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耀桐
嚴以用權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三嚴三實”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指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能否正確對待權力、按照規范使用權力,是每一個干部“當官”遇到的第一道門檻和第一堂必修課。嚴以用權的中心是“權”,離開“權”,這個命題也就沒有了;嚴以用權的關鍵是“用”,權力要使用,才能夠發揮作用;而“嚴”字是對“用”的限定,權力要嚴加管束、嚴加監督并把它關進制度的籠子。領導干部要常常問問自己:你做到嚴以用權了嗎? 做到嚴以用權,我們要以正確的權力觀認識權力,避免權力使用的種種錯誤,采取各種措施保障嚴以用權。
以正確的權力觀認識權力
權是一種力量,所以通常稱之為權力。權力,顧名思義就是掌權者因行使權而具有力量,能把自己的意志、要求施加于其他人,表現為影響、支配、制約等行為方式。因而,權力具有強制性,不服從的就要受到懲罰。
習近平同志在2010年9月1日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的講話中就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觀是指對權力的總的看法,包括對權力的性質、來源,掌握權力的目的,行使權力的方式,為誰掌權、為誰服務等問題的基本認識和態度。
權力的起源和演進,經歷了母權制、父權制、氏族社會權力,后來發展為國家權力。在國家之中,存在著家庭家族、行業組織、社會團體、政治黨派等等權力。
權力在分類上,可以分為公權和私權。私權存在于私人領域之中,運行于家庭、親戚、朋友之間;公權存在于公共領域之中,運行于團體、階級、社會和國家之間。作為政治學研究對象的權力是公權。孫中山曾經說過: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管理眾人之事,運用的就是公共權力。權力的這兩種基本分野提示人們千萬不能把公權用于私域。在私域里使用了公權,就違反了權力的公共性質。
關于權力的來源,大概有五種不同的理論。第一種是自然論。認為權力是由個人的能力決定的,能力強就可以掌握權力。第二種是神意論。君權怎么來的?上天神授的。第三種是血緣論。就是血緣關系世襲制,也就是家天下。第四種是契約論。通過契約關系把權力委托給一些特別能干的人,但這些人如果不能很好地用權力為大家服務,大家要把權力收回來。第五種是民主論。官員是經過人民選舉產生的,然后授予他們行使權力。很顯然,我們贊成這樣的民主論,權力來源于人民,也是人民賦予的。
權力觀總是與一定的世界觀相聯系,具有人生觀、價值觀的意義。正確的權力觀要建立于正確的世界觀基礎之上。馬克思主義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共產黨人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物質和精神的歷史都是人民創造的。因此,共產黨人的權力觀必須歸屬于以人民為主體的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引導下,共產黨人的權力觀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共產黨人也要用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塑造權力觀。掌握權力不是為了個人或少數人謀利益,掌權者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性在于為人民服務。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共產黨人的權力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力觀。因此,我們的憲法做了這樣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強調了權力屬于人民、權力為了人民、權力要有利于人民、權力要受制于人民。
權力是一柄雙刃利劍,用得好,利國利民;用得不好,禍國殃民。如果以人民為中心的權力觀觀念喪失了,就會出現習近平同志講的“精神上缺鈣”,手中的權力就會被不正當地使用。出現下面這些在權力使用上的種種錯誤:弄權謀官,把獲得的權力當作個人強烈的欲望,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以達到升官的目的;買官賣官,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受賄,進行買賣官職的可恥活動;騙權騙官,為了晉升不擇手段,比如說采取履歷造假、政績造假的方法,使權力蒙羞;爭權奪位,為了爭權奪位而進行血腥謀殺,置政敵于死地,造成權力的悲劇;為權折腰,只要能得到提拔重用,就是出賣自己的靈魂也在所不惜;濫用權力,不守規矩和紀律,違規違紀放任無度地使用權力;以權摟錢,使官場散發著銅臭味,權力變得貪得無厭;以權謀色,放縱私欲,包養情婦,褻瀆了權力、墜入了深淵;用權唯親,利用權力編織關系網,打造自己的勢力,使權力充滿了江湖色彩;結黨營私,搞團團伙伙,形成小圈圈,進行非組織政治活動,造成危害最大的權力變質。
嚴以用權提出的嚴格要求
嚴以用權,嚴字是關鍵。嚴字當頭,突出了三個方面的“嚴格”:第一,要嚴格區分公私界限,從思想上、行為上杜絕以權謀私,拒絕各種特權;第二,要嚴格依法辦事、嚴守規則和制度行使權力,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第三,要嚴格接受人民監督,時刻聽取群眾的反映和意見,及時加以改進。
嚴以用權的三個“嚴格”,包含著對權力的使用提出以下嚴格的要求:
敬畏權力。要做到嚴以用權,就應該堅持用權為民,心存敬畏。黨的領導干部必須清楚,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這樣的權力是神圣的、高山仰止的。對手中的權力要有畏懼之心,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約束,這樣才能對得起人民賦予的權力。
慎用權力。要負責任地行使權力,謹慎用權是前提。謹慎的要求是,必須把情況搞清楚,把問題想明白。搞清楚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多做調查研究。把問題想明白,就是要深思熟慮,集思廣益,發揚民主,博采眾長。
