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鴨是用棲鴨屬的公番鴨與河鴨屬的母鴨雜交所產生的后代,俗稱半番鴨或土番鴨。由于雙親血緣較遠,其后代是不能繁殖的,類似于公馬與母驢雜交后所產的馬騾,故稱為騾鴨。其特點是生長快、肉質好、瘦肉多、耐粗飼、飼料利用率高、抗病力強,60日齡體重可達3公斤以上,是較為優秀的肉用型鴨。
1.雜交方法
可選用咔嘰-康貝爾鴨為父本,紹鴨為母本進行自然交配,產生F1代。再由其F1代作母本,克里莫番鴨作父本,以人工授精的方式再次雜交,生產出商品騾鴨。
2.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技術在騾鴨生產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咔嘰-康貝爾鴨與紹鴨雜交產生的F1代體型相對較小,而克里莫番鴨體型較大,兩者無法進行自然交配。
公鴨誘情采精:將母鴨固定于采精臺上,放出克里莫番公鴨,待公鴨爬在母鴨身上時,采精員蹲在公鴨右側,左手持集精杯。當公鴨頻頻搖尾時,將集精杯與地面成60°角,擋住母鴨泄殖腔,便能順利采得精液。公鴨每次射精量在0.6~1.2毫升。
精液稀釋:新鮮精液在體外存活時間較短,必須在半小時內稀釋完成。新鮮精液用生理鹽水以1︰2的比例進行稀釋,稀釋后的精液要求在2小時內用完,不然會嚴重影響受精率。
輸精:將母鴨以仰臥的方式固定于輸精臺。輸精員用左手擠壓泄殖腔下緣,迫使泄殖腔張開,陰道口翻出,再用右手將裝有精液的輸精器從陰道口插入,深度3~4厘米,左手放松,右手即可進行輸精。母鴨的1次輸精量為0.05~0.1毫升,1羽公鴨所產精液最多可配30羽母鴨左右。
3.孵化及飼養管理
孵化條件:一般品種鴨的孵化期為28天,而騾鴨孵化期為32天,并且需要采用36.8℃恒溫孵化。其他孵化條件與普通鴨相似。
(1)幼雛培育
選雛:挑選絨毛光亮、腹部柔軟有彈性、肛門清潔、腿粗、嘴大、眼大有神、活潑健壯的雛鴨,剔除歪頭、瞎眼、踱腳、血臍雛鴨。
保溫:雛鴨出殼后7天內室溫保持在30~32℃,從第7天開始,每天可降1℃,15天后降至18℃左右,20天左右即可完全脫溫,按常溫進行飼養。育雛前期若氣溫低,可在舍內墊干稻草。
開食:雛鴨出殼20~24小時即可開食,開食前先給予飲水。水中還可加入0.01%高錳酸鉀、葡萄糖、維生素等。開食的當天,每隔1.5~2小時飼喂1次,每次只喂八九成飽,防止脹食。自開食后第2天至第4天,每天飲水和喂料5~6次,第5天至第15天改為4~5次/天,15天后減少至3~4次/天。飼料開始采用半生半熟、軟硬適度的米飯,但從第4天開始,可添加部分配合飼料并訓練吃雜糧,至第10天起不再飼喂米飯,全部改用配合飼料加雜糧。同時,雛鴨還應該加喂青飼料,4~10日齡時,青料可占日糧比例的20%左右,10日齡后逐漸提高到30%~40%,單喂、混喂均可。
放水:雛鴨出殼1周齡即可放水,讓其游泳、洗絨,開始時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20分鐘;以后逐漸延長放水時間,1周后即可放入8~10厘米深的淺水中;至15天以后,可讓雛鴨到深水中自由活動。
(2)中雛育成
白天放牧:可放入稻田、塘庫、河灣等水域,岸邊需投放部分飼料(青料︰精料=1∶2)。餓時可到塘邊吃料,不吃時可在塘中洗浴。參考配方為:玉米62%,麥麩為15%,炒大豆6%,魚粉7%,菜籽餅7%,骨粉2.8%,食鹽0.2%。
夜間舍飼:場地選在塘庫或河灣旁邊,圈舍要求空氣流通,內用竹條搭制60厘米左右高的鴨欄,飼養密度為6~7羽/米2。在靠塘一側設置水槽,食槽放在中間。同時要補充青料,一般青料與糟料的比例為2∶1,飼料配方與白天相同。
(山東 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