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芳,常林晶,李俊輝,楊國華,徐健濤,溫銘麗
(平高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平頂山 467000)
換流站中換流變壓器與平波電抗器一般布置在閥廳外,通過換流變閥側套管和直流穿墻套管與閥廳相連,上述兩種套管從閥廳外傾斜一定角度穿過閥廳墻壁插入閥廳[1-4],然后通過金具與其他設備相連,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管母之間呈空間布置,存在連接角度復雜的特點,因此閥廳連接金具較線路金具的結構更加復雜與多樣。如何進行閥廳金具的設計,實現換流閥塔與換流變閥側套管、換流閥塔與直流穿墻套管以及其他設備之間的連接,就成為換流站閥廳工程設計上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閥廳中的主要設備有換流閥塔、避雷器、電流/電壓測量裝置、接地刀閘等,這些設備通過軟導線或者管母線相連,軟導線或者管母線與設備的接線端子之間需要用閥廳金具進行連接,所以閥廳金具布置在閥廳中各個設備端子連接處以及管母線與軟導線的連接節點處,閥廳金具連接布置圖如圖1所示。
圖中1為上下換流單元六脈動橋中點避雷器;2為連接管母線;3為管母連接金具;4為換流閥閥塔;5為換流變壓器閥側套管;6為直流穿墻套管;T1~T12為換流變壓器閥側套管的金具接口。

圖1 閥廳金具安裝布置示意圖
換流閥閥塔之間通過管母線連接形成一整套換流設備,換流閥閥塔交流側通過管母線與換流變壓器套管的Y接套管和D接套管相連接;換流閥閥塔直流側通過管母線與直流穿墻套管相連接,閥廳金具則是連接上述部位的橋梁和紐帶,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閥廳內各類設備的運行安危。
直流特高壓換流站閥廳金具的設計主要有以下技術要求[5-8]:載流量及溫升、電暈及無線電干擾水平、機械強度可靠性、外形以及金具連接形式的要求等。
根據各個節點處的載流量和允許的溫升限值來選擇合適的通流結構和通流截面。閥廳內通常要求保持環境溫度為+5℃~+45℃,建議運行時閥廳金具表面的最高溫升控制在40 k以下。
閥廳金具的防電暈特性與金具安裝位置的工作電壓、自身結構以及屏蔽措施有關。當金具自身的防電暈特性無法滿足使用要求時,采用屏蔽措施達到防電暈的目的。建議直流特高壓閥廳金具的無線電干擾水平控制在1 000μV以下。
設計時考慮管母及金具的自重,閥廳環境溫度變化時管母及設備的伸縮應力,地震等苛刻情況下擺動所造成的沖擊力,以及短路時發生的電動沖擊力等。
在滿足機械強度和載流量要求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小巧,特別是需要加裝屏蔽球或屏蔽環的位置,金具的尺寸大小直接影響安裝在它外面的屏蔽球或屏蔽環的設計尺寸,從而影響整個閥廳布置時各點的電氣距離。
根據具體安裝位置是否有位移和角度要求、安裝形式是懸吊或是支撐,管母線是固定、滑動還是有角度擺動,屏蔽結構是屏蔽環還是屏蔽球,屏蔽球的開孔方式是加工時開孔還是現場開孔等因素設計不同的金具結構。管母線的連接一般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滑動的連接形式。
本文依據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800 kV特高壓直流工程金華換流站高端閥廳的金具輸入條件進行閥廳金具設計,直流極線額定電壓±800 kV,額定電流5 000 A,1.05倍過負荷工況下,IVDC=5 900 A,IVY=4 800 A,IVD=2 800 A。下文僅以換流變套管、直流穿墻套管接口處的金具以及懸吊和支撐管母線連接金具為例進行介紹。
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根據連接功能的要求[9-13],具有二通和三通連接金具兩種結構形式,從而能夠實現換流變閥側套管在閥廳中的Y接和D接要求以及換流變套管與換流閥塔的連接要求。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的技術要求有:(1)傳輸電流載荷;(2)不產生可見電暈,采用的屏蔽結構不能削弱換流變套管端部原有的電場屏蔽效果;(3)滿足位置安裝、角度及位移調節、機械支撐強度的要求。
根據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一端連接換流變套管的接線端子,另一端或兩端與管母線端部相連接的特點,結合上述技術要求設計了兩種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即換流變套管二通連接金具和換流變套管三通連接金具,如圖2和圖3所示。二通金具和三通金具采用通用的模塊化設計:一是載流模塊設計,換流變套管接線端子和管母端部均采用鋁合金鑄件抱夾結構,中間部位采用純鋁絞線與兩端的抱夾焊接,既可以滿足通流的要求同時也兼顧了換流變套管接線端子與管母線之間位移調節和角度調節的要求,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的設計電流建議參考文獻[14];二是防護金具模塊設計,采用兩半屏蔽球殼對扣結構,具有表面電場均勻,電場強度低,占用空間小的特點,屏蔽球表面電場的計算和控制建議參考文獻[15-17];三是機械支撐連接模塊,由于換流變套管的長度較長,接線端子能夠承擔的機械負荷有限,因此不能把連接管母的重量全部施加在接線端子上,而要合理分配接線端子所能承受的機械負荷。換流變套管接線端子和連接管母線的空間位置在安裝過程中存在位移偏差和角度偏差,機械連接部分需要能夠有效的進行調節,故在鋁絞線兩端的鋁合金抱夾間設置了萬向節和滑塊,以適應設備間的位移和角度調節。圖1中T2、T4、T6~T9、T11、T12為二通連接金具,T1、T3、T5、T10為三通連接金具。

