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維爾·索拉納
曾任歐盟外交及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北約秘書長和西班牙外長?,F任ESADE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中心主席兼布魯金斯學會特聘研究員
信息通信技術已經成為了世界人民日常生活的中心內容。它們甚至影響到了世界上最不發達、最偏遠的地區,業已成為推動發展、刺激創新與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
但是,目前我們所經歷的,只是一次徹底變革的開端。在未來的幾年里,諸如物聯網、3D打印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新技術將會給企業的運營模式、監管制度甚至社會習俗帶來更加徹底的改變。
雖然,這類新技術業已產生了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但是它們也極具風險,這是由于,隨著信息獲取更加便利,它們也被更多地用于犯罪目的。網絡攻擊的頻率、復雜程度、規模以及影響正在大幅度攀升。隨著世界的相互依存度以及超連結程度的增加,人們越來越關注網絡的脆弱性。如今,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貿易、能源供給以及整個金融體系——都依賴于網絡。
網絡攻擊發生在網絡空間這個媒介中,其特點是,在這里的攻擊行為要比防御行為更為有利。的確,大部分網絡空間的基礎建設都以確?;ネㄐ耘c開放性為設計目的,但是這種設計思路通常是以安全為代價的,并且也會使其易用性受到限制。
網絡攻擊通常是不對稱的;現存于網絡空間中的障礙并不合理。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在努力推行網絡法治。然而,攻擊者即使資源有限,也能造成巨大的破壞,其破壞的程度則可能遠遠超過現實世界中的類似行為。而且,網絡攻擊往往是跨國現象,因而其帶來的危害能夠快速升級到全球層面。
在一個沒有政治邊界的媒介中,依靠單一的法制是不可能成功地控制風險的。在經濟學里,網絡攻擊的規模已經等同于販毒,并且呈現出高度的國際化。因而,我們需要一個全面的針對這一問題的全球治理機制。雖然人們已經提出了很多有助于網絡國際化管理的倡議,但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取得過重大成功。
近期,由荷蘭主持召開的全球網絡空間會議便是一例。來自政府、私營企業、民間團體以及技術領域的人士相聚在海牙,他們希望發展一個多方參與的網絡空間管理途徑,并促進公共機構與私營企業的合作。
會議提出的方法既包含了傳統的管理體制——主要參與者是世界各國政府——也包含了更為現代的方式,即所有相關方均參與到管理體系中。這個開放的多方參與模式對應的正是傳統的因特網技術管理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已經被證實可以有效地控制網絡攻擊。它是在從下至上達成共識的概念基礎上,形成一種集體管理觀念,并且強調對相互信任感的培養以及國際合作。
美、中、俄三大網絡大國目前尚未就協調三國法律或促成合作的事宜達成共識,這一狀況限制了上述方式的效果。上述三國也未通過除20國集團和聯合國以外的其他機構進行合作。此外,近期的網絡間諜事件已經在歐盟與美國這類傳統盟友之間制造了相互猜疑。為了維護各自的主權,各國可能會開始對成效卓著的網絡技術管理進行干預。
當然,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國際沖突風險的惡化,也侵蝕了國與國之間的信任感。網絡空間也存在著演變成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私營企業之間利益沖突戰場的風險。近期,圣戰分子攻擊了法國電視頻道TV5 Monde,以及所謂的“朝鮮入侵索尼公司”的事件可能是接下來類似事件發生的預兆。
私有企業和民間團體有責任確保網絡空間管理的公開、兼容,并且足夠靈活,可以適應風險與挑戰。即使在探討其他創新性的提議之時,現存的技術管理方法也必須保留。有助于改善網絡管理的提議包括:20國集團與20個相關非政府組織聯合的“網絡穩定理事會”,以及基于世界衛生組織(WHO)應對流行性傳染病的早期預警與協調系統。
用20世紀的工具來應對21世紀的風險顯然是不明智的。截至2020年,全球將會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互聯網。現在,世界需要的是國家、私營部門以及民間團體之間開展一次流暢、坦誠的對話,以確保網絡安全。
國際社會已經設置了公共健康領域的國際規范,以及防止核武器擴散領域的最低標準。與此相比,我們沒有理由不能在網絡空間內采取同樣的措施,我們在維持網絡開放性與全球性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為此,我們需要將狹隘的國家利益放在一邊,以此確保人類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