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王玉峰 李 楊

頂烈日戰高溫施工
“治理后的‘低電壓’臺區用戶入戶電壓從平均173伏提高至平均212伏,實現電壓合格率和線損率‘一升一降’。”9月23日,談到“低電壓”治理成果時,葉縣供電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
作為全省“低電壓”治理試點單位,近年來,葉縣公司從優化管理、科技創新、提升服務三個維度著手,打出了“低電壓”治理的“組合拳”,效果顯著。
“改造后,俺們磨粗糧就不用等到凌晨兩點以后了。”9月15日,葉縣任店鎮雙河營村“老兵石磨面粉廠”負責人李艷飛看著村里新換的電線高興地說道。
葉縣是農業大縣,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家電下鄉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實,農村用電增長勢頭強勁,但農村電網建設發展相對滯后,“低電壓”問題日益突出。據葉縣公司統計,截至去年11月,該縣存在286個臺區、19486戶“低電壓”用戶,占低壓總戶數的8.45%。
為了解決“低電壓”問題,葉縣公司堅持管理先行,建立了“343”工作體系。“就是在前期做到普查建檔、分析研究、規劃項目‘三個細化’;在治理過程中做到工程管控到位、技術支撐到位、運維考核到位、宣傳引導到位‘四個到位’;在改造后開展用戶回訪和實測、成果轉化、優化改進‘三項工作’。”葉縣公司負責人說,通過該體系,該公司形成了 “前期組織有序、過程管控有力、持續改進有效”的閉環管理模式。
例如,在工作前期,該公司抽調多部門技術骨干成立普查小組深入516個行政村入戶進行實測,編制了《葉縣供電公司“低電壓”檔案》,涵蓋臺區信息、三相不平衡度、用戶位置時間節點、責任人等內容,并標注產生原因,為“對癥下藥”開展“低電壓”治理打好了基礎。
嚴格閉環的工作體系,為該公司“低電壓”治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7月26日,天氣悶熱,葉縣部分臺區用電負荷居高不下。“天邊徐臺區配變檔位從1檔升至2檔。”15時,葉縣電力調度室值班員發出指令。

齊心協力運送電桿
此時,葉縣公司三級聯調系統上面赫然顯示著一組數據:“14時59分,天邊徐臺區出口電壓為349伏,檔位1檔,低于電壓質量下限值;15時00分,出口電壓升至373伏,檔位為2檔,末端電壓恢復正常值。”
一分鐘之間,天邊徐臺區末端供電質量由不合格恢復到正常,這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該公司研制建設的全省首套“電壓無功協調控制系統”。
“‘電壓無功協調控制系統’能夠對變電站、線路、臺區三級無功進行優化分析,通過與電壓檢測網絡和調容配電變壓器、寬幅有載調壓配電器技術結合應用,可對過負荷的臺區和設備進行監測、判斷并適時作出調整,從而保證低壓設備的出口電壓始終處于合格范圍。”葉縣公司運維檢修部主任徐培楠說道。
在“低電壓”治理中,該公司不是簡單地改造臺區,而是認真分析該區域網架問題,通過技術創新,做到高低壓電網裝備統籌兼顧、合理改造。水寨鄉天邊徐臺區處于10千伏線路的最末端,變壓器高壓側電壓不能滿足要求,該公司采用寬幅有載調壓配變,通過改善變比提高低壓側的輸出電壓,效果良好。
與平高公司聯手建設SVG(靜態無功發生器),實現變電站無功補償雙向精密控制;與鄭州大學聯合研發“電網輔助降損決策系統”,自動計算臺區不平衡度并給出調整建議……葉縣公司的科技創新不僅豐富了該公司治理“低電壓”的“武器庫”,而且提升了治理效果。
“低電壓”治理好不好,葉縣公司堅持讓群眾說了算。
9月11日,筆者跟隨葉縣公司水寨供電所所長徐彥斌一行,前往水寨西臺區進行“低電壓”回訪。路上,徐彥斌拿出“‘低電壓’用戶回訪卡”讓筆者查看,上面詳細記錄了“低電壓”整治后每次回訪用戶采集的負荷高峰期電壓末端實測數據。
“電壓質量以不低于198伏為標準,經戶主簽字認可后,我們才能在‘低電壓’檔案中進行銷號。若不能滿足要求,檔案要繼續保留,并查找原因,直至滿足電壓質量要求后才予以銷號。”徐彥斌告訴筆者。
來到村民屈水旺家,徐彥斌和同事對他家的末端電壓進行測量。此時,屈大叔高興地和筆者拉起家常:“原來電壓低,風扇轉得都沒勁,打去年村里增加了一臺變壓器,俺是納涼取暖有空調,燒水做飯有電磁爐。”
“其實俺家已經銷號了,徐所長不放心,每過一段時間都來回訪。”站在一旁的屈大嬸也忍不住說道。
徐彥斌一行所到之處,村民對現在供電質量連連叫好。徐彥斌告訴筆者:“治理‘低電壓’,農民從骨子里感到高興。”
今年,葉縣公司投資2500萬元進行的206個“低電壓”改造項目正穩步開展。很快,該縣所有百姓都將過上有電敞開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