圖2 換流變套管二通金具

圖3 換流變套管三通金具

圖4 直流穿墻套管連接金具
如圖4所示,直流穿墻套管連接金具根據連接需要應為二通連接金具,它的技術要求與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類似,有所不同的是,直流穿墻套管與管母線連接時的空間略為狹窄,金具承載的電流為極線電流,2小時過負荷電流達到5 900 A,通流容量較大,普通軟導線安裝困難,因此用銅導電帶進行載流。為了不破壞穿墻套管端部屏蔽罩的屏蔽效果,在管母線上安裝了屏蔽球,從而將金具的載流部分和機械連接部分均屏蔽在球體內部,起到了防電暈的效果。
閥廳內的管母線連接金具不僅用來實現換流變閥側套管的Y接和D接要求,還用于上閥塔及閥塔聯結出線用,設備間接口連接復雜,形式多樣。除了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和直流穿墻套管連接金具外,還有作為管母線分段、轉向、支撐作用的懸吊式二通管母金具和支撐式二通管母金具。圖5所示為懸吊式二通管母金具,圖6所示為支撐式二通管母金具。上述兩種金具的技術要求與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類似,不同的是上述兩種金具均有一個獨立的支撐點,采用懸垂絕緣子串懸掛或采用支柱絕緣子支撐,從管母線的整體布置來考慮,為了適應管母線安裝的位移偏差及溫度變化時熱脹冷縮的影響,管母線兩端的金具通常采用一個固定端一個滑動端,以適應安裝及運行過程中的位移變化。同時,為了改善金具的電場屏蔽效果,連接節點處也加裝了屏蔽球金具。

圖5 懸吊式二通管母金具

圖6 支撐式二通管母金具
為驗證研制的閥廳金具的結構和性能,根據閥廳金具設計的技術要求,選取有代表性的二通、三通金具等進行了型式試驗[18-21],試驗項目有溫升試驗、電暈及無線電干擾試驗以及機械強度試驗。
試驗在戶內進行,環境溫度為21°C~25°C,滿足環境溫度+10°C~+45°C的要求,風速小于0.5 m/s,焊接軟導線采用6根JL-1120純鋁絞線,試驗電流為5 900 A,電流頻率50 Hz,技術要求溫升限值最高不超過40 K。溫升試驗接線圖如圖7、圖8所示。試驗穩定后測試點的最高溫升均出現在中間鋁絞線上,二通連接金具最高溫升38 K,三通最高溫度36 K,試驗結果達到了預定的設計要求。

圖7 二通金具溫升試驗

圖8 三通金具溫升試驗
額定電壓±800 kV,屏蔽球直徑?1 600,按照GB2317.2電暈及無線電干擾試驗方法,將樣機放置在絕緣支柱上,金具兩端連接兩根長3 m的管母,其中一根管母端部安裝一個屏蔽球,另一端接高壓線,被試品對地高度為8.4 m。布置圖如圖9所示。