為公用權。每一個官員都要以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作為座右銘。用權為公,一定要守住公與私的分界線,堅決防止市場交換原則滲透到黨內政治生活中來,絕不搞權力尋租、權錢交易。一定要踐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權力是用來實現人民愿望、滿足人民需求、維護人民利益的手段,每一個領導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手中所有的權力也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依法用權。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依法治國,要求依法治權,使權力在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必須給權力運行“劃紅線”、“布雷區”,讓權力在安全線內運行,也就是在權力周邊形成各種警戒的“高壓線”即法律。
履責用權。權力和責任是緊緊相連的,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盡多大的責任才會有多大的作為。一個干部要扎實履職盡責,要把高標準履職盡責作為基本的要求,日常工作能盡責、難題面前敢負責、出現過失敢擔責,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一定要把權力當作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而不能認為“權力給我帶來歡樂、帶來幸福” 。
務實用權。嚴以用權和干事創業不是對立的。有的人不敢用權,有些地方出現了懶政怠政,使權力處于休眠狀態。對這種“權力休眠”,必須出重拳、用重典。也就是對那些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又不想擔責的干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促使他們務實用權。如果你是權力的休眠者,那你就休息,騰出位置來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
剛直用權。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于較真,敢于碰硬。特別是面對重大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掌權者要有骨氣,講氣節,用權也要不媚俗、不阿諛逢迎。要像海瑞那樣,行使權力,剛直不阿,具有犧牲精神。
陽光用權。要推進權力運行的公開化、規范化,落實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的制度;同時,要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來監督權力。各級干部現在應該非常習慣于在“聚光燈”下工作——不怕人家關注著你,成為聚焦的中心,因為權力的運行是公開的;要習慣于在“放大鏡”下工作,權力怎么使用,不怕橫挑眉毛、豎挑鼻子,哪怕放大了看也不會有什么瑕疵,經得起檢驗。
廉潔用權。作為一個官員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但管得住自己,也管得住老婆、小孩和身邊的人。習近平同志要求官員心有戒尺,干凈做事,要像焦裕祿那樣廉潔律己、廉潔用權。
公正用權。公平正義是權力使用的根本標準。權力乃公器,官員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代表國家行使權力,一定要做到公正,不能僅憑自己的好惡而有失公允。權力更不能任性,任性的權力一定會破壞公平公正。權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公正,只有公正,才會得到社會和人民的認可。
創造嚴以用權的良好外部條件
嚴以用權僅僅靠官員自身的自省、自立、自律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依靠于權力行使的外部條件,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環境。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我們一定要營造一個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目前,黨和國家在政治生態上存在著不少問題,原因也是多方面。其中,缺少對嚴以用權進行外部制約,是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表現為權力的“三不清”,即“權責不清、權限不清,權界不清”。要用好權力,首先得知道有怎樣的權力,責任有哪些,限制是什么,邊界在哪里。另一方面,使用權力不受制約,監督乏力,制度不健全。
針對以上權力缺乏良好的外部條件問題,務必創造良性的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我們要推行地方各級政府以及工作部門的權力清單制度、責任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的流程。要界定劃分每一個職能部門以及每一個崗位的職權邊界,要規范和明確權力運行的程序、環節、過程、責任。而且,這些規定要做到可執行、可考核、可問責。
我們還要加大對權力的監督。這就是我們反復強調的,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在行使的過程當中,最關鍵的是要有強有力的監督制度,能夠實行嚴密的監督,并且使這種監督能夠得到公開,讓違規違法者無處藏身。要把權力牢牢地關在制度籠子的里面,一旦違規違法行使權力的官員 “出籠”了,就會立即被察覺、抓住,無法幸免。
我們更要加大對濫用權力的懲處。對違法違規行使權力者,必須給予嚴懲。過去,我們失之于松、失之于寬,有嚴重過失的干部也僅僅是對他們給予批評教育而已。約束權力,一定要運用法律、依靠制度,必須走依法治權和制度治權的道路。對干部的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只采用教育一個手段。對于濫用權力的干部,既要堅持教育,也應依法嚴懲,這樣才能警示后面的人慎重使用權力,避免重蹈錯誤。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杜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