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鴿 唐旭東 王鳳云
(1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00;2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100091)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其主要表現為腹痛或者腹部不適伴隨大便性狀或者排便習慣的改變,現因其難治性和復雜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其常見的臨床癥狀有腹痛、腹部不適、腹脹、腹瀉、便秘、焦慮等。IBS的中醫藥內治法為中藥辨證治療,外治法包括針灸、貼敷、推拿按摩,保留灌腸等,目前以內治法為主,輔以針灸等外治法以增強療效。
痛瀉要方是歷代醫家對以“痛”“瀉”為基本癥狀表現的疾病病因病機不斷認識和深化后提出的代表方劑之一。肝郁脾虛,肝脾失和是其基本病機,《醫方考》中本方釋義為“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或問痛瀉何以不責之傷食?余曰:傷食腹痛,得瀉便減,今瀉而痛不止,故責之土敗木賊也”。后經現代醫家的不斷臨床驗證,痛瀉要方成為目前治療肝郁脾虛型IBS的經典有效方劑,痛瀉要方治療IBS的臨床研究報道近年來逐年增加。
文獻計量學一個綜合性的量化的知識體系,它是以文獻體系和文獻計量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期刊文獻承載量、作者數,核心期刊,引用頻次等各種特征,用數學與統計學的方法來得出數據,對某專業學科及領域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評價和預測,是目前科學研究中比較客觀的分析預測方法之一[2]。本部分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分析近年來痛瀉要方治療IBS相關臨床研究文獻的研究質量及其特征和規律,總結如下。
1.1 文獻納入標準 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文獻被納入:1)研究對象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即符合IBS的診斷標準;2)臨床干預因素:痛瀉要方,痛瀉要方為主要方劑的中藥復方,痛瀉要方合西藥、外治(針灸、貼敷等)或心理療法。如為痛瀉要方為基本方的加味方劑,其中必須包含陳皮、白術、白芍、防風四味藥。
1.2 文獻排除標準 1)內容為動物實驗研究或實驗室研究等與臨床研究無關的文獻;2)綜述、文獻質量評價及理論探討類的文獻;3)臨床研究的文獻中內容與痛瀉要方無關或不符合IBS診斷標準的文獻;4)痛瀉要方非內服療法如灌腸、外敷等;5)重復發表的文獻;6)無法獲得全文的文獻。
1.3 檢索策略
1.3.1 文獻數據庫 本文文獻源來自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是目前檢索國內生物醫學文獻最權威的文摘型數據庫。文獻來源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信息所提供,所有數據檢索于2015年3月31前全部完成。
1.3.2 檢索方法及檢索式 進入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http://sinomed.imicams.ac.cn/),登錄并選擇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進入高級檢索界面,輸入如下檢索式:1)“白術芍藥散”[全字段:智能]OR“白術芍藥散”[摘要:智能]775篇;2)“腸易激綜合征”[全字段:智能]OR“腸易激綜合征”[摘要:智能]6865篇;3)“痛瀉要方”[全字段:智能]OR“痛瀉要方”[摘要:智能]775篇;4)“陳皮”[全字段:智能]AND“白術”[全字段:智能]1117篇;5)“白芍”[全字段:智能]AND“防風”[全字段:智能]1440篇;6)(#1)OR(#3)775篇;7)(#4)AND(#5)141篇;8)(#6)OR(#7)892篇;9)(#2)AND(#8)393篇。
1.3.3 檢索導航范圍 醫藥衛生類全部期刊。
1.3.4 原文獲取途徑 檢索SinoMed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
1.4 主要分析指標 主要分析痛瀉要方治療IBS相關臨床文獻發表時間、研究地區、刊登雜志、研究類型及干預措施五個方面。
1.5 文獻計量統計 使用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文獻檢索到393篇,通過對標題摘要及全文的閱讀,嚴格按照文獻排除和納入標準,篩出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獻有308篇。
2.2 文獻計量學分析
2.2.1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發表時間分布及累積文獻量 如圖1所示,1996年11月痛瀉要方治療IBS的臨床研究文獻首次發表,至1999年間增長趨勢平緩,以2002年為截點至2014年11月痛瀉要方治療IBS的文獻增長速度較前明顯增加(表1)。
2.2.2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發表期刊分布 共納入308篇文獻,來自于114種期刊雜志,其中前17名期刊如表2所示。陜西中醫雜志載文量為12,位居本研究期刊載文量第1位,其次河南中醫、實用中醫藥雜志、新中醫等。按照布拉德福核心期刊判定法,計算出包含湖南中醫藥雜志、福建中醫藥雜志在內的前12種期刊是本研究的核心期刊。