圖9 二通金具電暈及無線電干擾試驗
試驗時大氣壓P=101.2 kPa,干溫td=24.5°C,濕溫tw=20°C,可見電暈(電暈熄滅電壓)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可見電暈(電暈熄滅電壓)試驗結果
被試品在1.25倍額定電壓下無可見電暈,達到了設計時的要求。
1 MHz環境下的無線電干擾電壓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無線電干擾電壓RIV試驗結果
由表中數據可知,在要求的電壓試驗中,樣機的正極性無線電干擾值遠大于負極性下的無線電干擾值,但都遠小于1 000,滿足技術條件規定的無線電干擾水平值。
根據GB2317.1規定,對管母線固定金具應進行抗彎強度試驗,試驗過程如圖10所示,樣機承受拉力6 000 N,保持一分鐘后,試件無變形,達到設計技術要求。管母線伸縮節進行疲勞試驗,如圖11所示,母線伸縮節伸縮50 mm,往返1 000次,往返頻率50次/h,試驗后伸縮節及焊縫表面無損傷,達到設計技術要求。

圖10 管母線固定金具抗彎試驗
本文根據直流特高壓換流站閥廳金具安裝的位置,提出了閥廳金具設計的技術要求,即金具必須滿足使用位置處的載流量及溫升限制的要求、防電暈及無線電干擾的要求、機械強度要求、外形及連接形式的要求。重點舉例介紹了換流變套管連接金具、直流穿墻套管連接金具以及管母線懸吊連接金具和管母線支撐連接金具。根據產品的使用要求對閥廳中二通、三通金具做了電暈及無線電干擾試驗、溫升試驗,對管母固定金具做了機械強度抗彎試驗,對管母線伸縮節進行了機械疲勞試驗,由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所研制的金具能夠滿足換流站閥廳的使用要求。目前,研制的換流站閥廳金具已經應用于溪洛渡-浙江±800 kV特高壓輸電工程項目金華換流站中,產品運行性能良好,可靠穩定。

圖11 管母線伸縮節疲勞試驗
[1]劉振亞.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2]趙畹君.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技術:2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3]王麗杰,楊金根.高嶺背靠背換流站閥廳金具設計[J].電力建設,2009,30(9):31-35.
[4]劉小剛,王茂忠,種芝藝,等.±500kV閥廳電氣連接及金具設計特點[J].電力建設,2011,32(9):24-29.
[5]黃玲,曾靜,張先偉.±660kV閥廳金具采購技術規范研究[J].中國電力,2012,45(6):26-29.
[6]丁永福,王祖力,張燕秉,等.±800kV特高壓直流換流站閥廳金具的結構特點[J].高壓電器,2013,49(9):13-18.
[7]董吉諤.電力金具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8]GB/T 2314-2008.電力金具通用技術條件[S].
[9]雷翔勝,趙宇明,王麗杰.同塔雙回換流站直流偏磁電流對變壓器的影響分析[J].電工技術,2012(12):68-71.
[10]劉盛,周志超,張農,等.特高壓換流站500kV站用變壓器應用GIL的連接方案[J].電力建設,2012,33(5):37-40.
[11] 張凌,楊金根,曾靜.特高壓閥廳電氣設計研究[J].電力建設,2007,28(5):12-16.
[12]GB 1094.2-1996電力變壓器第2部分溫升[S].
[13]劉振亞.特高壓直流電氣設備[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14]梅念,陳東,傅穎,等.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閥廳金具設計電流[J].電力建設,2013,34(7):47-50.
[15]王棟,阮江軍,杜志葉,等.+660 kV直流換流站閥廳內金具表面場強數值求解[J].高電壓技術,2011,37(10):2594-2600.
[16]陳赦,莊池杰,曾嶸,等.大直徑球-板結構改進間隙系數及其在特高壓直流換流站空氣間隙凈距計算中的應用 [J].高電壓技術,2013,39(6):1360-1366.
[17]張先偉,鐘偉華.±800kV特高壓換流站閥廳及控制樓電磁屏蔽 [J].電力建設,2012,33(2):36-39.
[18]GB/T 2317.3-2008.電力金具試驗方法第3部分[S].2008.
[19]GB/T 11022-2011.高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標準的共用技術要求[S].
[20]劉士利,魏曉光,曹均正,等.±1100 kV特高壓直流換流閥沖擊電壓試驗能力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3(27):161-167.
[21]張廣洲,萬保權,路遙,等.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電暈噪聲抑制[J].高電壓技術,2008,34(11):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