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菊+符思毅
不久前,丹江口市潤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元君,這位身家過億的“70后”企業家,在村“兩委”換屆中,高票當選蒿坪鎮余家灣村黨支部書記。
話語不多的范元君,“有錢卻不任性”。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的他,堅守著“大家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信念,用建百套別墅免費送村民的行動,踐行著讓貧困鄉親都過上好日子的夢想。他的行動讓他入圍了2014年度“中國好人榜”。
白手起家懷感恩之心
刻骨銘心的窮:交不起學費輟學、經常吃不飽飯。這就是余家灣村土生土長的范元君青少年生活最多的記憶。
因為家境貧寒,為減輕家庭負擔,17歲的范元君被迫提早步入社會。1992年,他懷揣著鄉親們七拼八湊的100元錢,來到車城十堰,先在一家汽車美容店當學徒,后又加入東風公司為全國運送新車的隊伍。幾年下來,他不僅還清了家里的全部債務,還第一個在村里蓋起了紅磚瓦房。
由于范元君思維敏捷,肯動腦筋,1999年他就涉足汽車銷售業務。2003年,他又和朋友一起學習工程施工。2007年,他嘗試自己承包項目,因為誠實守信,他的項目運作成功率極高。2008年,他和朋友一起注冊成立了十堰市金坤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短短幾年時間,范元君的企業得到跨越發展,員工達到1000多人,產值達到億元以上。2010年,他又新建了丹江口市潤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當年那個讀不起書的“窮小子”,憑著踏實能干,逐漸嶄露頭角,成了知名企業家!
然而,與社會上暴富一族的“土豪”不同,范元君有著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創業的歲月里,他憑著堅強的毅力,自學取得了大學文憑,并在企業黨組織的培養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位農家青年的質樸和善良也在一件件小事中顯現出來。
2008年6月,范元君因病在十堰市太和醫院住院,這時,他注意到了同病室的一個病友任典濤。任典濤被確診為尿毒癥,面對巨額治療費用和家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僅靠務農養家的任典濤堅持放棄治療回家等死。
這一切,讓范元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任典濤回憶,正當他和妻子收拾東西準備出院回家時,同病房的一名病友悄悄地將8000元錢放在他的床頭。
在范元君的幫助鼓勵下,任典濤的病情得到及時遏制,身體逐漸康復。“要不是4年前范元君的慷慨解囊,我現在墳上的草都長很高了……”說起救命恩人,任典濤不禁流下淚水。
為弱者捐錢治病,幫助困難家庭,為災區捐款捐物……小善大愛,一件一件。多年來,范元君累計捐款達到80余萬元。
心系村民樂反哺桑梓
創業脫貧致富后的范元君,面對前來向他祝賀的鄉親們,不僅沒有絲毫的榮耀感,反而感到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在壓迫著他。每次回家,看到家鄉還是自己離開時的樣子,鄉親們還過著貧窮的日子,居住條件很差,房子破敗到一下雨就可能坍塌,范元君就心酸難過。
早在1996年,蒿坪鎮修建通村公路資金有缺口,范元君聽說后,立即捐款5萬元。從2010開始,范元君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將余家灣通村公路全部建成了6米寬的高標準水泥路;投入200多萬元,修建了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鋪設了10公里自來水管道,讓每戶鄉親都吃上了潔凈的自來水,還動員好友為鎮中心學校捐款19萬元。每年春節,他還向貧困鄉親們分發500到1000元的慰問金,并購回大批米、面、油等物資,一一送到鄉親們家里 。
2012年,他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決定——“建百套別墅免費送村民”。
“幼年貧窮的記憶太深刻了,現在我發家致富了,可鄉親們還住在這么低矮破舊的房子里,我是越看越心酸,越看越難過,我知道,如果給他們現金,他們肯定舍不得用來蓋房子,干脆我來替他們蓋了。”范元君說。
為此,范元君于2013年先期投資200多萬元免費為村民建造了7棟別墅,已全部入住。2014年又興建第二批23套別墅,免費分給村民。“未來3年,我還要投入2000多萬元,共建100套別墅分給村民,這是我的家鄉,我要將它建好。”范元君說。
村民宋和宇家里5口人,此前住的是兩間土房,新房子竣工入住那一天,他笑逐顏開,深情地說:“范元君是土生土長的娃子,沒有忘本啊。沒有他對家鄉的回報關愛,像我們這些偏遠貧窮地方的農民,能這么快過上好日子,真是做夢也難想到啊!”
勇挑重擔愿奉獻家鄉
在不斷投入資金幫助鄉親們解決困難的過程中,范元君漸漸地意識到,僅靠發錢發物終究難以讓鄉親們徹底走出貧困。要讓鄉親們永遠過上好日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010年,范元君在余家灣村成立了潤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黑豬、核桃產業為主導,果林養雞、生態養魚、野生葡萄、蔬菜大棚為輔助,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業。2013年,他又成立了農樂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村民共同發展。村民不僅每畝每年得到300元-500元不等的土地租金收入,還可以自己搞種植掙錢,也可以在閑暇時間到范元君的公司里打工。就連六七十歲的留守老大爺,也可以在核桃基地松土施肥,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元。
歷經4年發展,范元君傾力打造的集綠色養殖、有機種植、生態居住、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范園區已初步形成。目前,300多畝清香核桃已經掛果,生態黑豬養殖達到3000余頭,每家農戶年收益達5000多元,另外精養魚池、葡萄采摘溫室大棚等基地也正在建設中。
然而,回鄉投資農業及養殖業,投資大,見效慢。有人說范元君傻,把掙的血汗錢瞎花。但范元君不后悔,他說:“這是我的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要把她建好。我要那么多錢干什么?”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
2014年下半年,村里迎來了“兩委”換屆選舉,村民們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無私為家鄉做貢獻的范元君。村民王懷富說:“范元君有本事、能力強,這幾年為村里辦了不少實事,跟著元君干,我們很有信心,希望他能夠擔任村書記、主任,帶領大家發展致富。”鎮黨委也動員范元君挑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大梁。作為大山的兒子,范元君毅然扛起了這個重任,通過公開競選,以高票當選余家灣村村書記、主任。
“風吹麥浪稻花香,花兒果蔬滿山岡;和諧鄉村康莊路,幸福家庭喜洋洋。”這是范元君夢想中的家鄉,他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