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的一個早上,一位富有的瑞典商人正在邊用早餐邊讀報,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照片被刊登在頭版上,再仔細一看,那竟然是一份“訃告”!
原來,報紙把這位商人剛剛去世的兄弟誤當成了他,一定是為了搶發這條吸引眼球的新聞,不加核實就登了出來。
他抱著好奇的心態,想看看報紙到底是如何對“死去的他”做蓋棺定論的,結果看到這樣一些“刺人”的字眼:富得冒油的軍火商、炮火災難的始作俑者、失敗的經銷商、小販之死!
這完全讓他始料未及。他一生都走在發明和創造之路上,光專利就有三百多個,目的是想幫人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沒想到,人們竟是這般評價自己的。
他放下報紙,立即直奔一家律師事務所而去,在那里寫下了一個新的遺囑——把自己巨額存款的利息拿出來,獎給那些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領域內對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
不錯,他便是炸藥的發明者,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因為設立了諾貝爾獎,他被一代又一代的世人牢牢記住。
想想你死后的“訃告”吧,它或許能提醒你,在活著的時候該做些什么。
(作者:徐競草;推薦者:日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