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杰
中國縣域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創新驅動的價值取向,這是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中所揭示的縣域經濟新特點。
報告發布基于部分樣本縣(市)的全國縣域經濟創新力50強。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揚中市、中西部區域的雙流縣和京津冀地區的固安縣,作為各自區域的創新代表,占據了榜單的前三位。
隨著國際和國內市場的變化、要素成本的上漲和環境約束的增強,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已從要素驅動開始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趨勢目前在東部沿海和大中型城市正方興未艾,并快速向一些縣域城市蔓延。
而北京正南5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則是一個最好的觀察樣本。十多年前,固安只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釣具、腸衣、濾芯、塑料是支撐縣域工業的“四大金剛”。2002年,全縣年財政收入不足億元,在廊坊市只能排倒數第二。到2014年,全縣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大關,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4億元,居河北省第五位。“2014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5.6%”,固安縣縣長王輝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固安目前正深化與北京高校、院所、央企聯系對接,打造產業創新聯盟,構建“研發+孵化+中試+產業化”全價值鏈,打造全球技術商業化中心。
這種超常規的“固安之路”,其實并無特殊路徑,基本是沿著從農業化到城鄉一體化再到產城融合,現在開始謀求創新經濟。道路是清晰的,但背后的現實和邏輯也許并不簡單:為什么這一切在固安發生了?是什么樣的要素匯聚于此?它們之間發生了哪些聚變?
近年來,在北京各類媒體上,在大廣、京滬、廊涿等高速公路兩側的戶外廣告牌上,人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位笑容可掬的洋大叔手捧橫匾,上書“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的宣傳語。
形象的城市宣傳讓很多人開始認識這座京南小城。固安工業園區招商團隊回憶說,園區建區初期,招商人員往往要費很多口舌告訴對方固安在哪里,擁有怎樣的區位、交通等優勢。而今,只要說到固安,很多客戶都會說:“知道知道,就是那個‘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的地方。”

孔雀城大湖。圖/受訪者提供
固安地處北京中軸線南端,天安門正南50公里的位置,與北京隔永定河相望,東南距天津110公里,1.5小時可以到達天津港。2014年,北京新機場在京南大興破土動工,與固安僅10公里的距離。
極為優越的區位優勢讓固安素有“京南第一縣”之譽。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一座以傳統農業和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北方縣城,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后列,飽嘗了“燈下黑”的滋味。
直到21世紀初,固安縣農業生產連年高產豐收,工業產值卻低位運行,財政收入徘徊在幾千萬元,難破億元大關。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考驗著固安縣的決策者們。然而,作為一個經濟增速排在河北省末位的縣,固安并沒有足夠的財力完成開發和運營,且在開發區運營上,政府也缺乏足夠的經驗。
經過一番考察與論證,一種新的開發區建設運營模式在固安萌生。2002年6月28日,河北省第一個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模式開發建設的工業區在固安奠基。
所謂“政府主導,企業運作”,是指由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固安縣人民政府和華夏幸福三家出資成立三浦威特園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由該公司負責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
“工業園區的開發,機不可失,但縣里一是沒有資金,二是沒有相關人才。政府包辦不了,只有放開讓企業來參與開發。”固安縣的一位主要領導認為,這種開發模式,是大開放思路下的政府放權理念,本身就是一種體制創新。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按照老辦法,建一個園區,政府必然要花一大筆錢,搞基礎設施配套,安排相關人員。這種模式在縣級開發區幾乎千篇一律,結果都是大同小異,很多工業園有名無實,最后國家還要來清理整頓。
正是吸取這種教訓,固安縣開始轉換思路,從新的角度來考量產業新城的未來。這種模式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多年來,工業園區的建設幾乎從未遇到過資金困境,政策上的突破還帶來了如火如荼的招商局面。
