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鳳
(煤炭工業太原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過去,結構設計人員常用的鋼筋混凝土板式樓梯設計(以下簡稱為“樓梯設計”)軟件為PKPM中的LTCAD;最近幾年,隨著結構設計軟件的多元化,許多小程序逐漸被設計人員了解并運用到樓梯設計工作中,比如TSSD(探索者)、世紀旗云、MorGain(摩根)和理正。尤其是TSSD(探索者),由于它是內嵌于CAD的設計軟件,不僅高效實用,而且充分考慮到結構設計人員的繪圖習慣,所以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快捷,深受設計人員的青睞。下面就通過一個樓梯設計實例,將PKPM和探索者這兩種設計軟件進行一次詳細的比較。
山西某煤集團某煤業有限公司調度綜合樓,結構形式為多層框架結構。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本工程樓梯混凝土標號為C30,受力鋼筋采用三級鋼。樓梯斜板厚度暫定為t1=100 mm,樓梯平臺板厚度為t2=100 mm,樓梯梁截面尺寸250×400,樓梯裝修荷載為2.0 kN/m2,活荷載為3.5 kN/m2。樓梯結構簡圖如圖1所示。

圖1 樓梯結構簡圖
就程序操作而言,PKPM相對繁瑣,具體操作大概分為以下幾步:1)進入LTCAD中的普通樓梯設計界面,從主菜單中選擇主信息命令,輸入繪圖參數、荷載、混凝土強度等級、受力主筋級別、樓梯尺寸和保護層厚度等基本參數;2)選擇新建樓梯工程命令,輸入樓梯文件名;3)選擇樓梯間命令,確定樓梯開間、凈深及層高,還可以畫軸線、墻線及梁線等;4)選擇樓梯布置命令,再進一步選擇樓梯布置中的對話輸入,這一步是所有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在這一步中,首先選擇樓梯類型,然后詳細輸入計算樓梯所需參數,并布置各個構件;5)選擇豎向布置命令,可進行樓梯標準層的刪除、插入、替換等命令,并進行全樓組裝;6)進行數據檢查;7)選擇鋼筋校核命令,可以通過對話框進行鋼筋修改,還可以生成計算書、施工圖、鋼筋表等;8)選擇施工圖命令,將生成的各個施工圖進行合并,還可以選擇樓梯平法繪圖;9)進入LTCAD中的圖形編輯、打印及轉換界面,將后綴為t的施工圖文件轉換為dwg文件。
而對于探索者來說,操作步驟要簡單得多,只需一步就可搞定。具體操作如下:在CAD界面下,打開下拉菜單中的板式樓梯計算對話框,在此對話框中,即可輸入計算樓梯所需的所有參數,并能同時生成詳細的WORD計算書,最為方便的是,還可直接生成樓梯配筋詳圖。
通過以上對兩種程序操作的簡單介紹以及對程序的實際操作,可以發現兩者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1)不難看出,最大的不同就是PKPM的操作步驟繁多,若要選擇另外一個命令,必須先從當前命令返回才能繼續選擇新的命令,來回切換得非常麻煩;如果修改了某個參數,必須重新進行數據檢查、鋼筋校核、施工圖生成合并、圖形轉換等命令。而探索者簡潔明了,操作起來很方便,只需在一個對話框中就可以完成所有命令;若是修改了其中的一個參數,計算書和施工圖都會相應自動變化。2)在輸入樓梯裝修荷載時,PKPM是把所有裝修荷載折算成均布荷載輸入,而且只需輸入一個數值,對于以上樓梯設計實例,即輸入2.0 kN/m2。而在探索者中,需要輸入兩個數值,一個是面層荷載1.0 kN/m2,另一個是欄桿線荷載1.0 kN/m,而抹灰荷載則由程序另行自動計算。3)PKPM可以進行全樓組裝,可以計算所有樓層的樓梯板、休息平臺板、樓梯梁,生成的圖形類型也比較豐富,包括各層樓梯平面圖、全樓的樓梯剖面圖、配筋詳圖、鋼筋表,另外還可以根據設計者的需要選擇樓梯平法繪圖。而探索者計算比較單一,只能計算單跑樓梯板,生成的圖形也只有單跑樓梯板的配筋詳圖,也沒有平法繪圖這項功能。4)PKPM中并未計算樓梯板的撓度和裂縫,而探索者則對這兩項指標進行了詳細的計算。