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言
政協委員、孔子第78代嫡孫孔維克在接受采訪時說:計劃生育工作當務之急是調整人口結構,調整人口結構比控制人口數量更重要。為此,他建議“高學歷者可以生三胎以調整人口素質?!庇谑?,輿論一邊倒地撻伐,甚至演變成人身的謾罵攻擊。
人們對孔維克“高學歷者可生三胎”言論的“怒點”主要有三:一是生育權是天賦人權,豈能作為獎勵隨意奉送?二是生育國策面前人人平等,法治社會豈能允許“鐵帽子王”存在?三是將高學歷等同于高素質,咋“文盲”到連一點基本常識都不懂?
筆者以為,現代文明社會需要觀點的碰撞。碰撞的意義不在于辯出觀點高下對錯,而在其能產生多大推動力,能帶來多少積極效果。“高學歷生三胎”言論或因赤裸裸的功利刺痛到了公眾神經,甚至傷害了部分人的感情,但在一個讀書無用論不時沉渣泛起的時下,這個言論,對于喚醒人們對知識文化的渴求,對人才的尊重愛惜,對全民素質的提升等等,卻有積極的一面。尤其其中隱含的人才興國、科教興邦等理念,也讓獎勵“高學歷”具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一個政協委員能以這種憂患情懷觀照現實,意義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