建區前3年,固安產業新城聘請歐美9個國家30多位著名規劃大師,遍訪新加坡、德國等國先進開發區、工業區,集全球智慧,產業新城的發展提高到城市發展的高度,進行高規格的規劃設計。
僅這一項投入,就高達3000多萬元。而當時,固安縣財政收入才7000萬元,園區規劃數十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是讓縣財政難以企及。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剛近日撰文指出,是否具有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活力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推動‘官產學高度融合的經濟體制創新是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
在劉剛看來,當“官產學”三者在互動和滲透中產生協作時,才能真正推動新興產業的啟動和發展。而促使三者之間互動的新的合作組織,是區域創新體系的極核。
而固安的這種“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不僅突破了原有工業園區的體制桎梏,在新一輪的創新生態體系構建中,恰恰最有利于形成這種“新型合作組織”。
這種打通“官產學”的“新型合作組織”,正在固安由愿景變成現實。
5月17日,源自清華大學的OLED項目正式落戶固安。OLED是一種新型照明技術,非常輕薄,而且均勻、無眩光,是非常適合室內照明的通用光源燈具,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這一技術源自于清華OLED項目組,在OLED白光照明領域中打通了制約技術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如新型有機功能材料、高效率白光器件、光取出技術、生產工藝等,處于國際OLED照明行業的第一梯隊中。
對于這樣來自清華實驗室的前沿技術,如何讓它真正落地成為產品,并打通商業化過程中的園區、廠房、證照、資金等一系列鏈條,成為擺在清華OLED項目團隊面前的難題。對于這樣一個優質項目,前來爭取的地方和工業園區不在少數,而項目團隊最終選擇了固安。
在代表該項目團隊的北京朗晟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永嵐看來,2015年國家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是帶給固安的最大利好。
“固安作為京津冀地區連接帶上的重要一環,相信會更多的承載兩座現代化城市帶來的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功能,交通的便利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前往固安。”胡永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是考慮在固安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和規模生產的初衷。
而固安為此提供的技術商業化平臺和服務,才是吸引項目團隊落戶的最終原因。“固安對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的金融、環境、平臺等方面支持和落戶相關的各項服務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我們也深切地感受到固安政府在引進創新技術產業方面所展示的戰略布局思考、眼光和決心。”胡永嵐認為,不僅是OLED照明項目團隊,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高新企業與前沿技術將會落戶固安。
固安對于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吸納能力在不斷增強,從美國知名藥企歸國的創業者、德益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宏宇對此也感觸頗深。
“我們是做生物藥品研發的,公司總部在北京中關村,但藥品的‘中試需要一定的空間,寸土寸金的中關村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劉宏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在初創企業落腳點的選擇上犯了難。
通過朋友的推薦,劉宏宇來到了固安肽谷生物醫藥產業園,但相比北京周邊的亦莊、昌平、海淀等地的高科技園區,其地理位置和交通并沒有太大的優勢。這些工業園區和中小企業孵化園星羅密布,且硬件條件基本都能達到國際水平。

固安創業園區創業大廈。多年來,工業園區的建設幾乎從未遇到過資金困境,政策上的突破還帶來了如火如荼的招商局面。圖/受訪者提供
但打動他的是固安為他提供的“軟服務”。“在入駐初期,園區管理方華夏幸福就與我們進行了深度的溝通。”劉宏宇說,生物制藥領域要求的技術性強,設備標準各有不同,一個模子無法滿足入駐企業的特定技術需求。
在正式入駐的一年多之前,園區在設計興建實驗室、引進儀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咨詢德益陽光團隊的意見。例如,研發需要使用的大腸桿菌發酵罐各有不同,哪種規格的設備能滿足項目對潔凈度的特殊要求?相鄰入駐企業的設備,能否為德益陽光所用,進行資源互換、平臺共享,效益最大化?諸如此類的問題,園區和入駐企業進行了反復探討,并最終磋商出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科研條件解決后,劉宏宇開始為進一步的藥品審批關擔憂。過去在美國的制藥大企業工作,他從未接觸過藥品審批方面的業務。國內的政策環境和批審流程,對他而言幾乎全是壁壘和障礙。
