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貴州省遵義市地震臺,貴州 遵義 563000)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總稱,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黨的十八大指出:“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可見國有資產管理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切實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益,對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建立節約型機關有著切實意義。近年來,國家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不斷出臺,行政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推廣升級工作不斷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在資產管理內控規范、資產整合與共享工作的促進、資產績效管理理念的建立等方面任重而路遠。
《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頒布實施后,各地紛紛成立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建立了資產管理制度,開展了資產大清查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升級等資產管理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水平不斷加強。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具體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貨幣資金內控制度漏洞,導致資產損失。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貨幣資金被貪污侵占的報道屢屢發生,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單位內控制度不健全。如:財會部門未實現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由一人管理收支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沒有嚴格開展資金、銀行賬戶核查控制,支付申請審批手續不嚴格,“三重一大”原則落實不到位等,導致貨幣資金被非法套取或挪用。
2.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方面內控制度漏洞,導致資產損失。資產管理“重資金輕物質”,資產管理職責不清,沒有具體落實到部門和個人。資產領用審批制度不嚴格,資產清查不及時,造成資產應核銷未核銷,應報廢未報廢,長期掛賬,資產賬面價值“虛”大與實物價值不相符。或是對無償調入、受贈資產或無形資產應入賬未入賬或未及時入賬,造成賬實不符。對資產的調劑、租借、對外投資、處置不按相關規定進行,造成資產配備超標,投資受損、資產流失等。
3.其他資產內控制度存在漏洞,造成資產損失。對職工借款或外單位往來款項不及時清理,長期掛賬,對罰沒物質或其他應上繳資金沒有建立相關管理制度或監管不嚴,造成國有資產損失。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效果沒有開展績效評價,資產產權認識不到位,資產配備結構不均衡。
1.資產配置上沒有規劃,沒有使用成本效益等方法對資產購置、使用進行績效評價。沒有遵循節能環保原則,超標準配置造成資產浪費。或是不考慮資產功能適度留出發展空間,配置標準過低,造成更新頻繁造成浪費。無形資產長期掛賬,沒有發揮作用,造成資產浪費。
2.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備結構不均衡,單位對資產產權認識不清,共享機制不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配備上有的單位多,有的單位少,有的緊缺,有的閑置,結構不均衡。同時由于行政事業資產一般由國家無償配備,資產被行政事業單位長期占有、使用,造成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產權認識模糊。有的單位間大型設備、高端儀器、基礎信息平臺等撥付、共享渠道不暢,導致資產閑置或是利用率低下。有的部門與部門間、部門內部間各種信息系統各成一體,數據不共享,造成財政資金重復投入、使用者工作重復、工作效率低下。
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效果,沒有建立責任追究和激勵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低下,對外投資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流失的責任人沒有進行責任追究,對國有資產使用效益好的單位也沒有在預算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等激勵措施,造成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制度不完善,國有資產收益沒有及時、足額繳入國庫。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一般由財政無償配備,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增值與保值往往被忽視。特別是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制度中,缺乏行政事業單位所屬企業收益的管理規定,造成了這部分國有資產收益流失。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強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
1.貨幣資金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財務人員特別是出納的挑選要“以德為先”,兼顧業務能力。單位要建立貨幣資金管理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分工,合理設置崗位,嚴格執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規定,嚴禁一人辦理貨幣現金的全過程,出納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加強印鑒管理,嚴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項的全部印鑒。嚴格支出審批管理,嚴格履行簽批或蓋章手續,明確審批人對貨幣資金授權審批的方式、權限、流程、責任。大額現金支出審批應當集體決策。建立票據管理制度,收款與開票或票據用印不得由一人完成,建立票據領用核銷制度,定期核對票據使用情況。加強對銀行賬戶的管理,對銀行賬戶的開設、變更和撤銷要嚴格審批程序,不得出租出借銀行賬戶。加強對貨幣資金檢查核對工作,應當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盤點庫存現金,核對銀存款賬戶,要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對差別要查找原因,嚴重的要追究相關責任。
2.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內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明確資產歸口管理部門、使用和保管責任人,明確資產領購程序、審批權限和責任。資產管理部門要加強與財務部門的溝通,對取得的資產要及時入賬。定期開展資產的清查盤點工作,對需要報廢的固定資產要及時按程序予以報廢,保證賬實相符。對資產的調劑、租借、對外投資、處置嚴格按相關規定進行,合理控制資產損失。
3.其他資產內控制度建立完善。對職工借款,設立還款期限,財務部門要及時提醒。對單位間往來款應定期核對清理,及時清收處理。
1.資產購置應科學規劃,堅持保障需要、節儉適用、節能環保、從嚴控制的原則,同時也應協調好“節儉”與“適用”之間的關系、資產適用性與事物發展步伐協調,避免過度低配。過度低配,也是一種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加強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合理發揮無形資產的效用并獲得收益,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2.加快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資源共享平臺,促進行政事業資產整合和共享共用。建立對大型設備、精密儀器、信息資源平臺等資產有償共享機制,對資產使用效率進行評估,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單位開放、共享資源。利用行政事業單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資源共享平臺,便于各單位大型設備、精密儀器、信息資源系統、圖書等資源的共享信息發布與查詢,資金匹配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避免對同類設施重復購置、重復投入,也便于其他單位對此類設備資源有償共享,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整合各部門所建立的各種信息系統,建立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節約人力、財力,提高行政事業工作效能,促進公共事業發展。
3.貫徹成本與效益原則,對一定時期內的支出與效益進行對比分析,對績效目標與實施效果、歷史與當期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同類支出進行比較,對效益確定但不易計量的多個同類對象進行比較等,綜合分析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及時評析、反饋績效評價結果,將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結果與單位領導和相關責任人員政績考核結合,并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在對外投資等方面出現的重大決策失誤、未按規定對外投資,對外擔保的部門及人員,追究相應的責任。
4.完善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建立國有資產收益機制建設。加大宣傳培訓,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收益所有權的認識,對事業單位所屬國有企業的收益,根據不同情況按不同比例收入國庫,形成更多的財政收入。
綜上所述,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并將績效評價理念引入國有資產管理,將有效提升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保證行政事業任務的完成和計劃的實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1]馬學.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管理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與參考,2013(20).
[2]李梅.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理論學刊,2010(02).
[3]高淑惠.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