圖1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發表文獻累積量趨勢圖

表1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發表文獻累積量統計
2.2.3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發表地區統計 如表3所示:本研究文獻發表涉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分布范圍廣,除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文獻未收錄外,只有貴州省關于本研究尚未有文獻報道。文獻量排名前6位的省份為河南、廣東、江蘇、浙江、廣西和湖南,共占總文獻量分布的56%,排名后6位的省份為寧夏、青海、新疆、重慶、海南和西藏,占總文獻量分布的3.2%。表明痛瀉要方治療IBS的文獻主要產自中部和東南部地區,其次為西南部,而東北、西北部地區則關于本研究的產出量較少,提示研究力度不足。

表2 痛瀉要方治療IBS期刊載文量排名
2.2.4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研究類型分布 根據文獻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分為臨床療效觀察(癥狀改善積分),治療機制研究,臨床經驗總結或個案報道三個方面,其中臨床療效觀察所占比例為94.8%,治療機制和臨床經驗總結所占比例較少,將研究年份分為四個分期發現治療機制和臨床經驗總結的頻次逐漸增加,提示痛瀉要方治療IBS的文獻研究類型逐漸多樣化,同時對臨床治療機制的研究也逐漸引起重視(表4)。

表4 痛瀉要方治療IBS研究類型分布統計
2.2.5 痛瀉要方治療IBS干預措施分型 根據對研究對象治療組的干預方式不同主要將干預措施分為痛瀉要方經典方(含加減),中藥合方(痛瀉要方和其他方劑合方),痛瀉要方合用西藥,中藥合方合用西藥,痛瀉要方配合心理療法,痛瀉要方合用外治法,中藥合方合用外治法7型。如表5所示,痛瀉要方經典方加減治療IBS占治療措施總頻次的47.73%,其次是中藥合方,中藥合方配合外治療法和心理療法所占比例最少。各個干預措施的頻次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表5 痛瀉要方治療IBS干預措施分布統計
2.2.6 文獻質量情況 納入的308篇文獻中,符合RCT(隨機法正確)的有35篇,僅占總文獻量的11.4%。其中2011年以后RCT文獻較前明顯增加,但文獻研究總體質量仍相對較低。(表6)

