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
山東4月下起“桃花雪”、四川春天出現強雷暴、南方天氣反復無常“四季隨機播放”、全國多地“倒春寒”短袖羽絨服無縫切換……近期各地頻繁出現極端天氣,人們不禁疑惑,這是怎么了?
根據中國氣象局最新監測結果,近期赤道中太平洋海域海水出現明顯升溫,此前趨于沉寂的厄爾尼諾又有抬頭跡象,預計將持續整個春夏。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高級工程師王啟祎介紹,氣象部門近期監測到太平洋有一次較強的開爾文波(一種發生在大氣或海洋中的波動現象)東傳,中太平洋海水溫度有重新加強的趨勢。“綜合國內外各家預測模式判斷,本次厄爾尼諾事件會再次發展,并在春夏季節維持。”
厄爾尼諾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異常偏暖現象。當該海區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攝氏度,稱為進入“厄爾尼諾狀態”。若持續6個月以上,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本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端于2014年5月。2014年10月底,國家氣候中心對外宣布,新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目前,厄爾尼諾事件已經持續了11個月。
全球驚呼“吃不消”
氣象學上的“蝴蝶效應”人所共知: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爾振動,可能引發北美的一場龍卷風。廣袤的太平洋變身“暖男”,更對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
由于厄爾尼諾影響,剛剛過去的冬天,我國經歷了一個罕見的暖冬,有的地方“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季節卻溫暖如春,部分地區更是出現“貧雪”。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冬季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攝氏度,特別是在1月和2月,平均氣溫刷新歷史新高。
“南方地區氣溫最近坐上了過山車。去年出現罕見暖冬,今年又出現罕見倒春寒。”中國農科院南方經濟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朝云介紹,湖南地區早稻一般每年4月上旬出秧,但今年由于罕見倒春寒,不少早稻在田里爛秧、死秧,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
不僅是中國,面對“熱情”的厄爾尼諾,全球都“吃不消”。據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導致全球氣候出現異常。南美洲多國遭遇洪澇災害,巴拉圭、巴西、阿根廷三國36萬多災民被迫背井離鄉。一直被認為水資源充沛的巴西發生了1930年以來最嚴重旱災,936個城市水資源告急,巴西農業區遭受1965年以來最大損失。
在剛剛過去的冬季,美國中東部還先后6次遭受大范圍暴風雪襲擊,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至零下45攝氏度,波士頓累計積雪達2.6米,均突破歷史紀錄。而在南半球的夏季,澳大利亞持續高溫,突破歷史極值。
厄爾尼諾造成的全球性干旱、風暴、洪水等氣候災害,可能對全球農作物生產及相關大宗商品價格產生一定影響。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周兵介紹,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全球多數地區玉米及部分地區小麥、水稻單產都有所下降。其中,烏克蘭、阿根廷、巴西和南美洲玉米減產較明顯,印度、俄羅斯、南美、澳大利亞、非洲小麥可能減產,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水稻單產下降可能性較大。
防汛抗旱形勢緊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厄爾尼諾對中國的影響更多發生在次年。例如發端于1997年4月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導致1998年夏天長江流域出現歷史罕見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造成重大損失。
水利部部長陳雷指出,根據氣象水文預測分析,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今年汛期我國氣象年景中等偏差,全國降水總體偏多,長江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洪澇災害,防汛抗旱形勢不容樂觀。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繼續維持。受其影響,今年夏季,我國可能出現“南澇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會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干旱較重。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表示,“厄爾尼諾現象是熱帶海洋最強的年際變化信號,和拉尼娜事件聯合起來循環發生,具有3-7年的周期,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公眾不用擔憂。但是,與厄爾尼諾現象關系密切的氣候區域,其農業生產可能會受到明顯影響,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
鏈接
極端天氣
致災害頻發
厄爾尼諾造成的危害離我們并不遙遠。發端于1997年4月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導致長江流域1998年特大洪水,釀成重大損失。近年來,在厄爾尼諾影響下,極端天氣在我們身邊頻繁發生,每年數百人在洪澇災害中死亡,直接損失上千億元。痛定思痛,防汛抗旱準備不到位、應對措施不足往往是厄爾尼諾等極端天氣最大的“幫兇”。
根據專家最新會商結果,今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旱澇災害可能較去年偏重。從水災的角度講,主汛期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洪水威脅大。黃河、海河發生大洪水的幾率不斷增加,很多中小河流防御標準低,臺風和山洪地質災害的防范難度大。同時,干旱缺水問題突出,不僅北方大范圍旱災頻發,南方區域性水源短缺現象也呈多發態勢。此外,應急管理存在薄弱環節,突發災害預警轉移難度倍增。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自救互救能力不強,傳統的防汛搶險組織動員方式難以為繼,城鎮突發暴雨預報水平和應急搶險能力不高。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面對可能突然“發難”的厄爾尼諾,面對主觀和客觀的一系列不利條件,必須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強化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應按照防汛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要求,將重點區域、重點河段、重要環節的防汛抗旱責任落實到人。
此外,應全力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要強化監測預報預警和調度管理,做好汛期值守、巡壩查險、險情搶護,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各方嚴防死守,決不能讓麻痹大意成為厄爾尼諾偷襲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