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娟 徐芳
[摘 要] 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為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等帶來的巨大沖擊,采取了量化寬懂的貨幣政策,但是卻對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穩定帶來了很大影響,因此新興經濟體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應對。但是新興經濟體的應對政策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雖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量化寬松政策從整體來說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了金融危機以及嚴重的不確定性。雖然沒有造成像美國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那樣直接的影響,但是也讓新興經濟體面臨著持續的金融挑戰。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想要避免被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負面情況所影響,就必須采取各種政策措施,從而保證本國金融體系以及經濟體系可以穩定發展。
[關鍵詞] 全球量化寬松;新興經濟體;國際金融治理;影響
[中圖分類號] F470 [文獻標識碼] B
如今新興經濟體已經進行了群體性的崛起,逐漸成為了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在這種大背景下,新興經濟體能否不斷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如何在全球經濟治理過程中實現性新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合作,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內容。
一、金融危機下發達國家的集體性量化寬松政策
發達經濟體為了能夠在經濟危機的大潮中站穩腳跟,盡快擺脫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讓國民經濟復蘇并得到進一步發展,采取了各種政策措施,花幣政策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量化寬松政策,在眾多發達經濟體例如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等都得到了長期大力推行。
這些發達經濟體集體采取量化寬松政策的原因是因為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量化寬容政策是這些經濟體多能依靠的最后一個有力政策選項了。雖然量化寬松政策沒有讓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快速復蘇,沒有取得最優的政策效果,但是實現了其最低程度的政策目標,防止發達經濟體經濟進一步惡化并陷入衰退的境地。美國在推行了量化寬松政策后不出數月,就走出了經濟衰退的陰影,同時在2010年經濟增長了2.4%,同樣的日本、英國和歐元區當年也都實現了4.5%、1.8%以及2%的經濟增長率,這些經濟發達體如果沒有大力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它們的經濟很可能會陷入通貨緊縮的危險局面之中。
發達經濟體之所以機體采用量化寬松政策,主要就是因為它們使用的都是國際貨幣。美元、日元、歐元和英鎊這四種貨幣是IMF特別提款權的主要構成部分,而且通過IMF國際儲備貨幣統計我們也可以看出其他國家的重要儲備貨幣也是這些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正是由于自身國際貨幣的身份,發達經濟體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將經濟成本轉嫁到其他國家那里,尤其以本國貨幣尚且不是國際貨幣的新興經濟體為主。
二、量化寬松對新興經濟體的雙重影響
如果全球的大背景是各個國家的經濟相互依賴,友誼是發達經濟體仍然會嚴重的影響全球經濟這個前提下,發達經濟體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穩定并且不斷發展的量化寬松政策理論對于新興經濟體經濟帶來兩個方面的積極影響。一是出口穩定。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拉動其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之一就是對外出口,目前來說新興經濟體的對外出口仍然是非常依賴于發達經濟體的市場而存在的。發達經濟體通過量化寬松政策穩定了國內的市場需求,自然也就讓新興經濟體的對外出口也得到了穩定。二是外資引入。對外直接投資(FDI)也是新興經濟體自身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投資是比較少的,其吸收的FDI主要是來自于發達經濟體。
但是一個貨幣政策對于發達經濟體有利并不代表這對于新興經濟體也是有利的,還是國家經濟結構都是存在很多不同的,所以量化寬松政策一方面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是有益的,另一方面也給它們帶來了巨大的現實經濟挑戰,嚴重時可能會成為政策風險。
(一)國家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斷上漲,新興經濟體因此遭遇了輸入性通貨膨脹
發達經濟體推行寬松政策,內部空間無法完全融化所產生的大量流動性,那么就會溢出到國際層面,直接的后果就是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被提高,使得新興經濟體不得不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例如2010年的經濟困難是的發達經濟體對于國際大宗商品的消費降低,但是同時其國際市場上的許多產品,例如金屬礦產、能源產品以及農產品等都出現了經濟上升的情況,其原因就是因為全球范圍內都出現了流動性過剩的情況。然而發達經濟體內部面臨的主要經濟問題是通貨緊縮,所以同樣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提升,對于發達經濟體來說問題并不嚴重,但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情況,所以要承受很多嚴峻的經濟挑戰。
