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非
當“丁零零”的鬧鐘把我們從夢中喚醒時,我們感受到的不是第一束陽光的燦爛,也不是第一縷晨風的溫柔,而是生氣、焦躁與煩悶,甚至有種砸掉鬧鐘再睡五百年的想法。
其實,這種現象是人的本能反應,科學上稱之為“起床氣”。人體學研究表明,正常人清醒時呼吸為20次/分,心跳為90~110次/分,體溫為36.8攝氏度。與清醒時相比,睡眠時的呼吸、心跳、體溫均要低些。
起床時,體溫和血壓開始上升,心跳和呼吸會有明顯加速,腸胃蠕動頻率增加,同時身體處于缺水且饑餓的狀態。這些,都傳遞給大腦一個信號:外周神經系統開始活躍了。
這個信號像什么?沒錯,當你憤怒、焦慮時,同樣也會感到血脈賁張、心跳加快、口舌發干。正因為兩個信號如此接近,所以我們大腦誤以為受到外界威脅了,需要采取攻擊性的行為來應對。這一現象在快速動眼期(REM)被喚醒時表現得更加明顯。
在不同情況下,人的腦電波呈現不同特點,國際腦波學會針對不同頻率,定以β、α、θ、δ之名。人清醒時會呈現前三種腦電波,睡眠時則會出現δ波(δ波在0.4~4赫茲)。
在快速動眼期(REM),δ腦電波接近4赫茲,出現與清醒狀態相似的高頻率、低波幅腦波,眼睛也會快速跳動。研究表明,此時人正處于做夢的狀態。由于在快速動眼期(REM),人的大腦會更加活躍。因此,大腦在接收信號后,做出的反應也就更加激烈,更易出現焦躁情緒。
所以,起床時,千萬別氣得砸鬧鐘。要知道,這只是你的身體跟大腦開的一個玩笑,千萬別被身體的“謊言”給騙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