作為固安產業新城運營方的華夏幸福再次幫助劉宏宇脫困。研發的藥品還處于臨床前階段,園區管理方已開始為德益陽光與省級主管藥監部門牽線搭橋。園區專門設立了政府事務部,管理團隊多次陪同劉宏宇拜訪政府相關管理機構,說明創業團隊的科研創新性和前瞻性。
僅用一年時間,劉宏宇的團隊就完成了創新藥物從“研發”到“臨床前中試”并取得了突破性發展。在美國,這一過程通常需要3年時間。“在固安這樣的環境里面立足,其實不差于圣地亞哥和北京。”劉宏宇認為,這就是固安技術商業化創新實踐的力量。
華夏幸福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固安技術商業化理念背后真正的優勢在于,華夏幸福在全國20多個區域擁有30多個產業新城,可以運用環境、體制、金融、產業等多種創新方式,以市場化行為形成與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對接,幫助創新技術實現商業化。
相對于企業的創新,固安縣縣長王輝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政府則在構建金融支撐平臺、人才激勵平臺、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業服務平臺方面提供支持,“縣政府與華夏幸福公司共同注資1億元,成立了固安華夏瑞安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輸血哺乳。”
在王輝云看來,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政府則是驅動創新的主體,“政府要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以此推動企業層面的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在劉剛看來,區域創新中心一旦形成,將在技術、產業、人才和制度創新諸方面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而由于當前所處的時代的典型特征是全球化和網絡化,區域創新中心輻射或被輻射都不僅限于本區域,而具有明顯的全球化特征。
“能否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區域創新中心的自身特色和科技研發的前沿性。其中構建最富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區域創新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劉剛撰文說。
而固安的下一個目標,則是放眼全球,搭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5月18日,“從硅谷到固安:2015創新中國峰會”在固安舉辦,來自硅谷銀行、美國天使投資聯盟會、麥肯錫公司、新加坡宇東投資集團和本地政商人士一起,為世界的創新趨勢和固安的角色進行頭腦風暴。
“中國的生態系統已經成型了,現在需要創新的理念。”與會的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商務發展總監 Alex Foar認為,硅谷的經驗是,經濟發展必須是市場驅動的。
“希望固安能搭建更開放的合作平臺和創新生態系統,讓更多的創新資源都能匯聚在這里。”新加坡宇東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夏文歡建議。
而對于專注于孵化器運營管理和科技創業企業培育的專業機構太庫科技CEO黃海燕來說,固安已經成為其全球技術商業化創新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此前不久,固安產業新城的運營方華夏幸福宣布,與太庫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在共建產業創新新模式、孵化器運營、B2B創新服務能力建設以及具體產業化項目落地等方面全面展開合作。
對于這一合作,華夏幸福的考慮是,借力太庫科技遍布全球的孵化器網絡,以及在市場創新創業資源整合與配置方面的能力,可以真正走通“全球技術、華夏加速、中國創造”的創新發展模式,為旗下固安等產業新城找到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并形成華夏幸福自身獨特的創新競爭力。
按照雙方的計劃,今年太庫將在全球主要創新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硅谷、首爾、特拉維夫、柏林等地建立孵化培育體系,把視野擴展到全球,找到適合在中國產業化的世界級技術,從源頭進行創新技術的孵化與加速。
“太庫不僅是孵化器,通過在全球的布局,孵化器本身就像傳感器,會把當地產學政經研資源很好的聚集在當地孵化器里。”黃海燕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太庫更像一個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的平臺。
“太庫在固安目前主要的方向集中在生物制藥,但未來會用整個太庫的資源來支持固安的創新生態。”她認為,固安未來要建立的全球技術商業化中心,并不是離實驗室很近,而是離商業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