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河
有一次張勝問父親張愛萍:“鄧小平1975年搞整頓,您和萬里、胡耀邦、周榮鑫被譽為是鄧小平的四大干將,您知道嗎?”沒想到張愛萍將軍竟惱怒起來:“一個人怎么能成為某一個人的工具、信徒呢?這是把自己的人格都貶低了。”張愛萍將軍一生從不攀附誰、依仗誰,不搞小圈子,不是所謂“某某的人”。他說,“我誰也不跟,我只跟隨真理!”
在黨內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是跟理還是跟人?是服從真理還是服從權勢?這是見品格、見水平、見境界的大問題。跟理長治久安,跟人忐忑不安。不少人為此亂了方寸、栽了跟頭。最近中央巡視組拉出清單,拉關系、小圈子、跑官要官、打招呼、任人唯親等依然是巡視高頻詞。
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其本質是公權與私利的結盟,是個人私欲膨脹的產物。此類“唯權是瞻”,只要權高勢重,就諂媚攀附,以人畫線,以跟人為能事,淪入機巧一派,機深禍亦深。此種“唯利是圖”,結“利益聯盟”,狼狽為奸,利欲熏心也黑心。正是由于這種“山頭主義”、“圈子文化”,讓一些領導干部喪失了黨性,漠視了國法,在稱兄道弟、抱團扎堆中滋生了腐敗,從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古人云:“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共產黨是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沒有半點私利可圖。把宗旨意識融入血脈,孜孜以求,忠于自己的信仰,抱元守一,就會忠于黨而不搞個人拉幫結派,忠于原則而不搞人身依附關系,就是在形勢復雜、是非一時不明的情況下,決不盲從緊跟,這是我們黨興旺發達的根本。革命的理想和原則高于一切,是黨員干部履職任事的定力之基,什么時候也丟不得、忘不得。起心動念,非理勿想;舉手投足,非公勿行。
跟理不跟人,非是不講人情,而是講大情懷、大抱負。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認同的是一個理想,干的是同一偉業,沒有親疏厚薄,只有同心協力。正確當追隨,錯誤當糾正,平時當砥礪,不得有花花腸子彎彎繞子。對上級自當尊重,但絕非盲目緊跟;對同事自當友好,但絕非結黨營私;對下屬自當關懷,但絕非籠絡人心。立功受獎、提拔升遷,恩在黨和人民,切莫記錯賬。要把感恩內化為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為國盡責,為黨分憂;內化為對崗位責任的莊嚴擔當,認真履職,默默奉獻;內化為對人民群眾的傾情關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跟理不跟人,才有真正的進步。習近平總書記說:“在從政的整個過程之中,不要把個人的發展、升遷作為志在必得的東西。”干事求進步,無可厚非,但應夯實根基,打牢階梯,不能靠小圈子打造“敲門磚”,不能靠攀附弄“通行證”,那樣可能上得快,也垮得快。只有思想不保守、物質不攀比、精神不空虛,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一以貫之地干下去”才讓群眾看得起、看得上、信得過,才為個人成長進步奠定基石。這樣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群眾擁護,單位受益。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強素質、謀事業上,而是盯著位置做工作,掰著指頭排順序,信奉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信仰沒了,責任丟了,靈魂扭曲了,也就栽跟頭了。
責任編輯:魏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