。
結合不同的震相方位角對于田7.3級地震及其序列進行重定位,為引入震相方位角參數對新疆地震臺網稀疏地區的地震定位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聯合震相到時、震相方位角等參數的線性化反演定位方法,是基于經典的Geiger法。重新定位所使用的地震事件來自于新疆地震局2014年2月11日至4月30日的臺網觀測報告,從中選取ML≧ 1.6(觀測臺站數≥4或者有3組完整的震相)的地震事件,符合條件的地震有577個。震相方位角選取為離主震震中最近的5個臺站震相方位角,即于田臺、民豐臺、應急B、流動1和流動2,如圖1所示。
(2)結果與討論。研究區域內震中重定位前后的分布如圖2所示(斷層f1為南硝爾庫勒斷裂,f2為阿什庫勒-硝爾庫勒斷裂,f3為北硝爾庫勒斷裂,斷層數據引自李海兵(2014),重定位后的前震和主震位置更靠近于阿什庫勒-硝爾庫勒斷裂,余震重定位前分布較離散,分布方向不明顯,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更加密集,整體沿NEE-SWW走向分展布,與地表破裂帶和阿爾金斷裂走向一致,尤其是在民豐主震區里的地震,重定位后呈現在北硝爾庫勒斷裂和阿什庫勒-硝爾庫勒斷裂帶兩側分布,更好地顯示了地震活動和斷裂帶構造活動的關系。為進一步分析聯合到時和震相方位角對地震定位結果的影響,本研究把參與定位的震相方位角分為不同的3個組。組1用于田臺震相方位角重定位;組2用于田臺和流動臺1的震相方位角重定位;組3用于田臺、民豐臺、流動臺1和流動臺2的震相方位角重定位,定位結果表明:①在民豐主震區里,3組重定位結果都呈現出同樣的特點,余震呈現在北硝爾庫勒斷裂和阿什庫勒-硝爾庫勒斷裂帶兩側分布;②對于主震西南向余震而言,組3重定位結果優于組1和組2結果,這可能與民豐臺和流動臺2的方位有重要關系,主震東北向的臺站非常稀疏,較近的只有流動臺2和民豐臺,增加了民豐臺和流動臺2震相方位角的約束后,定位結果有顯著改善,說明對于臺站較稀疏的地區,增加震相方位角后將改善地震定位結果;③圖2重定位相對于組3增加了應急B震相方位角,重定位后震中并沒有明顯變化,這是因為對于大部分地震而言,應急B和流動臺1的震相方位角很接近,經過迭代求解后,震源參數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圖2 重定位前后的震中分布圖(綠色圓為重定位后,的震中黃色圓為重定位前的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