(二)“熱錢”流動使得新興經濟體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更加困難
在發達經濟體普遍呈現出經濟情況不佳的局面下,新興經濟體可以更快的復蘇,這一點極大地吸引著國際投資者。同時量化寬松經濟使得大量過剩資金出現在國際市場上,這些資金也需要進行重新投資。兩方面的原因共同導致了大量“熱錢”涌入了新興經濟體。例如亞太地區的新興經濟體,在美國第一輪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的時候外匯儲備每個季度可以增加1650億美元,而在美國第二輪實行量寬松政策時候,亞太新興經濟體新增的外匯儲備每個季度達到了1850億美元。這些外匯儲備中的大部分都是“熱錢”的形式存在的,它的性質特點決定了它在新興經濟體內部不會存在很久,而是以快進快出的方式來實現對短期利潤的追求,這對于新興經濟體保障本國金融體系穩定和維護本國資本市場來說是不利的。尤其是當這些“熱錢”占據了股票以及房地長領域的時候,會嚴重影響新興經濟體國內的資產價格從而導致嚴重的金融問題。
(三)新興經濟體債權縮水
在發達經濟體出現貨幣超發的情況的時候,新興經濟體手中的發達國家債權會出現縮水的情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貶值趨勢正是由于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所引起的流動過剩,美國、日本以及歐盟等發達經濟體是全球主要的債務國,新興經濟體是債權國,當發達經濟體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后會損害新興經濟體所擁有的債權,但是其自身的債務負擔則會減輕。尤其是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債務國,美元由于受到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而出現貶值后,對于所有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者來說損失都是巨大的。endprint
(四)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自主性被量化寬松政策影響
對于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來說,量化寬松政策限制了其自主性,一方面使得新興經濟體在進行本國貨幣政策制定的時候更多的是參考發達經濟體的利率水平以及量化寬松政策的步驟來進行的,另一方面是在貨幣政策制定上給新興經濟體帶來了悖論。像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普遍會將本國的利率壓低,出現低于1%的情況,這樣哪怕新興經濟體已經復蘇,也仍然無法借助提高利率水平的方法來吸收流動性,否則就會發生更多“熱錢”涌入的情況,讓本國政府更難以控制通貨膨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只能浮動在一定的利率范圍內,相當于是被發達經濟體綁架了,如果不采取政策創新手段的話,本國的貨幣政策效果將會受到影響。
三、新興經濟體的政策應對以及其局限性
(一)貨幣政策
如上文所說的量化寬松政策對于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帶來了很多限制,但是即便如此新興經濟體應對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最主要的經濟手段還是貨幣政策。新興經濟體要嚴格控制利率變動來對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抵擋。但是簡單的提高利率并不能應對量化寬松政策,從2009年各個發達經濟體開始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到現在,絕大多數的新興經濟體的利率都呈現了以下變化,降低后升高然后又降低。新興經濟體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改變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將“熱錢”獲利的空間不斷壓縮。
(二)匯率政策
新興經濟體也可以將本國政府手中的大量外匯儲備用來購買美元等貨幣,避免出現匯率過度升值的情況,從而對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抵消。新興經濟體在主要的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松政策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比如本幣升值等。新興經濟體普遍采取穩定本幣匯率的政策來緩解本幣升值的壓力。
(三)資本管制措施
新興經濟體在面對各個發達經濟體量化寬松的情況下,需要依靠資本管制來形成一道屏障,將資本賬戶開放的速度放慢。很多新興經濟體本來已經開放了資本賬戶,現在也重新啟用了資本賬戶管制的措施。雖然從整體上來說臨時性的資本管制對于熱錢的跨國境流動是沒有實質的阻攔作用的,但是對于短期的國際資本流動會起到限制的作用,同時降低新興經濟體的國內國外金融環境聯系,避免在短時期內大量的熱錢涌入國內或者流出,這樣就提供了寶貴的緩沖時間給新興經濟體政府。例如中國、巴西、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在量化寬松期間都是采取了新一輪的資本控制浪潮。
[參 考 文 獻]
[1]宋國友.全球量化寬松、新興經濟體與國際金融治理[J].國際觀察,2013(2):73-79
[2]孫立行.國際金融發展新格局下的中國金融監管改革戰略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3(12):14-19+84
[3]潘超,李季剛.量化寬松及其退出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基于沿海省市面板數據和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海南金融,2014(4):53-58
[4]洪小芝,黎杰生.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多邊主義金融治理模式的現實可行性分析[J].上海金融,2014(4):22-31+17+116
[5]王晶晶,徐長生.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國際資本流動趨勢分析[J].武漢金融,2012(9):10-13
[責任編輯:潘洪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