表6 符合RCT的文獻統計
中醫學并無IBS的病名,根據IBS的疾病表現主要為腹部不適或疼痛伴隨大便性狀的改變,可將腹瀉型IBS歸于中醫學的“痛瀉”“腹痛”“泄瀉”“大腸瀉”的疾病范疇。疾病分型主要是肝郁脾虛型,脾胃虛弱型,脾胃陽虛型,寒熱錯雜型[3]。隨著對IBS疾病研究的逐漸深入,西藥治療IBS作用靶點單一,缺乏綜合治療藥物,人們對中醫藥治療IBS關注度逐漸增加,作為治療IBS的常用方劑,痛瀉要方治療IBS的臨床研究文獻量近年來逐年增加。
3.1 相關臨床研究文獻量發展趨勢預測 對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是文獻計量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文獻量的變化也從側面反應了學科發展的趨勢。從1996年11月第1篇相關文獻的出現到2014年11月有關痛瀉要方治療IBS的研究文獻增長迅速,提示科研及醫務工作者對本研究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其累積文獻量逐年遞增趨勢多項式方程為y=1.0087x2-4.7101x+5.3553(如圖1),其中 y為累積文獻量,x為對應的年度標號(1996年為2,1997年為3……2014年為20),圖中R2=0.9988說明本研究中文獻累積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與趨勢線擬合度極好。將表中文獻量與年度關系作為預測值,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收錄關于痛瀉要方治療IBS的臨床研究文獻量2013年和2014年的文獻累積量分別為280篇和314篇,與實際檢索結果基本吻合。按照回歸方程計算,分別預測2015年和2016年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中收錄的文獻量為351篇和390篇,總體仍呈上升趨勢,說明痛瀉要方治療IBS的臨床研究具有強大的應用和發展潛力,將成為熱門的研究課題,因此我們臨床研究應當對其做更深層次的挖掘。
3.2 文獻發表期刊分布 1943年英國文獻計量學家布拉德福(Samuel Clement Bradford)在對文獻的分布規律研究中發現并提出了文獻(學術論文)的核心期刊判定法,后命名為布拉德福核心期刊判定法:即對某一特定的主題來說,少數的期刊集中了其中大部分相關的學術論文,而剩余的少部分學術論文則分散在數量較多的大量刊物中。其定律可以描述為:將某個學科領域的學術論文的所有發表期刊按照其載文量的大小以遞減的順序排列,那么就可以將這個學科期刊發表的核心區進行劃分,將其分為專門面向這個學科的核心區和包含著與核心區論文數量相等的區域(相關區和外圍區),這時,核心區與相繼各區的期刊數量呈 1∶α∶α2(a >1)[4]。按照布拉德福核心期刊判定法,將本研究所有期刊按照載文量的多少以遞減順序排列,同時分為文獻數目大致相等的三個區(101,113,94),此時,核心區相關區、外圍區期刊數量比為 12∶26∶77,呈現 1∶2.3∶2.32的關系,說明表2中前12種期刊是本研究的核心期刊。
3.3 文獻發表地區統計 如表3所示,痛瀉要方治療IBS的文獻發表地區分布在全國各個省市,說明痛瀉要方治療IBS的接受度較高,同時文獻量排名位于前列省份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南部地區,其次為西南部地區,這可能是因為中部和東南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同時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較高,因此IBS的發病率和就診率較高,為科研和醫務工作者對本研究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平臺。
3.4 文獻研究類型分布 痛瀉要方治療IBS文獻研究目前主要以臨床療效觀察為主,近年來對于作用機制的研究逐漸增加,提示本領域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更深入的層次,進一步研究痛瀉要方治療IBS的臨床干預機制,為以后開發新藥和痛瀉要方治療IBS更規范化治療和臨床推廣提供思路。
3.5 文獻干預措施分型 本研究干預措施多樣,其中以痛瀉要方經典方以及痛瀉要方與其他方劑合方的復方所占比重最大,分別為47.3%和30.19%,同時前面文獻回顧部分提到多項研究證明痛瀉要方治療IBS臨床切實有效,說明目前痛瀉要方經典方治療IBS的臨床接受度較高,可操作性強,值得推廣(表5)。
3.6 文獻質量情況 初步統計本研究RCT文獻占總文獻量的11.4%,提示臨床研究文獻質量較低,尚需要進一步增加設計隨機雙盲對照的嚴謹的臨床試驗,為痛瀉要方治療IBS提供高質量的臨床參考。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痛瀉要方治療IBS的相關研究,本領域相關期刊文獻增長也呈現平穩增長態勢,人們對痛瀉要方治療IBS的研究逐漸深入,有關機制探討方面的文獻也逐年增加,在目前以循證醫學為主流的醫學發展過程中,要使得痛瀉要方成為治療IBS的專病專方,得到更多的國人和國際的認可,不僅要更加嚴謹地設計隨機對照試驗,也應當加強痛瀉要方治療機制的研究,為臨床規范治療IBS提供可信度高的診療依據,為IBS的中醫藥治療提供新進展。
[1]林三仁.消化內科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314.
[2]邱均平,段宇峰,陳敬全,等.我國文獻計量學發展的回顧和展望[J].科學研究,2003,21(2):143-148.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5):587-589.
[4]陳銘.從核心期刊概念的演變看核心期刊功能的轉變[J].圖書與情報,2008(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