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男
1895年初,恩格斯應德國社會民主黨《前進報》出版社經理理·費舍所邀,整理了馬克思關于法國1848年革命的一組文章,以《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為書名出版,并為本書撰寫了《導言》,即《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導言》(以下簡稱《導言》)。《導言》是恩格斯根據當時資本主義新變化和工人運動新經驗撰寫的論述無產階級政黨革命斗爭策略思想的重要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歷史作用。今天我們重讀這篇經典著作,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和領會。
目前再版的這部著作,是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義觀點從一定經濟狀況出發來說明一段現代歷史的初次嘗試。——恩格斯《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導言》
唯物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共產黨宣言》和《新萊茵報》上發表的系列文章中,馬克思、恩格斯用其說明近代史和現實政治事件,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用這一觀點從經濟狀況出發來說明政治事件,卻是馬克思的“初次嘗試”。這一嘗試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出重要意義:其一,發現了一條基本規律,即政治事件最終是經濟原因的作用,揭示了政治與經濟的內在因果聯系;其二,提出了兩條認識方法,一是把政治沖突歸結為由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現有各社會階級以及各階級集團的利益的斗爭;二是把各個政黨看作是這些階級以及階級集團的大體相應的政治表現,提供了認識和處理政治、政黨問題的兩把鑰匙。其三,得出了一條重要結論,即世界各國工人政黨共同的經濟改造與政治解放目標為——“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
使本書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是,在這里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各國工人政黨都一致用以扼要表述自己的經濟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恩格斯 《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導言》
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的第二章中,馬克思提到“六月事變”前關于“勞動權”這個概括無產階級各種革命要求的公式時指出:“其實勞動權就是支配資本的權力,支配資本的權力就是占有生產資料,使生產資料受聯合起來的工人階級支配,也就是消滅雇傭勞動、資本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恩格斯在《導言》中用“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概括了馬克思的這段表述,并提出這一結論“使本書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筆者認為恩格斯之所以用“特別重大”評價,是因為這個公式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意義。
就其理論意義而言:19世紀的歐洲大陸,各種不同的社會主義流派競相登場,提出了不同的社會改造訴求。福利主義、絕對平均主義、保存小私有制等思潮不僅混亂了人們的認識,也干擾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正確方向。新生的馬克思主義在與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斗爭中,從探索政治經濟因果聯系的角度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表述了一個使現代工人社會主義既與封建的、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等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截然不同,又與空想的以及自發的工人共產主義所提出的模糊的財產公有截然不同的原理”。具有撥亂反正和引領未來的雙重理論意義。
就其實踐意義而言:上述關于“生產資料歸社會所有”這一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經典概括,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實踐指導意義:一是揭示了經濟與政治的本質聯系,教會了人們透過經濟現象認識政治事件的正確方法;二是澄清了一直以來工人運動中存在的模糊認識,指明了新形勢下無產階級革命與工人運動的正確方向;三是具有廣泛應用的實踐價值,正如恩格斯所表述的:“如果說馬克思后來把這個公式也擴大到占有交換手段上,那么這種擴大不過是從基本原理中得出的結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