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據新華社3月23日電,全國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目前已基本完成個人有關事項的集中填報工作,并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鄭重向組織作出書面“承諾”。同時,為增強報告制度的約束性,中組部將個人事項隨機抽查比例從3%至5%提高到10%,并實行干部選拔任用“凡提必查”制度。
這表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在中國坐實,治黨治吏越來越嚴。中央出招,用最直接的行動發出警告:別再耍心眼,也別糊弄黨組織。做官就得干干凈凈,清清白白。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從嚴治黨,重在從嚴管理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讓領導干部“自亮家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次“體檢”,“檢”的是領導干部的誠信、廉潔和作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作為領導干部,對黨組織忠誠老實,是立身之本,更是政治規矩。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措施緊鑼密鼓:向干部人事檔案造假亂象亮劍、施行《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推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這一套綿密的“組合拳”,無一不是要求領導干部先誠信、再為官。當然,那些心里有鬼、自身不干凈的官員,肯定會藏著、掖著欺騙組織,瞞報個人事項以圖蒙混過關。因此,要擦亮報告制度這柄“利劍”,必須嚴查嚴懲。
嚴查,要用好“顯微鏡”和“精準儀”,就像工兵掃雷一樣,逐一排查每一個信息的真實性,讓“偽裝雷”、“瘴氣雷”和“子母雷”等無法潛伏。同時,讓個人事項報告成為檢驗官員官德的“二維碼”,發動群眾監督檢舉,讓群眾的“火眼金睛”掃描出領導干部個人報告事項的“含金量”。
嚴懲,讓不如實填寫者付出代價。懲戒的力度是個人申報事項準確性、真實性的保證。如果故意漏報、瞞報,顯然個人的誠信不實,其做人都有問題,又何以為官,對發現故意漏報、瞞報的,不能僅止于不提拔,嚴重者可以首先免職,再根據具體情節進行下一步處理。要用剛性的制度、嚴厲的懲戒讓填報者不敢漏報、瞞報,要讓他們明白一旦被發現,后果極為嚴重。
干部個人事項報告不止關乎領導干部個人,更關乎政治生態建設。這堂“必修課”,各級干部能否及格、能夠得多少分?尚有待時間檢驗。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凡是不及格的干部,必將“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