5)PKPM生成的樓梯計算書相對簡單,只簡單羅列出計算簡圖、荷載計算公式、荷載計算參數等,而且只給出了計算結果而沒有計算過程,另外生成的計算書需專門導出。而探索者生成的計算書則非常詳細,首先是完整的基本資料,包括示意圖、依據規范、幾何參數、荷載標準值、材料信息等;然后是計算過程,包括荷載、彎矩、配筋、撓度、裂縫等的計算,所有計算過程都給出了明確的公式并將數據代入;另外探索者在CAD界面下就可直接生成WORD計算書,無需另外導出。6)PKPM生成的施工圖文件是后綴為t的圖形文件,雖然也可以直接在PKPM界面下進行編輯打印,但許多結構設計人員都習慣于將圖形先轉換為dwg格式的文件,再進行后續操作。而探索者生成的樓梯配筋詳圖則已經是現成的dwg格式,非常人性化。
PKPM的計算結果為彎矩13.27 kN·m,配筋面積634 mm2,配筋結果為直徑10,間距120;探索者的計算結果為彎矩16.44 kN·m,配筋面積689 mm2,配筋結果為直徑10 mm,間距110 mm。經過比較可以看出,兩種軟件計算結果相差不明顯,探索者稍大些。通過查看計算書,又經過反算,不難發現PKPM中樓梯板的計算跨度L0取值為2.8 m,并未考慮支座寬度,顯然不合理;而探索者中計算跨度則考慮了支座寬度,并進行了明確的計算,計算結果為 L0=3.05 m。
按照規范要求,混凝土構件應計算撓度和裂縫,但PKPM并未計算。根據我國幾十年的工程經驗總結:對于一般的樓梯,只要梯板厚度的取值滿足(1/25~1/30)L0,通??刹豢紤]撓度和裂縫;但是對于跨度大于4 m的樓梯,則應進行撓度和裂縫的驗算。對于本文中的設計實例,樓梯板厚取值為100,即板跨的1/28,按照經驗設計,是滿足要求的。通過查看探索者生成的計算書,我們發現,計算最大裂縫寬度為0.15 mm,完全可以滿足規范要求;但對于撓度來說,限值為15.25 mm,計算結果為26.79 mm,顯然遠不能滿足要求,而且計算過程中已經考慮了三角踏步對梯板撓度的影響。
那么,對于一般樓梯,究竟是否應該考慮撓度和裂縫,眾所周知,樓梯間在地震發生時是唯一的逃生通道更是救援通道。新抗震規范中,無論是對磚混結構,還是對多層和高層混凝土結構的樓梯間,都提出了新的構造措施要求,可見樓梯的重要性。既然規范中明確要求混凝土構件應計算撓度和裂縫,結構設計人員就應對樓梯板的撓度和裂縫進行驗算,而不應單憑經驗取值。
通過計算可以發現,裂縫很容易滿足要求,關鍵就是撓度問題。解決撓度超限問題,一般有兩種辦法,加大配筋或是增加板厚。但是如果配筋過大,會使構件地震時鋼筋未屈服而混凝土壓碎,導致脆性破壞,所以不能一味地加大配筋。另一方面,如果梯板越厚,樓梯剛度就越大,相應吸收的地震力也會越大,而且因為板厚的增加,配筋反而會減少,更容易導致破壞,所以盲目地增加板厚也是不合理的。所以,采取折中的方法,既加大配筋又增加板厚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對于本文中的設計實例,當前板厚為100 mm,配筋為直徑10 mm,間距110 mm。經過試算,將板厚調整為110 mm,將配筋調整為直徑12 mm,間距100 mm,撓度計算結果為14.11 mm,可以滿足要求。此時,板厚大約為跨度的1/25,配筋率也較合理。因此,折中的方法還是可取的。
通過比較分析,兩種樓梯設計軟件在樓梯設計方面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偟膩碚f,探索者還是比較實用的,實現了計算、繪圖、計算書的一體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設計人員并不應采用單一的設計軟件,而是應采用多種設計軟件相結合的辦法,取長補短,多比較,多分析。
[1]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2]GB 50009—201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S].
[3]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