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鄉間小道上,一群女孩子在跳芭蕾。她們盤著高發髻,身材挺拔,時而小跳,時而旋轉,宛如石橋下的柔波,又像紛飛的雪花。這不是在拍電視劇,而是白洋淀邊一幕真實的場景。這群跳芭蕾的女孩是端村芭蕾舞團的演員們,教她們舞蹈的老師名叫關于。

關于,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教師,在舞蹈界大名鼎鼎。兩年前,關于受邀到端村演出。當他在臺上翩翩起舞時,臺下的小女孩眼神中流露出無比的渴望。那一刻,關于突然想,他要讓農村孩子也能接受藝術教育。
“到農村教芭蕾,不是異想天開嗎?”“農村校園里沒有像樣的練功房,那些孩子蓬頭垢面,怯于表達。這樣的條件適合教芭蕾嗎?”朋友們為他擔心。芭蕾源于歐洲宮廷,是貴族舞蹈,對舞者的身體條件、氣質技巧要求極為嚴苛。農村的條件并不適合教芭蕾。但關于想讓大家看看,農村孩子怎么就不能享受高雅藝術呢?
初到端村,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說服家長,“我來教你們的女兒學芭蕾。她們會變得漂亮、有氣質,長大了容易嫁!”迷茫的家長恍然大悟:“哦,那就教吧!”
兩年間,每周日早上不到7點,關于就驅車前往端村上4小時課,再花4個小時返回北京,不管刮風下雨,從不間斷。一次大霧天氣,車繞了5個多小時還沒到端村。司機有點為難:“等咱到了都該走了,還去嗎?”關于說:“去!哪怕我到了以后扭頭就走,也要去,孩子們在等我。”果然,到了學校,孩子們都在學校門口盼著,一看到老師,就撲了上來。
面對零基礎的孩子,關于并沒降低標準,他用法語的芭蕾術語表達每個動作,堅持教授“純正的芭蕾”。從最基本的教起,他告訴孩子們,進練功房要脫鞋、碼齊;頭發不能隨意散著,必須用發包盤穩,以免甩到舞伴的眼睛。他還手把手教家長給孩子梳發髻。為了不給他們帶來經濟負擔,舞蹈需要的飾品、道具,關于常常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購買。
上課時,關于經常雙膝或單膝跪地,他希望用這種目光上的平等,讓農村孩子們感受到尊重,感受到舞步里跳躍出的現代文明的尺度。關于還會把孩子們帶出教室,讓她們在自然環境中感受到藝術的美感。
孩子們喜歡關于,崇拜關于,用努力和用功來回報老師。第一年冬天,教室沒有暖氣,凍得人骨頭都疼。可孩子們一進教室就迅速脫下鞋和外套,只穿薄薄的紗裙。不到一年,班上32個學生,個個都能在足尖鞋上立起來。有人問她們為什么這么努力,孩子們回答,太害怕關于老師有一天會離開。關于讓練習,她們就真練,課間練、放假也練。家長把她們在家一邊劈叉一邊寫作業的照片發給關于,關于感動壞了。
有個小女孩,晚上會尿床,沒人及時給她換洗,身上常有異味,同學們笑話她,疏遠她。關于知道她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后,常當眾表揚她、擁抱她,讓她覺得自己是受關注和喜歡的。關于還請醫生和護士來到端村,專門給村里的父母、老人講了生理衛生課。
通過學習芭蕾,這些女孩子變了,變得美麗、樂觀、自信。關于為自己組織的農村芭蕾舞團取了個名字,叫“田埂芭蕾”。舞臺上的“小天鵝”們很美,舉手、抬頭、跳躍、轉動,體態優雅,如詩如畫,根本不像農村的丫頭。
記者曾采訪關于,為何一直鐘情“田埂芭蕾”呢?關于說:“被需要是一種幸福,就是這種理念讓我堅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