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風
春秋戰國時期,兩國征戰時需先下戰書,約定時間和地點,時間必須在約定的范圍內,地點必須在兩國交界處,并且在宣戰書中的用詞要謙虛恭敬。征戰雙方都會優待敵軍使者,要舉辦宴會迎接,宴會上一定要有奏樂和賦詩,使者作為客人也要答謝主人。
戰爭中不允許平民和奴隸上戰場,他們參戰但不作戰,主要擔任扛行李、喂馬、做飯等后勤工作,由最低一等的成年貴族男子擔任作戰任務。作戰模式全部都是車戰,沒有馬戰或士兵站等在地上的作戰,而是每位戰士駕駛一輛戰車,戰車按一字排開。兩軍戰車數量均等,即敵軍出動10輛戰車,對方也出動10輛戰車。作戰時雙方戰車逐對廝殺,遙相對應的戰車不得和其他敵軍戰車交鋒。
戰爭中也有諸多規矩,敵軍戰車沒有擺好時,對方不得擊鼓進軍,必須是雙方戰車都排列好后,相互打好招呼之后才能開戰;激戰中如遇敵軍戰士在戰斗中受傷,必須馬上停止戰斗,讓傷員回營療傷。而對方戰士則就地觀戰,不得參與其他的“配對”戰斗;不能俘虜有白頭發的戰士,有白頭發說明年紀已老,必須把他放回去養老。
雙方戰車交錯的一瞬間,車上的戰士用戈互相敲擊。戰車在這個過程中不停。交錯之后,第一個回合結束。雙方戰車掉頭回來,再交錯,戰士再用戈敲擊,這是第二個回合……以此類推……通常幾個回合后戰斗就會結束。如若敵軍戰敗選擇撤退,一般情況下不追擊。追擊也可以,但只允許追五十步。
在一次晉國與楚國的交戰中,晉軍失敗逃跑。晉國所有戰車都退回了,只有一輛晉軍戰車停著不動。跟他“配對”的那輛楚國戰車追上來,在他旁邊停下,那位楚軍戰士下車,問晉國戰士:“你怎么不跑呢?”晉國戰士回答:“我車壞了,它動不了。”楚國戰士說:“哦,我看看……應該是這個地方有問題,我幫你弄一弄,還能動。”于是楚國戰士幫晉國戰士修好戰車,自己又跑回自己的戰車上,晉國戰士繼續跑,楚國戰士繼續追。跑了沒幾步,晉國戰車又不動了。楚國戰士又把車停下來,下車問:“你怎么又不動了?”晉國戰士回答:“我的車子又不會動了。”楚國戰士又幫忙把晉國戰車修好,晉國戰士駕車繼續跑,楚國戰士回到自己車上繼續追。追到第五十步,楚國戰士停下不追了,晉國戰士也停下車,對著楚國戰士招手說:“楚國的兄弟,謝謝啊!”
很多事情看似不可思議,但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思考。戰爭和生活一樣,不是說置誰于死地,誰就是贏家。生活中有很多人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不按常規行事,最后損人不利己。其實,生活中真正的贏家贏的是品格、贏的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