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 ?碧
蘇格蘭公投落下帷幕之際,吸引人們眼球的不僅僅是票選的結果,更有英國人那奇葩的計票方式。從新聞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統計選票的人竟然是在紙上一條條地畫豎杠杠,視覺效果非常凌亂。這引得人們議論紛紛:“想不到發達國家竟然采取這種刀耕火種的計數方式?!薄斑@不數著數著就亂了嗎?”
對比之下,我國的“正”字計數法立刻顯得又機智又高端。這個方法廣泛流行于廟堂之上和群眾之間,為大家所喜聞樂見。五筆一字,整齊劃一,視覺效果簡潔明了,能夠大大提高統計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從小學選班委開始就用著正字計數,一路畫正直到現在。
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誰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經是古代大數單位之一。漢代《數術記遺》中記載的大數有: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又因為“數有十等,若言十萬曰億,則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類推,“正”代表一個相當大的計數單位,是10的40次方。
至于真正使用“正”字來一筆一畫計數,則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舊上海,起初進戲園看戲并不采用憑戲票制度,僅由服務人員領坐。由善寫計數的服務人員將賣座情況寫在“大水牌”上注明。由于時間急促,恐怕誤記,同時為了稽核總數,所以每滿五個看客,就寫一個“正”字,或者是領一個看客就劃上一筆,劃上五筆便成一個“正”字,隨后再去收費。后來看戲的人增多,戲園規模擴大,用水牌計票的方法逐漸被戲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計票方法卻被商家和選舉計票所借鑒,廣泛應用起來。
明治維新之后,日本也開始采用這種計數方法。此前的江戶時代,他們曾使用“玉”字來計數,同樣是五個為一個單位。從解剖學角度來說,由于絕大多數人生來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進化史中促成了十進制的廣泛采用,而五畫字和五畫符號便于十進制計數,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被使用過。但在所有五畫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規矩簡潔,只由橫豎構成,沒有哪兩筆首尾相連,甚至連每一劃的長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為計數符號,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
“正”字的含義相當正能量。它的本義是平正、不偏斜。在詞典中“正”的含義很多,其組成的詞組短語也大多都是褒義,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剛正不阿……足見人們對正字的喜愛。同時,它也有著“匡正”“正確”的含義,是人們表達信任的基準。
在投票選舉中,人們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采用正字計數不僅僅因為它字形方正簡潔,也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執行公正”和“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著人們對選舉的信心和希望。從外形到內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計數工具,無怪乎人們稱贊它是高大上的計數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