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
金庸小說中大俠的錢都是從哪來的?我的意見是,錢哪來的不重要。韋小寶抄了鰲拜的家,錢就夠一輩子花了。但韋小寶不在乎錢,四處散給別人,散到最后錢反而越來越多。和韋小寶相反的例子是風際中,風際中背叛了天地會,想升官發(fā)財,清廷只用芝麻大的官就把他收買了。他到死都是一個窮人。
武俠小說不需要關心掙錢。黃蓉剛見郭靖的時候,是乞丐打扮。郭靖請她上桌吃飯,店小二很不情愿地拿來碗碟,黃蓉說要好菜,郭靖讓小二趕快切一斤牛肉,半斤羊肝。黃蓉說,先別吃肉,先來四干果、四鮮果、兩咸酸、四蜜餞。店小二冷笑著問她要什么果子蜜餞,黃蓉說,干果四樣是荔枝、桂圓、蒸棗、銀杏;蜜餞是玫瑰金橘、香藥葡萄、糖霜桃條、梨肉好郎君。店小二就不敢小覷了。等黃蓉說下酒菜要鹿肚釀江瑤、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這些,店小二就嚇得張大口合不攏了。能說出這些,絕非乞丐之輩。
比如段譽,南宋時代大理的儲君,將來要繼承王位。我們要寫這個人,怎么展開?金庸的展開是茶花,王夫人愛種茶花,但她不懂,段譽懂,說她種的是落第秀才。一盆花開十八朵,朵朵顏色不一樣,都是純色,叫十八學士;十三朵叫十三太保,還有八仙過海,七仙女,風塵三俠。風塵三俠中哪朵是李靖,哪朵是虬髯客,哪朵是紅拂女,都有來歷。白瓣紅斑的叫紅妝素裹,一抹綠暈一絲紅條的叫抓破美人臉,綠暈是鸚哥的毛。
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好,不在于有沒有錢,而在于有沒有審美的能力,能否發(fā)覺世界的萬種美好。像曹雪芹、金庸,都是審美大家。再如郭靖、黃蓉在太湖歸云莊,夜半聽得風聲,跳出墻外,穿過奇門遁甲的村路,來到湖邊。太湖上正有金人經過,俠士密謀劫他們的船只,郭靖、黃蓉飛身跳上船頂。船漸漸駛向太湖中央。四望盡黑,唯有遠處點點漁火。船艙中正密謀家國之事,而一對正當最好年齡的俠客佳人在艙頂領略這太湖夜色。既驚心動魄,又詩意盎然。如杜工部的詩:“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這種意境,旅游領略得到嗎?
現實世界中,我們越來越把自己過窄了,覺得錢重要,卻總是窮忙,想好好生活,卻無從下手。想起一個例子,段譽剛上曼陀山莊,阿朱、阿碧和小環(huán)手拉著手走進了花林,留下段譽自己。這時,金庸寫了一句很妙的話,寫段譽:
“他走上岸去,眼看四下無人,便在一株大樹后解了手。”
妙在解手。這是頰上三毫,添了解手,故事立馬立體了。段譽是個虛構的人,但解手則是真實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坐車坐船之后憋得慌要解手的經驗。所以,添了這三毫,故事就親切生動了。問題是,金庸老爺子怎么能想這么細,把段譽憋得慌都想到了呢?
只此一個細節(jié),就看得出金庸是個生活家,眼界之開闊,腦洞之周到。如果不于此處留意,只去琢磨如何來錢,生活將何其寡淡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